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啟幕王全書出席並致辭

時間:2009-03-27 08:51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國內著名專家學者李學勤、龔田夫等在論壇上作了精彩演講。圖為馬未都在演講。 本報記者 陳更生 攝

    新華網河南頻道3月27日訊  大河網-河南日報報道:(記者陳 茁)有“華語第一論壇”之稱的第三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3月26日下午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軒轅堂開啟大幕。李學勤、余秋雨、傅佩榮、許小年、吳曉波、龔田夫、馬未都等眾多專家學者濟濟一堂,以“信心、創新、復興”為主題,以新鄭具茨山岩畫考古新成果為內容,縱論中原文化的悠遠歷史和深遠現實意義。

    省政協主席王全書宣讀開幕詞並宣佈論壇開幕,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王文超致歡迎辭,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原常務副書記劉正威,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文彬,省政協副主席王訓智、龔立群等出席。

    第三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是由省政協、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僑聯、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和鄭州市政府主辦,新鄭市政府、河南省黃帝故里建設基金會承辦的。

    王全書在致開幕詞時首先代表主辦方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説,眾所週知,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一直傳承至今的文明,綿延不絕,歷久彌新。這一切,不能不歸功於我們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及其肇造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歷史上我們曾經遭遇過無數次難以想像的危機與困難,但是,這些危機與困難不僅沒有壓垮中華民族的脊梁,沒有擋住我們前進的腳步,相反,卻激發出無窮的創造力和必勝的信心。我們的先人正是憑著這種非凡的創新精神和比金子還寶貴的信心,愈挫愈勇,克難攻堅,一次次地渡過危機,一次次地迎來春天。這也正是本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主題的內涵所在。

    王全書説,河南新鄭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出生地、創業地、建都地,是中華第一古都。近年來,在史料記載的軒轅黃帝及其氏族活動的具茨山上,發現了大型古聚落遺址和存量達3000多處的岩畫,填補了中原地區岩畫考古發現空白。相信論壇上各位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和真知灼見,定會為傳播弘揚黃帝文化、豐富具茨山岩畫的內涵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們要以這次論壇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面對尚未見底的國際金融危機,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提升信心,迎難而上,銳意創新,共克時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強大的精神動力。

    王文超在致辭中説,近年來,每年一屆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經由區域性的紀念活動發展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團聚的和諧盛典,成為推動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文化品牌,在世界華人圈內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我們舉辦黃帝文化國際論壇,就是要深入研討黃帝文化的精髓,進一步固化、量化、強化這一文化品牌,更好地造福中華,造福中原。希望與會嘉賓暢所欲言,各展宏論,共同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出積極貢獻。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學勤,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岩畫研究中心主任龔田夫,著名收藏家馬未都等相繼做了精彩發言。余秋雨等專家學者也將於27日分別登上講壇,從不同學科、不同領域、不同側面作主題演講,共同探討具茨山岩畫對中華文明起源的意義,探索黃帝文化對海內外中國人的深遠影響和弘揚黃帝文化的現實意義。

    央視主持人撒貝南主持了此次國際論壇。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