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著力形成特色産業提高競爭力

時間:2010-03-09 13:35   來源:貴州日報

  農業産業化經營啟示

  臺灣農業帶有明顯的東亞小農經濟特徵,面臨著小生産與大市場的矛盾,專業化生産與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不配套的矛盾,農産品經營與市場需求的矛盾。為有效化解這些矛盾,臺灣于20世紀50年代開啟了農業發展的新步伐。臺灣農業産業化歷經了上世紀50至60年代的萌芽、60至70年代的起步、80年代的成熟、90年代以來的升級四個階段,歷經了兩個階段的土地改革和兩次大規模的農地重劃。現在,臺灣農村土地政策改革效果顯現,農業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農用水利會、漁會、青果運銷會等基層農民組織運轉有力,以國際市場為導向的外向型農業促進了臺灣的農産品出口貿易,土地的化零為整和在農村實行如“共同經營”、“專業化”和“委託經營”等各種以不破壞小土地私有制為前提的企業化經營方式,使分散的家庭副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家禽飼養業、漁業經營走向企業化。目前在臺灣,農業産值提高幅度較大,農民收入增長迅速,農業勞動力大量移出農業,城市化進程推進迅速。城鄉居民呈“均衡”狀態發展。農業基本實現生産機械化、運銷現代化,産業化的內涵和外延基本完成,較“代耕”更高級的資本主義經營方式“代營”和農村各種代耕作業服務組織比比皆是,成為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現代化農業經濟,使農業生産、農民生活、農村建設等方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綜觀臺灣農業的發展,農業産業化的政策導向對農業産業化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根據不同時期發展需要因勢利導制定不同的産業政策,促進了生産力的大發展。臺灣農業産業化發展給我們以下啟示:

  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産業化經營的基礎。臺灣農業産業化自初始階段就十分注重對農田、基礎設施等的投資和基本建設,為農業産業化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當前,貴州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面臨大好的發展時機。西部大開發10年,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和投資比重加大,貴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時機有利,條件具備。

  化零為整,擴大規模是農業産業化經營的基礎保障。過於分散、零碎的耕地一直制約著臺灣農業産業化發展。為此,臺灣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農地重劃”,80年代推行第二次大規模“農地重劃”,90年代再次放寬對土地的分割限制,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規模化經營、機械化作業、科學化管理、專業化生産,推進了農業産業化發展。當前,貴州面臨著過於分散、零碎的耕地的問題,分散的個體家庭經營,一定程度上阻礙著農業産業化經營的有效實施。因此,必須加大農村改革力度,積極探索並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以擴大耕地面積和經營規模。

編輯:薛白璐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