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首展閩臺原鄉河洛風情

時間:2010-01-05 08: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7月9日,參加“海峽西岸二00九年臺胞青年夏令營”活動的120名臺灣大學生代表,分成3批來到福建泉州參觀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廳,感受閩臺五緣脈絡。 中新社發 傅丹丹 攝

  中新社泉州一月四日電 (粘秋生 林菁蔚 孫虹)元旦期間,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首次舉辦展示河洛文明與閩臺之間淵源關係的展覽。持續至三月底的閩南原鄉河洛風情圖片展,將為當地民眾、遊客及回鄉探親的泉籍港澳臺胞、海外僑胞們帶來一次意義深遠而又趣味盎然的尋根之旅。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覽開發部負責人四日向記者介紹説,“河洛:閩南人的原鄉——河南新鄭諸侯國青銅珍寶暨固始風情圖片展”以閩臺和固始的歷史淵源關係作為線索,分為開閩先賢、根親文化、原鄉風物、旖旎風光、今日固始五個單元,展出一百多件兩千多年前閩臺先祖——中原百姓的生活器物,展現了固始先民入閩的足跡及閩臺原鄉的歷史人文和風土民情。

  如今的泉州及漳州、莆田一帶,還有不少家族的門楹上挂著“浮山陳氏”、“潁川世家”的標誌,而這些都源自固始,是閩臺兩地流傳的“根在河洛”的歷史遺存。

  歷史與考古專家及姓氏文化研究者也從歷史學、考古學、地名學、語言學等多方論證認為,豫、閩、臺一千多年前是一家,其地緣、血緣、史緣、文緣不可分割,“臺灣同胞的祖根三百年前在福建,一千多年前在河南,在固始”。

  固始縣地處江淮間豫皖結合部,東漢建武二年建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是河南省人口第一大縣。在晉唐至明清間有四次較大規模的“移民潮”,尤以唐初“開漳聖王”陳政、陳元光父子與唐末“閩王王審知”兄弟的兩次大移民對閩臺的影響最為深遠。經歷代繁衍播遷,固始籍後裔漸次遍佈福建、浙江、廣東、港澳臺等地及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固始因而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中原僑鄉、唐人故里”與“閩臺祖地”。

  作為中原人口南遷的重要出發地和集散地,固始在海內外華人中有極為強烈的認同感。近年來,播遷世界各地的固始後裔紛紛組織龐大的宗親代表團赴固始尋根考察、宗親互敘。臺灣的許多姓氏都曾到固始尋根問祖、觀光旅遊,並進行投資和文化交流活動。

  此次展覽負責人認為,通過這一平臺,可以讓閩臺人更近距離地了解固始,對增強閩臺血緣與中原文化傳承的認識,促進海外華人華僑對中華文明與根親文化認同都具有現實意義。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