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在純凈與優美間探尋神聖

  時間:2008-09-28 14:21    來源:僑鄉時報     
 
 

     創作完《四海成一家》,我已寫下四首媽祖題材的歌詞了。儘管這一題材因媽祖文化的無窮魅力具有無限可能,但對個人而言,同一題材同一形式寫出四個作品,確實有點勉為其難。因而這篇所謂的“創作談”,多少帶有幾分反思與自省的味道。

     源於獨特的生活體驗與地域情懷,我前後寫過十幾種媽祖題材的文藝作品,範圍涉及詩歌、散文、小説、歌詞與辭賦。單歌詞就四首,前三首分別是《相聚在媽祖故鄉》(2001年)、《美麗聖潔的湄洲》(2003年)、《默娘》(2006年)。《相聚在媽祖故鄉》的問世與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當時我對寫歌還談不上經驗或研究,更多地把它當作詩來寫,所不同是押了韻。《美麗聖潔的湄洲》是應湄洲島管委會之邀創作的,上節寫湄洲島自然風光之美,下節寫媽祖精神之崇高,副歌將之喻為海上的花園與傳説的仙山,從而以美麗、聖潔兩個詞眼概括出湄洲島的風貌和內涵。可惜這首作品至今未引起重視。《默娘》嚴格説是我1998年的習作,寫完後一直擱著。直到2006年才碰上陳諾為之作曲,為配合音樂前後又作了幾次修改。2007年6月,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舉辦首屆莆臺媽祖文化活動周,此歌被選為開幕式“媽祖情緣”大型文藝晚會曲目,由四位青年歌手合唱,演出獲得極大成功。這首詞以平民視覺寫媽祖。主歌部分用第三人稱“她”,把媽祖還原為美麗善良的海邊女子——默娘,用質樸的語言與大膽的想像,描繪了她的姿容、行跡與內心世界。副歌部分換作第二人稱“你”,以“美麗的女神“和“善良的女神”,向媽祖發出來自民間的深情呼喚與歌頌。

     我個人以為:前面三個作品,與《四海成一家》有某種必然聯繫。或者説,它們促使了後者手法與風格的嬗變。《四海成一家》是個應邀作品。2007年,因為寫了《媽祖閣賦》的緣故,我與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的領導多次接觸。有關領導希望我能為協會創作一首會歌。盛情難卻,任務自然領了下來,但寫什麼、怎麼寫,著實讓我費了一番思量。我反覆比對自己的前三個作品,發覺各有特點。《相聚在媽祖故鄉》用詩的語言直接歌頌了和平、友愛、吉祥等世界性的主題,抒情色彩強烈,適合殿堂式的晚會演出。《美麗聖潔的湄洲》虛實結合,語言工整典雅,畫面感強,適合拍以湄洲島及祖廟風光為背景的MTV,作旅遊宣傳用。《默娘》極富敘事民謠特徵,神秘、遼遠、熱烈,散發著濃郁的草根味,易受年輕人認可及傳唱。那麼,想像中的“會歌”該是什麼樣的呢?

     經過近一年醞釀,我隱隱覺得內心有個輪廓,但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切入點。今年五月一個偶然場合,我聽到某學者的一句話: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媽祖信眾的精神家園。突然心念一閃:為何不用“家園”這個意象呢?沿著這條靈河漫溯,沒幾天我就找到“四海成一家”這一主題,覺得它與媽祖文化的精神核心及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的宗旨比較契合。切入點一確定,整首歌的創作便水到渠成,真正寫作的時間還不到兩小時。

      歌詞採用“A、B+C”的三段式結構。主歌的第一節寫媽祖精神與媽祖文化的世界性影響。第二節寫協會的宗旨、理想與職能作用。為了避免歌詞空洞與概念化,我一口氣用了八個比喻。前四個借喻媽祖,以“帆”喻其常于險波救難,以“燈”喻其驅散黑暗帶來光明,以“種”喻其信仰和文化的強大生命力,以“月”喻其無邊無垠的慈愛。雖然簡潔,但形而上地概括出媽祖精神與媽祖文化的特質。後四個借喻協會,以“歌”喻其傳遞和諧的追求,以“手”喻其傳播媽祖文化的努力,以“橋”喻其聯結天下信眾的作用,以“緣”喻其呼喚四海成一家的核心價值。高潮(即副歌)部分強化了“四海成一家”的主題,以“不再是神話”反證信念之堅定,有效增強了全歌的記憶點。“多少虔誠的心願,匯成相同的表達”,表達了人們企盼和平吉祥的普世情懷。結尾“媽祖千年的靈光,永遠照耀我華夏”,突出了華夏兒女沐浴媽祖靈光、祈祝祖國繁榮昌盛的美好願望,同時也自然地呼應了“中華媽祖”這一特定稱謂。

     在整體風格的把握上,我力求於純凈與優美間探尋一份獨特的神聖感。因考慮歌曲的傳唱性,我在寫作中一律拋開生僻拗口的詞眼,多用自然流暢的口語或成語,講求音韻的鏗鏘與和諧,努力做到老少皆宜、雅俗共賞。而年輕作曲家陳諾與歌手郭靜的加盟,使我的上述追求具備了實現的可能。

     當然,一首歌到底能夠傳多遠、唱多久,從誕生那一刻起,就由它自己的造化決定了。任何的介紹評析都不如作品本身更具説服力。最後,謹以此歌獻給即將在莆舉辦的“天下媽祖回娘家”活動,並請方家們不吝教正。             (王鴻)

 
編輯:石慧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