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要聞交流動態本網專稿視頻精彩花絮評論綜述大事記圖片報道
分團介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寧夏遼寧瀋陽吉林安徽江西重慶湖北武漢青島廣東
廣西成都雲南青海九三學社全國臺聯團中央法學會宋基會教育部科協工信部
字號:
綜述:2009寧夏中學生夏令營活動印象

  時間:2009-07-31 10:05    來源:台灣網     
 
 

 

“希望牽兩岸,青春耀中華——兩岸萬名青年大交流”寧夏分團夏令營同學與寧夏同學合影留念。(圖片來源:寧夏臺辦)

 

 

寧夏山川永遠印在了臺灣師生的腦海中,成了他們人生中難忘的記憶。(圖片來源:寧夏臺辦)

 

  台灣網7月31日消息   7月26日,“希望牽兩岸,青春耀中華——兩岸萬名青年大交流”寧夏分團夏令營活動在寧夏中華回鄉風情園落下帷幕。來自臺灣三所學校的20多名師生與寧夏固原張易中學師生度過了令他們終生難忘的七天,夏令營活動中,臺灣師生用他們的真誠、知識和愛心為這片貧困熱土的殷殷學子點燃了希望、放飛了夢想。兩岸師生從相識、相知到難捨難分,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參加這次夏令營活動的臺灣師生,大多是初次來祖國大陸,而到寧夏則是百分之百的第一次。僅憑著曾在教科書中學過的有限的關於寧夏的知識和親朋好友們對想像中寧夏的“可怕”描述,大家幾乎把這次行程看成是一次艱辛的“探險”。就像一位臺灣同學形容的那樣:“聽説寧夏全是大山、峽谷和荒漠,人們過著遊牧的生活……起初我們真有點不敢來!”因此,臨行前都做了充分的物質和精神準備,他們個個大大的行李箱,滿滿噹噹地裝著毛衣、圍巾、速食麵、礦泉水,有的甚至還帶著口罩、碗筷。不僅如此,大家還有更大的顧慮:到了寧夏會不會水土不服、會不會彼此聽不懂對方講話而溝通困難、活動中能否友好相處……然而,真正踏上寧夏這塊土地、身處其境且個個都安然無恙、快樂舒心時,大家才發覺,原來一切都與想像中的大相徑庭:一樣的繁華城市、一樣的秀美鄉村、一樣的親親同胞,還有一樣的中國話。

 

  素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曆史悠久,風光獨特,是祖國燦爛歷史、優秀文化和壯麗山河的組成部分,這次夏令營活動正是同學們汲取這些“營養”的最好機會。稍加留意就會看到,這一路上他們都在不斷地體驗、不斷地有所感悟,正像一位臺灣同學説的:“這裡就像是一個大寶庫,等待著我們不斷地去發現、挖掘。”臺灣師生是第一次這樣親近黃河、親近沙漠,也是第一次傾聽黃河的濤聲、領略沙漠的壯美,“母親河——黃河”的名字將從此深深印在每個人的腦海,留下永恒的記憶。

 

  雖然相隔海峽兩岸,但同是炎黃子孫的同胞之情卻緊緊相係。短短一週的夏令營活動中,大家玩在一起,笑在一起,距離沒了,感情深了,很快結成了親密無間、無所不談的好友。夏令營活動使大家的心一步步貼得更近。在兩岸同學的聯歡運動會上,同學們完全放開了,盡情地歌,盡情地舞,雄雄燃燒的火焰在每一張熱情洋溢的臉龐上跳躍著、綻開了花兒。在短短幾天的交流活動中兩地師生彼此關懷、彼此愛護,結下深厚的情誼。臨別時,寧夏的學生家長為臺灣師生煮毛豆、烙餅子、帶杏子,用他們鄉村人特有的樸實與憨厚感謝寶島師生帶給他們的希望。深情地擁抱、與他們合影留念……這動人、動心、動情的場面,惹得在場人無不熱淚盈眶。在這樣的時刻,誰不感動呢?所有的人都聚到一起,用言語、用擁抱表達著同是一樣摯熱、一樣真切、一樣純潔的感情,它又一次明證了淺淺的海峽割不斷的兩岸同根相連的血脈!

 

  一週的時間很快過去了,滿載著收穫,更帶著依依不捨的眷戀,夏令營臺灣團的同胞們就要離開寧夏。離開寧夏前的兩個晚上,同學們意猶未盡,不顧旅途勞累還留戀中衛、銀川的夜色,説想看星星沒有比這更好的地方了。分手之際,臺灣同學和寧夏同學緊緊擁抱在一起,久久也不肯鬆開,大家一遍遍地互道珍重,一次次地哭作一團,聲音哽咽了、淚水打濕了肩頭、話語再也連不成句,只好你拍著我的肩、我握緊你的手,用無聲的動作表達心底裏難分難捨的感情;在緩緩起步的車窗玻璃前,擠滿了一邊抹淚,一邊招手的面孔……那一幕幕動人的場景,至今令人難忘。

 

  相見時難別亦難。兩岸的同學多麼希望時光能夠倒流,相聚的時刻永不逝去。夏令營臺灣師生們一次又一次感謝寧夏活動主辦方對這次活動的細緻安排和週到服務,希望以後還有機會還能再來這裡。(台灣網、寧夏臺辦   聯合報道)

 

 

在沙漠裏看著影子跳舞倍有趣。武波 攝(圖片來源:寧夏臺辦)

 

 

碧空如洗的大漠真是太美!太痛快了!武波 攝(圖片來源:寧夏臺辦)

 

 

我們也體驗一下沙漠行走的感覺。 武波 攝(圖片來源:寧夏臺辦)

 

 

每到一個美景我們都要合影留念。武波 攝(圖片來源:寧夏臺辦)

 

 

每到一個美景我們都要合影留念。武波 攝(圖片來源:寧夏臺辦)

 

 

 
編輯:李丹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