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視 頻 | 圖 片 | 要 聞 | 交流概況 | 重要活動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 | 臺灣農民創業園 | 臺灣農産品登陸 | 惠臺措施 | 重要言論 | 各方聲音
  09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 -- 集散中心

臺灣水果和水産集散中心

時間:2009-07-10 16:49   來源:台灣網綜合

 

 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

  2006年4月8日,國臺辦、商務部為“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揭牌,標誌著祖國大陸第一個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正式啟用。 4月15日又作為國臺辦十五項優惠措施公佈,為方便原産于臺灣的水果進入大陸,降低臺灣果農和臺商的經營成本,福建省廈門市建立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對入駐集散中心的進口臺灣水果經銷商,給予免交保鮮冷庫儲存使用費以及經銷場地免一年租金的優惠。並且為方便大嶝對臺灣小額方式進口水果,大嶝市場也建成一個容量一百二十八噸的專用冷庫。

  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位於風景秀麗的廈門市鷺島北部,東臨廈門國際機場,西靠319國道,南距廈門港東渡深水碼頭2公里,北距廈門大橋500米。具有得天獨厚的海、陸、空交通運輸區位優勢。集散中心建設用地100000平方米,經營面積達45000平方米。自中央政府開放22種臺灣水果免稅登陸後,已有100多家國內水果經銷商和262家臺灣果商協會、農業團體、臺灣果農及農産品經營商入駐設點經銷。

  廈門海關通過實行“提前報關、實貨驗放”、“預約加班”、“擔保驗放”、免於通關環節審價而進行事後核查、用集裝箱透視查驗取代人工開箱查驗等一系列舉措,有效地縮短了臺灣水果的進口通關時間,確保了水果快“進”。廈門檢驗檢疫部門又宣佈了《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促進對臺往來檢驗檢疫十項便利措施》,為臺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和其他對臺往來業務提供了更多便利。

  此外,廈門市相關部門還積極為兩岸的臺灣水果經營者牽線搭橋,2005年以來廈門共接待上百批次來廈考察的臺灣農産品業者和團體,並協助臺商在廈門設立貿易公司或辦事處從事臺灣水果進口業務,並在廈門舉辦的展會上積極推介。越來越多與臺灣農業相關聯的企業選擇在這裡“安家”,使這個市場不僅成為臺灣水果的“聚寶盆”,同時也成為活絡兩岸農業交流網路的臺商“轉机站”。

 

 

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開業典禮暨首屆臺灣水果訂貨會2009年1月8日開業

 

  由於市場的擴大,同時為給臺商提供更好的服務,2008年廈門市委、市政府決定,由國有企業-夏商集團負責建設及運營。“新中心”于2009年1月8日建成開業。開業伊始,已有臺灣省農會、臺南縣農會、高雄青果商業同業公會等29家商戶入駐。“新中心”總佔地面積1.9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二層交易大樓,分為:臺灣水果批發交易區、交易商鋪、展示廳、薰蒸房、高溫冷庫等功能區。

 

  首批進駐集散中心的臺灣水果包括蓮霧、楊桃、葡萄柚、青棗、釋迦、鳳梨等多種市民喜聞樂見的臺灣特色水果。這批臺灣水果進入集散中心後,直接停靠在交易大樓專門為運輸臺灣水果的集裝箱貨車設計的停靠點。在交易大樓一樓,有許多這種專為集裝箱設計的停靠點,為保持水果的新鮮度,這些停靠點都經過了特別設計,樓層高達9米,可滿足24輛集裝箱車直接在停靠點上通電冷藏裝卸,自由靈活、保證新鮮。據介紹,針對臺灣水果的耐儲性差,集散中心建立冷鏈運輸的配套體系。利用集團下屬高崎凍品批發市場回程冷藏車運輸,實現臺灣水果靠岸、入庫、冷鏈分撥到各地批發市場分撥點,確保臺灣水果全程保鮮。

 

  在集散中心交易大樓一層,還有批發區、冷庫、展示廳、商鋪、商品檢驗檢疫等幾個區域。這些水果上岸後,不需在碼頭進行檢疫,即可直接進入集散中心商品檢驗檢疫平臺停靠點,經檢疫合格後,即可馬上進入批發區、展示廳或商鋪進行批發、展示、銷售或直接轉机分撥到各地。

 

  臺灣農之鄉農産品運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一鐘:新的集散中心有半年的免租期,可最吸引人的是運營商夏商集團在各地組織客商來此地洽談。由國企夏商來負責運營,從場地到租金都非常穩定,更方便臺商進行預算。對時間性有特殊要求的水果經營來説,經營的穩定性是相當重要的。今後,如果水果集散中心能更廣泛地宣傳,在物流方面更方便的話,集散中心將對臺商更有吸引力。

 

  經過幾年的建設,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已經成為臺灣水果銷往祖國各地的重要轉机站。進口臺灣水果從2005年的481噸,到2007年的890噸,發展到2008年的1627噸,居大陸首位。目前廈門口岸進口臺灣水果已常態化、市場化,通過廈門口岸進入的臺灣水果70%以上轉机,快速集散網路已覆蓋大陸主要城市。2009年“新中心”的建成,進一步促進了貿易量的增加,僅開業半個月銷售臺灣水果1300噸,佔2008年全年銷售量的80%。依託夏商集團現有的零售終端網路,在廈門市生鮮超市設立臺灣水果專櫃,直接投放本地市場,同時,借助遍佈各地的農産品行銷網路,設立臺灣水果分撥銷售點。

 

  【乘車小貼士】

 

  中埔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位於島內靠近廈門大橋的位置,直達公交車只有44路車,站名為“果品交易市場站”。除直達集散中心外,離集散中心較近的車站是埔仔站,從埔仔站往出島方向直走約七百米處遇一三岔路口,後右轉沿著高崎北路一直往裏走,大約400米左右即可到達,從埔仔站到集散中心大約有1公里的路程。

 

  途經埔仔站的公交車有:18、廈50、51、廈52、53、54、廈55、廈56、廈57、廈59、66A線、廈79、84、201、202、507、532、534、616、617、625。

 

  霞浦臺灣水産集散中心

 

 

  2006年6月22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正式批准福建寧德設立霞浦(三沙港)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這也是大陸首家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

 

  霞浦縣地處福建省東北部、臺灣海峽西北岸,位於祖國大陸黃金海岸線的中段和長三角至珠三角的中心點,與福州、溫州的距離均為160公里,距臺灣省基隆港和馬祖南竿分別只有126海裏和16海裏。該縣三沙港群眾與臺胞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民間交往頻繁。三沙港口岸是福建省最早開放的四個口岸之一,現為臺輪停泊點、對臺小額貿易點和對臺漁工勞務輸出點、國輪外貿運輸裝卸點、進口廢鋼船直航交接衝灘點、海上臺貨快運試點、對臺農産品集散點和臺灣農業引進試驗區。近三十年來,三沙港年均停泊臺輪3000艘次以上,接待臺胞15000人次左右,對臺短期漁工勞務輸出3000至5000人次,佔全省對臺漁工勞務輸出1/4。對臺小額貿易和民間漁鈔交易等經營規模均居東南沿海對臺經貿的前列,民間魚鈔交易額近年保持在6000萬美元左右。  

 

  集散中心已開闢臺灣水産品“零關稅”進口先行先試區和對臺小額交易先行先試區,有八種臺灣水産品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由此進入大陸市場。

 

  霞浦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規劃用地面積11460畝,主要劃分港口、冷藏交易、水産品精深加工、漁需補給、海洋生物高新技術産業、配套居住、商業發展備用及其他規劃用地等功能區。它配套開發建設對臺小額産品交易市場、海洋生物高新技術産業合作區、兩岸養殖合作區等三個小區,對接兩岸遠洋捕撈合作、兩岸漁工合作、兩岸金額合作、兩岸旅遊合作、兩岸客(貨)直接通航等五個支撐項目,建成國內“園區面積最大、交易量最多、産業鏈最長、配套設施最完善、現代化水準最高”的水産品集散中心,為臺灣水産品進入大陸、全國水産品交易流通和拓展國際貿易搭建服務平臺。交通部也同意國際航行船舶臨時進靠三沙港區作業。這標誌著三沙港區對外開放又邁出關鍵一步,兩岸經貿往來必將進一步加強。

  目前,霞浦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正大力整合三沙海域資源,完善口岸監管設施建設和碼頭設施等硬體的整合配套,整合利用三沙臺貿商場,設立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先行先試區,制定實施先行先試管理辦法,在省、市口岸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援下,著力開展先行先試。目前已在三沙古鎮港開闢年交易量可達20萬噸的臺灣水産品“零關稅”進口先行先試區。

編輯:邵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