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視 頻 | 圖 片 | 要 聞 | 交流概況 | 重要活動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 | 臺灣農民創業園 | 臺灣農産品登陸 | 惠臺措施 | 重要言論 | 各方聲音
  09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 -- 重要活動

臺灣優質農産品巡迴展覽

時間:2009-07-10 14:16   來源:台灣網綜合

 

2007年7月20日,“2007台灣優質農産品巡迴展覽”在上海開幕,農業部副部長尹成傑、國臺辦副主任葉克冬、上海市副市長胡延照等參加了展覽開幕剪綵。主展場設在上海農業展覽館。

 

  為了進一步推進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為給臺灣特色、優質農産品進入大陸市場搭建新的平臺,擴大臺灣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和臺灣省農會于2007年7月20日至25日分別在上海、南京、福州、武漢、廣州、大連舉辦“2007台灣優質農産品巡迴展覽”。

  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秘書長李永華介紹,本次巡迴展覽以展示、銷售、推介臺灣特色、優質農産品為重點。展覽分為主展場、分展場。主展場上海臺灣優質農産品展銷區由150余個標準展位組成,展示、銷售來自臺灣的20余種時令水果、蔬菜和400余種農産品深加工産品。屆時,將有來自臺灣島內的各級農會、專業協會、産銷班及農業企業的150余個單位的代表,約300余人前來參展。

  本次巡迴展覽有4個突出特點:第一,是自2005年大陸出臺一系列促進兩岸農業合作的政策以來,兩岸農業組織專為推廣、宣傳、展示、銷售臺灣農産品而合作舉辦的巡迴展覽。巡迴展覽的舉辦將成為臺灣農産品在大陸銷售常態化的標誌。第二,巡迴展覽的地點選取針對性明確,都是臺灣優質農産品在大陸的主銷區。第三,本次活動,使農産品生産者與消費者直接面對面,讓臺灣普通農民更多地了解大陸推動兩岸農業合作的政策,更真切地感受大陸消費市場。第四,巡迴展覽期間將同時推出三個平臺:臺灣農業創業園宣傳平臺、大陸現代農業推介平臺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現場諮詢平臺。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的盛會——2007台灣優質農産品巡迴展覽側記

 

  7月20日,由海峽兩岸民間農業組織精心籌備的2007台灣優質農産品巡迴展覽在上海開幕,琳瑯滿目的臺灣農産品令巡展地民眾大飽眼福和口福,在大陸催發出又一波“臺灣農産品熱”。農業部副部長尹成傑稱這次巡迴展是促進臺灣農産品到大陸銷售、擴大市場影響的重要舉措,必將進一步推動兩岸農業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巡會展覽讓優質的臺灣農産品得到大陸消費者的進一步認可,擴大了影響,品牌優勢漸趨清晰

  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説,此次臺灣農産品與大陸消費者直接面對面地親密接觸,有望進一步為臺灣産品打開大陸市場,是大陸關切臺灣農民現實困難的又一次“貼心安排”。

  “賣相都老好,品種也多,好豐富。”一位女士看著展臺上琳瑯滿目的新鮮臺灣水果嘖嘖稱讚。比起數年前臺灣水果剛剛登陸滬上的新鮮感,上海市民已經“見怪不怪”地接受了一些“奇形怪狀”的臺灣水果,不少市民當場解囊購買。

  有關方面預計,來自臺灣島內各級農會、專業協會、産銷班及農業企業為大陸消費者精心挑選和準備的優質農産品此次同臺亮相,有助於更多的臺灣農産品在大陸打響品牌。

  在展覽會上引起關注的臺灣美濃大米是首次亮相大陸。據了解,臺灣大米在種植技術和品質上有著很高的知名度,來自臺灣美農鎮農會的陳文津説:“美濃在臺灣是個好地方,水質清澈,沒有工業污染,所以這款美濃米的評價和品牌都很高,所以我們才想帶這款美濃米到大陸試試看。我們頭一次參加這種活動,美濃米是頭一次帶過來的,如果在上海能夠做得好,大陸的市場那麼大,對我們來説是前途無量。”

  巡迴展覽為大陸消費者提供了新的選擇,提升了大陸的臺灣水果市場。

  臺灣精細農業發達,科技含量和深加工程度都很高,擁有一大批優質的農産品,與大陸的互補性很強。此次巡展就是要向大陸消費者介紹這些優質的臺灣農産品。

  在上海,主展場150個標準展位吸引了島內300多名生産者及廠商代表參展。芒果、木瓜、芭樂、鳳梨、火龍果等20多種臺灣當令新鮮水果、蔬菜,以及大米、茶葉、海産、豆製品等400余種農業深加工品,令人目不暇接,仿佛是一個臺灣農産品的“嘉年華會”。

  又大又紅的臺灣芒果、青黃相間的金鑽鳳梨、大串大串的香蕉、飽滿多汁的木瓜……這些産品深受巡展各地的市民歡迎。“東西很好,好多東西還是第一次看到,我品嘗了了杏仁粉、蜂膠、芒果幹,品質比較好,東西很純,很新鮮。昨天從電視上看到,很感興趣,所以一早就過來了。”正在展臺前參觀的青浦區的一位消費者談了他對臺灣農産品的一些感受。還有一位消費者説,“臺灣的花生是黑的,還是第一次看到,特別香甜,我也從網上了解到臺灣農産品的種植環境等各個方面,我覺得吃起來還是比較放心的。”

  臺灣省農會歐建良先生介紹説,由於是專門舉辦的臺灣農産品專場巡迴展覽,此次參展的展品都是從臺灣的各個縣市中精心挑選出極具代表性的特色産品:“臺灣除了有大家了解的生鮮蔬果外,其實我們的農産生産加工技術也是很知名的,我們希望把我們在臺灣好的農特産加工品介紹給大陸的消費者,畢竟我們血脈相連,彼此相隔不遠,我們都很看好大陸市場。”

  通過親身感受大陸市場,面對面地直接接觸與交流,臺灣農民更進一步地了解了大陸消費者的喜好,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去生産。

  這次展會得到臺灣島內各農業組織的積極響應,這些來自臺灣島內各級農會、産銷班、農業企業以及普通農民的參展代表,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來大陸,這次展會讓他們有了直接面對面和大陸消費者接觸的機會,從而能夠真切地了解大陸的市場和消費環境。

  展會上也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臺灣農産品行銷協會的沈聖峰已經帶著臺灣茶葉參加過大陸大大小小20多場展會,就在三個月前,他在廈門成立了一家貿易公司,為兩岸農産品貿易搭建溝通平臺,在他看來,每一次展會都為他深入大陸市場增強了基礎,他説:“經過整個系列的推廣、行銷,我們覺得臺灣的東西在大陸很有市場,因為很多東西需要講解才能了解,才能知道産品的賣點和市場在哪,所以我們在廈門開辦了貿易公司,將臺灣好的東西帶到大陸這邊,也能讓大陸的消費者品嘗到臺灣品質好的東西。”

  很多參展的臺灣農民説,只有親歷這樣的現場,才能真切地感受大陸消費者的需求特點,回臺後的生産才更具針對性。因為很多事都已説明,臺灣農業的出路在大陸,臺灣農産品的市場在大陸。

  此次巡迴展覽的成功舉辦説明,農業的交流為兩岸的合作共贏奠定了基礎,預示了更加廣闊的農業交流合作前景。

  大陸消費者對臺灣農産品由陌生到熟悉,由觀望到欣然接受,就是通過像此次巡展這樣一次次的活動來實現的。

  自2005年大陸出臺一系列惠臺農業政策以來,海峽兩岸共同舉辦的各種活動如産品展銷會、推介會和品嘗會等等越來越多,臺灣優質農産品也逐步得到大陸消費者的普遍認可。

  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副會長薛亮認為,這次巡迴展覽已經把臺灣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帶入了常態化的階段。最近幾年,經過兩岸有關方面的不斷努力,兩岸的農業交流一直在有序地進行,探索出了很多合作的模式,搭建起了較為廣闊的平臺,建立了直接溝通的渠道。這些努力,為兩岸的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將進一步推動兩岸農業合作深入發展。

  為了幫助臺灣農民創業融資,中國進出口銀行也在上海展會現場設立展臺,就他們可以支援的項目和融資辦法接受現場諮詢。巡迴展覽還將幫助臺灣農民進一步了解大陸的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各項優惠措施、投資環境以及大陸有關地區現代農業發展情況,從而進一步推動兩岸農業實現合作雙贏。

    7月20日,參觀者被“臺灣時令水果拼盤”所吸引。當日,“2007台灣優質農産品巡迴展覽”在上海農業展覽館開展,來自臺灣島內各級農會、專業協會及農業企業等150家單位為本次展覽帶來了20余種時令水果、蔬菜和469種農産品深加工品。此後,巡迴展還將在南京、福州、武漢、廣州、大連五個城市陸續展開。 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