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鳳山媽祖炮會

  時間:2008-09-28 14:18    來源:僑鄉時報     
 
 

  鳳山媽祖炮會于每年農曆三月廿三的媽祖誕辰在汕尾市區的鳳山媽祖廟廣場舉行。世代沿續,是媽祖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其意義深遠,歷史悠久,是研究港口史、航運史、移民史的有力佐證。

     據傳,鳳山媽祖炮會沿于廣西少數民族搶花炮活動的模式。清康熙年間,汕尾港出現“舟楫雲屯、商旅雨集”的興旺景象,汕尾港一時成為廣西、福建、浙江等貿易交流的集散地,閩潮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和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交匯點。據廣西三江侗網資料記載:廣西歡騰的三月三銅鄉花炮會,傳説是孔明帶兵西征駐紮融江中段的福祿鄉時,為了讓山裏寨子之間加強團結,用搶花炮這一競技項目讓人們互相交往、增進友誼。侗鄉搶花炮的習俗也就代代相傳沿襲至今。福祿鄉的諸葛亮村遺存的古跡很多,留有元、明、清各代修建的祠堂、會館、古碑多處,村裏留有最大的古建築天后宮,也稱“閩粵會館”。可見明清時期的閩粵商人與少數民族已有貿易的交流和文化的滲透。清乾隆盛世年間,汕尾港十分繁榮,涌入汕尾港定居的閩、浙、桂商人漁民不斷增加,經濟迅猛發展。因此,汕尾鳳山媽祖廟于乾隆壬戍年(1742)擴建成三進式兩廂房,畫樑雕棟,金碧輝煌,建築面積840平方米的廟宇。一時成為汕尾商貿活動的中心。1787年鳳山媽祖廟首事為便利各地商人漁民百姓公平交易提供權威性的公鬥公秤,以優質的服務,公平的交易,招來了更多的商機和汕尾港的繁榮,同時帶來鳳山媽祖廟香火鼎盛。

     鳳山媽祖廟建成後,國家太平,人民安居樂業,人們寄託對媽祖信仰的崇拜,娛神活動多姿多彩,廣西少數民族搶花炮的競技項目也成為汕尾鳳山媽祖誕辰娛神娛人的活動項目沿襲至今。

     據老輩人口承,鳳山媽祖炮會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過去搶炮頭大都是富商、殷戶各自聘請一班青壯年隊伍為他們競搶,一般窮人家都不顧問津,但偶爾媽祖把炮頭落到誰的身上,人們會認為是媽祖的恩賜,都會樂意接受、虔誠供奉,來年省吃儉用酬謝神恩。

     鳳山媽祖炮會的搶炮頭與廣西侗鄉搶花炮的模式差不多。彩炮(俗稱炮頭)是一個30公分的炮仗,用稻草作為保護層,內藏一支竹管裝上火藥,中間插入一支系著紅綢布的小竹管,彩炮燃放時,借著火藥的衝擊力,把係著紅綢布的小竹管彈于空中,競搶彩炮的人們便朝炮頭落下的地方狂奔過去,競搶後快速跑進媽祖廟內最先入廟者即成為炮頭得主。在競搶過程中,偶爾會出現不愉快的場面都會相互諒解。從沒有發生打鬥現象。據90歲高齡的羅文遠老師介紹:

     1934年媽祖廟首次重光時的炮會活動很隆重,由媽祖廟首事組織燃放炮頭23個,搶得一二三炮的象徵財丁興旺,四炮至20炮為平安炮,21—23炮為吉子炮,搶得一、二、三炮和吉子炮的各自捐出演戲金一台。當年的富商、殷戶聘請的青壯年競搶隊伍達五、六隊之多,競搶的場面很激烈,特具挑戰性。為搶到炮頭,有時幾個隊一擁而上,推、拉、擠、搶、壓在一起,都沒有怨言和過激的行為。直至搶到炮頭並迅速跑入廟內,然後將炮頭芯插入炮頭座,恭恭敬敬地請回媽祖的香火,由媽祖廟理事會送給炮頭鏡,組織歡送隊伍一路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把炮頭得主送到家裏,並把炮頭放置於顯眼的地方供奉,讓人參觀,引以為榮,來年媽祖誕辰前到廟裏還謝神恩並送還炮頭鏡。此活動一直舉辦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止。

     一九九四年鳳山媽祖廟再次重光後,媽祖炮會于一九九五年媽祖誕辰重新舉辦,競搶炮頭的模式基本採用古時的做法,只免去了炮進廟的環節,隨著城鄉一體化的形成,人口增多,結合新時代的要求,把搶炮頭活動轉移到寬闊的廣場舉行,競搶的隊伍人山人海尉為壯觀,為了迎合信眾的需求,數量增至1380枚。但還有不少搶不到炮頭的信眾特地到媽祖神前擲杯求請,如媽祖樂意賜給的由理事人員當場燃放,數量有限,求完即止,不能如願以償的,只能祈望來年媽祖賜炮頭了。

     一九九五年媽祖誕辰舉辦的首屆炮會,鳳山媽祖廟旅遊區管理處、修建理事會大膽創新競標彩炮的活動和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活動,使過去單一的娛神活動加入娛人內容,提高了文化內涵,把媽祖巡安與民間藝術展示貫串其中,把富有粵東特色的文藝節目和傳統節目展示出來,讓百姓和來自全國各地嘉賓、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大飽眼福。

     競標的炮頭九枚和一條彩帶,並賦予:“一帆風順”“雙喜臨門”“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世其昌”“樂(六)臨善家”“七彩呈祥”“發(八)達興旺”“天長地久(九)”“頭彩長虹”的吉祥名字,競標款最高者獲得。此活動舉辦10多年來,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為鳳山媽祖廟旅遊區的建設添磚加瓦,同時也成為聯繫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的橋梁和紐帶,如南海籍旅居香港的李偉光先生一家,連續幾年競標彩炮、善款達一百多萬元。

     鳳山媽祖炮會活動已成為粵東地區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這種文化現象,不僅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而且是聯繫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的紐帶。

     通過舉辦媽祖炮會,激發社會各界人士愛國愛鄉,支援家鄉建設,同時通過節慶活動,為資訊流、物資流、遊客流提供平臺,進一步促進汕尾經濟的發展。(羅镲)

 
編輯:石慧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