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動物情緣”寓“政治溶冰”意涵

時間:2011-04-19 09:11   來源:中新網

  兩岸珍稀動物保育交流又添喜事。臺灣同胞贈送給大陸同胞的一對梅花鹿“繁星”、“點點”和一對長鬃山羊“喜羊羊”、“樂羊羊”16日跨海來到山東威海,正式落戶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海外媒體對此予以了關注,多從“兩岸交流新平臺”、“共同加強動物保育”、“寓‘政治溶冰’意涵”角度進行了解讀。

  “動物交流了,人就會交流”

  臺灣“中央社”引用北市參事兼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賈森的話説,臺北市創作的“繁星點點喜樂洋洋”這首歌的歌詞象徵著好友許久不見相見歡那種非常喜悅的心情。動物交流了,人就會交流,以“繁星點點喜樂洋洋”這首歌的歌詞獻給兩岸,那就是“繁星象徵著綿延不絕的華夏子孫,點點燃起我們心中的希望,迎接喜洋洋的心情,創造樂洋洋的未來”。

  希望在這次動物交換後,兩岸還能繼續就特有物種進行交換,例如大陸的揚子鱷、金絲猴、臺灣特有的穿山甲和臺灣黑熊等。

  傳遞同胞感情,創造交流新平臺

  香港《大公報》18日刊文《兩岸再譜動物情緣》説,兩岸再譜動物情緣,凸現兩岸除了經貿、文化教育交流外,在動植物培育和繁殖方面的合作也逐漸熱絡。

  動物交流不僅是兩岸同胞感情傳遞的重要載體,在兩岸珍稀動物保育合作上也別具意義。在大熊貓赴臺前,臺灣方面專程派人赴大陸學習養殖大熊貓的技術,而這次就梅花鹿和長鬃山羊登陸一事,威海方面專家自2010年5月起3次赴臺考察,臺灣專家組也多次來到威海,雙方不斷推敲養殖方案。顯然,動物交流為兩岸動植物專家創造了互相學習的機會,為兩岸攜手保護自然、愛護生靈提供了新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大熊貓、珙桐樹、長鬃山羊和梅花鹿均是瀕臨絕種的珍稀物種。兩岸通過互贈這些動植物,可為地球基因庫留住可能流失的基因。

  動物交流里程碑,寓政治溶冰意涵

  臺灣《聯合晚報》16日刊文《開啟兩岸動物交流》説,不管貓熊、長鬃山羊或梅花鹿,都是兩岸珍稀動物,兩岸開啟溝通平臺後,終於完成互贈。長期以來,貓熊一直是大陸政府表達善意的禮物,臺灣的長鬃山羊與梅花鹿如今透過互贈前往大陸,也算開啟兩岸動物交流另一項新的里程碑。

  兩岸關係趨緩後,各種交流逐漸頻繁,動物是最無害卻又最吸引人的。只要兩岸有共識,未來透過互贈珍稀動物交流,除了政治溶冰的意涵;對保育來説,異地繁殖也可分擔風險,為珍稀動物保種。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