論壇摘要
 
保護先祖聖地 共尋炎帝足跡 傳承神農精神

  時間:2006-08-05 13:13    來源:     
 
 

保護先祖聖地 共尋炎帝足跡 傳承神農精神

                               韓德才    華中科技大學體育部教授

                               周英桃    江漢大學副教授

 

摘要保護先祖聖地,探尋炎帝足跡,是重大的歷史責任。現今此項工作已在各地取得成效,但仍有很多問題值得共同探究。當前的根本任務,保護先祖聖地,共尋炎帝足跡,傳承神農精神。

 

關鍵詞:綜述  炎帝  神農精神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古往今來,歷朝歷代,無不都在追記自己的歷史,用以激勵本朝,惠及後人。作為民族的始祖——炎帝,更是歷代炎黃子孫無限尊崇、競相追記的祖先。 歷史發展到當朝當代,我們更應該歸宗念祖,尊崇炎帝,傳承先祖精神,光復民族大業,讓中華偉業永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事實上,當代的人們在這方面已作了大量的工作,其功不可沒!但也無庸諱言,無論在保護、探尋,還是在傳承等諸方面,仍存在大不盡人意的地方,有的甚至是劣行!亟待我們炎黃子孫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共同思考,共尋良策,以慰籍祖先,惠澤後人。

 

一、保護先祖聖地

所謂“先祖聖地”,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就狹義而言,即指先祖故居、成就大業及辭世的地方;就廣義而言,就是指先祖生活及經歷過的地方。不言而喻,先祖聖地是我們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産。文化部孫家正先生近期指出:“文化遺産是我們民族悠久歷史的稀世證物,是我們與遙遠的祖先聯繫、溝通的唯一渠道。保護文化遺産就是保護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賴以生存、發展,走向未來的文化根基。”對此,筆者深為贊同。換言之,保護先祖聖地就是保護我們民族的歷史,保護我們的文化根基。損壞先祖聖地,就是損壞我們的民族歷史,損壞我們的民族根基,就是民族歷史的罪人!

中華民族,數千年曆史,延續了燦爛的古國文明,使人深感驕傲。同時它又曆盡滄桑,久經戰亂,毀滅了不盡的傳統文化,令人陣陣心痛。如果説,因為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戰爭的危害導致文化遺産的毀滅而可以饒恕的話,那麼,在和平時期,人們就沒有任何理由損壞文化遺産,更不能無端玷污我們的先祖聖地。

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目前,有些地方存在有損先祖聖地的現象。有的是為了商業的或其他的目的,名為傳頌先祖,實為急功近利,使神聖之地充滿臭銅氣;有的是缺乏歷史知識,名為倣古施建,其實破壞先祖遺址;更有亡命之徒,鋌而走險,肆意破壞先祖聖地。凡此事例,不勝枚舉。上述種種劣行,有的可能更吻合當代人的趣味、更能産生地方經濟效益;有的可能更易於渲染氣氛和製造地方業績效果。但其共同的後果則是以犧牲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産為代價,實為可恨、可悲!

今年 國家不失時機地下發《關於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産保護,並決定從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産日。這反映了廣大民眾的願望與呼聲。《通知》明確地提出了進一步保護文化遺産的基本方針是: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要求“堅持保護文化遺産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堅持依法和科學保護,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遺産保護的關係”。並強調“堅決避免和糾正過度開發利用文化遺産,特別是將文物作為或變相作為企業資産經營的違法行為”。國家的這一系列的重大舉措,無疑將對保護文化遺産、保護先祖聖地,興利除弊産生重要影響。

湖北隨州是先祖聖地。近一時期來,由於地方政府的重視,較好地處理保護與合理開發的關係,有效地保持了炎帝故里的真實性。下階段應按《通知》精神,嚴格保護措施,並防微杜漸,防止任何損害先祖聖地的現象發生。

 

二、共尋炎帝足跡

探究炎帝經歷,尋找炎帝足跡,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歷史責任。事實上,歷朝歷代在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為我們今天的繼續探尋積累了豐富的歷史資料。近幾十年來,安定之世又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和諧的社會環境。當今眾多學者的共同努力,使探尋炎帝足跡的工作取得長足進展。湖北隨州、陜西寶雞、山西高坪、河南華陽、湖南茶陵等地在這方面都取得很大成果。《炎帝與炎帝文化》文集、《炎帝世系》、炎帝神農與隨州》等較高品質的成果面世,為繼續揭開炎帝神農神秘的面紗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

    應該看到,目前的工作雖然取得驕人的成果,但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應該説,關乎老祖宗的問題,是一個嚴肅的歷史話題。我們當朝當代的人們更應該以嚴謹求實的科學的態度認真對待。對此,人們不能為了實現某種目的而先提出論點,然後提出論證依據;不能

受地域的限制,各自為中心,自我研究,自圓其説;更不能隨主觀意願,變傳説為佐證,變戲説為史學,如此等等。筆者認為,在對待歷史問題上,作為科學工作者應該尊重歷史,力求做到有史可考,有史可鑒。在具體研究過程中,各地研究人員要打破地域界限,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共同研究,求同存異的原則,共同探尋炎帝足跡。在共同探尋炎帝足跡的過程中,凡經考證,能實證明辨者,可以達成共識,予以定論;凡意見相左,暫不能達成共識者,不妨眾説並存。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我們要在實質性的探尋工作中狠下功夫,要走專班研究與群眾性研究相結合之路,深入探尋、持續考究。

共尋炎帝足跡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現今條件還不成熟及科學技術手段還不具備的情況下,應該全力保護好與炎帝神農相關的文化遺産,讓後人相繼承業,深入探尋。我們深信,經過持續艱苦的探究,炎黃子孫必定會穿過時空隧道,透析遠古文明,使炎帝的足跡呈現於世。我們現實所作的任何工作,不能讓祖宗不安,不能給後人添亂,不然,同樣會被後人斥之為“歷史的罪人”。

 

三、傳承神農精神

     人們尊崇炎帝神農,不僅僅炎帝神農是民族聖祖,更重要的是炎帝神農的聖祖精神。根據炎帝的偉大歷史業績,如始作耒耜,教民稼穡,遍嘗百草,發明醫藥,治麻為布,製作衣裳,日中為市,首倡交易,創制陶器,以儲民用等,當今學者公認炎帝神農的精神具體體現為六個方面: 一是嚮往光明,奮發有為的自強精神;二是心懷天下,為民謀利的大公精神;三是勇於探索,巧于創新的原創精神;四是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獻身精神;五是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的厚德精神;六是通神合天,怡情悅性的樂天精神(武漢大學陳望衡教授概括)。炎帝神農精神經過幾千年傳承並不斷地發揚光大,形成了舉世矚目的中華民族精神!我們現今舉行的各種紀念活動和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其根本目的在於傳承民族精神之源,凝聚民族之魂,振奮民族之志,永立民族之林。

海峽兩岸,同根同源,一脈相承,血肉相連。炎帝神農同樣是海峽兩岸炎黃子孫的共同祖先。我們共同祭拜自己的聖祖,緣于尊祖之心,思祖之情,也緣于愛國之心,手足之情。通過祭祖,我們進一步發揚炎帝神農精神,同德同心,攜手奮進,富國強民,告慰聖祖。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