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貴州旅遊:以文化的名義

時間:2010-06-10 17:24   來源:貴州日報
  文化注入:放大旅遊價值

  貴州旅遊無疑正處在一個産品結構升級換代的急速轉型期。

  貴州旅遊發展的模式,過去幾乎沿襲著其他旅遊先行區域的步履,不慍不火地緩慢行進著,當麗江遊、海南遊、東南亞遊日臻成熟繼而大熱時,貴州旅遊被市場邊緣化,如詩的貴州山水,因缺乏文化的深度和厚度開發,已難以支撐貴州旅遊在市場上一爭長短。直到2005年春初的“多彩貴州”系列活動,貴州文化從錯覺到自覺,貴州旅遊的文化內核被重新發現,把貴州旅遊推到了求新求變的起點。但很快出現的現象是,我們被我們自己紛繁多樣的旅遊文化資源所困惑。各地都在尋求旅遊的突破口,但往往只是新一輪的模倣和移植。那麼,多樣性選擇下,貴州旅遊該走什麼路徑呢?

  不妨聽聽一種聲音。在對黔東南做了6天的考察後,余秋雨得出的結論是,在這裡看到了一整套非常完整而系統的精神哲學。錦屏隆裏、黎平肇興、從江岜沙、榕江侗寨、雷山西江、鎮遠古城……每一次,每一個地方,都有太多讓他驚嘆的美麗和文化魅力。

  神奇的自然風光和原生態多元文化的匹配包裝,或許正是貴州旅遊發展的必然之路。

  文化的最高形態是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各民族都是如此。文化中間形態是公共審美和歷史故事,黔中大地從來不缺。但問題是我們的文化影響力過去往往徘徊在非主流範疇外,因而大打折扣。説到這裡,讓人想起劉三姐、納西古樂這樣的文化符號,其最初也是影響力巨大的主流文化嗎?南京《東方文化週刊》的扎西劉説,所謂文化貧富,不過是主流世界對某地文化認識處於不同的階段而已。貴州是文化富礦區,有漢民族遺存的600年屯堡文化,又有苗侗腹地完整的原生態少數民族文化,只要和自然山水巧妙匹配,對外不斷吆喝,對旅遊的推動必將起到重要的作用。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歸結為貴州文化和旅遊的匹配程度不高呢?

  蔓蘿花,貴州苗族主要居住區清水江流域民間一個淒美的傳説,上世紀60年代同名彩色電影上映後,轟動一時。但這樣的文化符號沉寂多年,似乎被我們遺棄和忘卻,那麼,苗族姑娘蔓蘿曾經生活生長的山寨,今天又在依靠什麼吸引遊客的腳步呢?天龍屯堡,600年前明代京都生活在貴州的遺存,漢民族原生文化不僅震驚學界,也是江南人特別是南京人,尋親探秘遊的最好的牽引力。兩個個案,效果迥異。安順市旅遊發展局局長朱貴清認為,屯堡文化就是安順旅遊由自然風光型逐漸升級的一個良好載體,特別是去年發現和確定了明代富可敵國的沈萬三次子沈茂葬于天龍,江南首富及其後裔在貴州生活、繁衍的史實,更加充實了屯堡文化的內涵。這些年我們幾下江南宣傳推廣,以屯堡人尋親為媒,將屯堡文化有機結合到以黃果樹瀑布為龍頭的旅遊産品中,力推更深層次的旅遊産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

  在滬寧杭三地採訪,躋身於杭州西湖、上海外灘如潮的人流之中,那樣的旅遊盛況使我們唏噓不已。

  杭州西湖人文山水之美,無需多言;上海外灘,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和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等現代地標隔江呼應。如織的人流,不僅僅是看山水長河,也是文化體驗和品嘗。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衝著“斷橋遺夢”、“雷鋒夕照”而去?又有多少人流連外灘長堤遐想當年遠東華爾街的風采?其實,梳理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和剖析其精神層面,我們都能找出依附於自然和生存狀態背後的力量和精神優勢所在。旅遊價值必然因文化發現和提煉得以重新評估。從這個意義上説,貴州旅遊,不能停留在自然山水的走馬觀“花”中,也不能停留在淺表的文化表徵上,迫切需要考古、考據印證和民俗學、民間文學的深入研究和有機注入,突破貴州文化“小眾化”傳播局限,給山水以靈魂,讓美麗的旅遊口號更加充實和豐滿。

編輯:薛白璐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