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千年媽祖對海外華人的重要意義

  時間:2008-09-28 14:03    來源:和平論壇     
 
 
    由中國僑聯等主辦的第三屆湄洲媽祖海峽論壇同時在莆田舉行,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僑領及專家學者就論壇主題“媽祖文化與華僑華人”的討論尤為引人注目。

  身份認同

  媽祖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航海守護神,更重要的是媽祖信仰已經成了海外華人“民族認同”的精神力量,表現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特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周濯街

  媽祖遠在宋代就被奉為航海保護神,後來逐漸演變為我國悠久的民間信仰之一。經過1000多年的傳播,如今的媽祖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信仰,它伴隨著華人的腳步走向世界。

  “海外的華人社區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媽祖宮廟和同鄉會館或商會是一體的,媽祖廟不僅是當地華人社區的政治中心及社區中心,也是其精神支柱。”來自菲律賓中華總商會的盧祖蔭指出。

  自出生起便伴隨著一個個美麗神奇傳説的媽祖,其諸多感人事跡集中體現了她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精神,而這些精神又是中華傳統美德的表現,這無疑從某種程度上使媽祖成為海外華人難以忘懷的故土情緣的代名詞。已經有相當多的海外華人把媽祖視為祖籍國的具體化身和民族之魂的重要載體,在媽祖信仰中寄託了他們對祖籍國濃厚的民族親情。

  正因如此,媽祖身上攜帶的孝、善、信、愛等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因子成為廣大華人身在海外、心繫故園的需要,同時也成為他們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

  和諧包容

  和諧是媽祖文化的關鍵詞,媽祖文化所蘊含的和諧文化精神及對和諧社會的憧憬,為和諧文化建設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 林國良

  媽祖信仰崇尚善與愛的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外華人將之擴展為“和平、和睦、和諧”的範疇。旅居海外的華人,身處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下,體認著與中華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如何在這種情況之下保持自身傳統?

  林國良認為,首先應達到華人內部的團結和諧,“見和同解、身和同住、意和同悅、利和同贏、和和同樂,這‘五同’是我們提倡的華人社會解決糾紛、消除分歧、統一意見的原則,充分體現了和諧的意義”。

  除了海外華人內部的和諧,中國僑聯主席林兆樞認為,海外華人與住在國人民的和諧同樣重要。海外華人與住在國人民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處世規則,這種種不同歸根到底都是源自於不同的文化背景。融會貫通、博採眾長是海外華人立足當地的根本途徑,而媽祖精神所提倡的“包容、大愛”正是海外華人與住在國人民和諧共處的關鍵。

  來自紐西蘭基督城的馮一飛感觸最深。以前在當地每年一次的聖誕大遊行中,中國移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這讓華人很難獲得當地主流社會的認同。2006年,馮一飛所在的紐西蘭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攜手10家華人社團,積極參加了當年的聖誕大遊行,並展出了8套湄洲女的服裝,讓媽祖文化在城市的主要大街上正式登場,當天就有近10萬觀眾上街觀看。

  溯源尋根

  媽祖文化,以其深情厚意的人文關懷和悲天憫人的精神鼓舞,構成了難能可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共用的重要紐帶。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 烏丙安

  在此次論壇上,與會的專家學者基本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要把媽祖信仰從一種民間信仰提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來發揚光大。

  作為一種民間信仰,媽祖帶給民眾的是良好的願望和精神寄託,但是,當它成為一種文化的時候,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階層、不同的信仰,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歸宿。

  “從文化角度考量,媽祖的精神領域天然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可以稱其為‘人格神’。它的核心內涵‘誠’與‘和’,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誠’代表著誠信;‘和’則代表著團結”,來自臺灣的劉本炎認為。

  上升到文化層面後,“媽祖文化”揚善抑惡、扶危濟困等美好的品質,為眾人提供了一條道德準繩,它符合中華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核心價值觀。而對於海外華僑華人來説,媽祖文化的形成,更有利於其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追求、享有長期穩定而又不斷成長的中華傳統文化。

1.jpg

 
編輯:石慧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