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媽祖生平

  時間:2008-09-28 11:08    來源:莆田新聞網     
 
    媽祖,原名林默,又名林默娘,莆田縣湄洲灣人,傳説出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在世28年,媽祖本是我國宋代一位普普通通的海濱姑娘。但是,在她死後的1000多年中,儘管歲月流逝,滄桑沉浮,她的名字非但沒有消失,反而被民間奉為“韆鞦不朽”“萬古流芳”(梁啟超題天后宮聯句)的“娘媽”,成為“有求必應”的萬能“女神”。關於媽祖的生平、身世、出生地等事跡,在地方文獻記載中有一個逐步演變發展的過程,其中雖然含有許多傳説附會成分。但她卻是莆田市在海內外最有影響的一個歷史傳奇人物。
  媽祖的生卒年,有關記載不盡相同。宋代以前的古籍,都沒有記載媽祖的生卒年月,因此只能根據當時述記媽祖祠廟的建設年代和媽祖信仰的傳播情況,來推斷的媽祖的出生年代。宋洪邁在《夷堅志》中説:“興化軍境內地名海口,舊有林夫人廟。莫知何年所立。”洪邁不知該廟會始建於何時。其他文獻資料如丁伯桂《順濟聖妃廟記》、劉克莊《楓亭新建妃廟記》等只説明瞭11世紀至12世紀中葉,在莆仙地區媽祖信仰的傳播範圍相當廣泛,各鄉里都有媽祖祠。
  在元代古籍中,才第一次出現了媽祖國統一生年和在世幾年的記載。元代程端學在《靈慈廟記》中説:“神姓林氏,興都巡君之季女。……室居未三十而卒。宋元祜年間(1086~1094)邑人祠立。”程氏未説明媽祖的出生年代,但第一次提出了她活不到30歲就死了。元張翥在《湄洲天妃廟序》中説:“宋平五季,而神始生,去之三百有餘歲”,認為媽祖出生於是北宋初,但未説媽祖生於何年何月。元人許禾説:媽祖是“唐,閩王時,都巡檢林願女也……宋,天聖間(1023~1032),始立廟。”(見呂一靜等篡《興化府志》卷二十五所引)。
  元代以後所説媽祖生卒時間,是在媽祖“居室未三十年而卒,”以及媽祖生於“宋平五季”(北宋建立,八閩還處於割劇之中,直到18年後才統一。閩人稱這段歷史為“宋平五季”或“五代五季”,相當後人所説北宋初年)和“唐,閩王時”的説法的基礎上,推斷出來的。媽祖的生年有6種説法,卒年也有4種説法。比較一致的説法,是來源於《敕封天后志》和《在妃顯聖錄》兩本書。這兩本書有一定的權威性,學者一般都能接受這個説法。
  根據《敕封天后志》和《天妃顯聖錄》所載,相傳媽祖出生於是宋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日,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只活了28歲,已經約定成俗。媽祖的生日,明古籍都一致記載為三月二十三日,儘管明代還有媽祖生於五代末,宋太平興國處間及宋元祜年間的諸多説法,但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是建隆元年生的説法。明初媽祖的神誕祭祀都定此日,可見它是根據民間古來同俗流傳下一步來的。至於升化日期,已約定成俗是九月初九。父惟愨,諱願,任湄洲都巡檢(即負責沿海治安巡邏的官司員),母王氏,生1男名洪毅,6女,媽祖為其第六女兒。
  媽祖在家最小,據説,她出生至滿月,不聞啼哭聲,因此她的父親給她取名“默”。至於明弘治年間《興化府志》所記:林默出生時“地變紫,有祥光異香。”和《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記:林默的母親“嘗夢南海觀與優缽花(梵文padma的翻譯,其意即蓮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林默)”,“誕之日,異香聞裏許,經旬不散。”以及林默出生剛1周歲,見諸神像,即“手作欲拜狀”。5周歲能誦《觀音經》,信佛焚香唸經,早晚不輟。11歲時“能婆娑按節樂神”(《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13歲時,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經常往來其家,對她説“你具仙性,應得渡入正果。”於是授予“玄徵秘法。”她依法修煉,即能“通悟秘法,預知休咎,鄉民以病告,輒愈。”16歲時“窺井得符”。等等之説法,是後人給林默披上神異的色彩,加以神化。
   林默長大後,受父親的教育和影響對海事有著不同凡響的靈感,常救遇險舟楫,當地群眾都稱她為“通賢靈女”,也稱為神龍、龍女。在當時莆田沿海地區廣泛流傳。
  一千多年前,也就是宋雍熙四年(987)秋九月初九日的一個暴雨天,林默娘奮不顧身,在海上搶救遇險船民,因風浪太大,不幸被颱風卷去。人們不願承認林默遇難而死,認為她已升天——變成了神龍。正如屈原被貶而投江自殺卻説是與“海龍王相會”,李白之死説是“跳江捉月”“騎鯨升上天”。民間傳説林默升天時,“聞空中樂聲,氤氳有絳雲若乘,自天而下,神(林默)乘之上升”(《楊洲天妃宮碑》),後來還有人見她“常衣朱衣,飛翻海上”,而飄然不見了。這類“海龍相會”“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羽化升開”的美麗動人的傳説,廣泛流傳於民間,反映了人們善良的願望,也説明不管是偉大的詩人、或者傑出的女性,只要是濟世愛民,都會永遠活在廣大普通民眾心裏。
   據有關史料記載,在宋代,媽祖確有其人。宋人廖鵬飛在《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中稱她“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既歿,眾立廟于本嶼。”宋人李俊甫(生卒年未詳)在《莆陽比事》中説她“生而神靈,能言人休咎”,死廟食焉。”黃公度也在《題順濟廟》詩中稱頌她“平生不厭混巫媼,已死猶能報國功。”因媽祖生性聰明,樂於幫人,被後來人披上一種“精通巫術,能祈雨祈晴、禁妖驅邪”的神秘面紗。
   媽祖國生平傳説,頗多神奇。但有幾點比較清楚:媽祖出生後聰明異常;她生活在海濱,特別是受作為都巡檢的父親的教育和影響,善於泅水駕舟,勇氣毅力超群,具有男人一樣的剛強性格;她一生在大海奔波,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民商船;她堅持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己任,當地人稱她“通賢靈女”,所謂“通賢”當指善行孝道,救人濟世界觀;所謂“靈女”,就是説她聰明能幹,能文能武,毅力超群。正由於媽祖常年在當地救助工遇難船隻,廣行善事,因此深受鄉民的崇敬和愛戴。
 
編輯:石慧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