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京味文化之旅

時間:2011-05-10 15:02   來源:北京市臺辦

  2004年9月7日——17日,第四屆“京味文化之旅”赴臺灣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活動,本屆“京味文化之旅”以“交流感情、增進友誼、面向未來、加強理解”為宗旨,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紐帶,以北京現代風貌為窗口,增強臺灣民眾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促進兩岸青少年的雙向交流與互動關係,擴大彼此間的相互認識與了解。活動在繼續堅持面向臺灣基層民眾的基礎上,成功地走進了臺灣校園,將工作目標鎖定在臺灣中學生身上。通過來自北京的同齡中學生的民樂表演和“魅力北京”圖片、圖書展覽等系列活動,讓臺灣的學生了解祖國、了解北京,體驗中華民族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燦爛,從而激發他們認同兩岸同根同祖的意識。在臺10天裏,“京味文化之旅”一行先後來到卓蘭、苗栗、臺中、板橋等地進行展演,觀眾累計上萬人。

  承擔此次赴臺的京味文化之旅民樂表演的是我市第十二中學的金帆民樂團,別看他們都是普通的中學生,但進行民樂的學習已有多年的歷史,他們的演奏水準一點不比專業樂團遜色,他們曾多次在全國的民樂比賽中獲獎,並多次代表我市中學生參加國際的藝術交流活動,弘揚民族藝術。這次來到祖國寶島臺灣,他們的表演更是精彩。一曲《京調》仿佛使人們在觀賞一台京劇表演,聯想起那字正腔圓的唱詞、陰陽頓挫的過門;《春將花月夜》本是傳統音樂中的“山水名曲”,在這首樂曲的伴奏下,朗誦一篇散文,把北京的風景名勝向大家做一介紹也別有一番意境;一段彈撥樂《賽馬》又把觀眾帶到中國北方的大草原,好象親眼看到賽馬時烈馬賓士、熱烈歡快的景象;《夜深沉》是京劇《霸王別姬》中的一個曲牌,也是全場演出中難度最大的曲目,京胡的一張一弛表達了虞姬和項羽訣別的剎那,琵琶和揚琴的一緊一慢表達出虞姬舞劍時的慷慨激憤,大鼓的一招一試又有如萬馬奔騰的疆場,整曲流暢激昂、一氣呵成。場內觀眾興致勃勃地欣賞著演出,對小演員演奏出的美妙聲音所折服,特別是當樂隊演奏臺灣同胞熟悉的《童年》、《丟丟銅》等臺灣民謠樂曲時,他們的情緒更加高漲,掌聲一浪高過一浪。每場演出結束前,樂隊的主持人都不忘向全體觀眾發出邀請,希望2008年相約北京奧運會。

  臺灣的中學生同樣做了精心的準備,他們用頗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和親手烹制的風味美食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演出結束後,許多臺灣師生還意猶未盡,搶著與來自北京的演員相互攀談,合影留念,兩岸同學們的留言本裏寫滿了彼此的問候和聯繫方式。通過這種精心策劃的交流形式,兩岸的中學生在臺上、臺下形成互動,京臺兩地的中學間也建立了聯繫。為進一步帶動兩岸青少年的交流活動起到示範作用。

  和民樂表演一起的還有“魅力北京”圖片展。巍峨壯麗的天壇、古老秀美的金水橋、青磚灰瓦的四合院、扭著秧歌的大爺大媽、高樓聳立的新街景、八十多幅極具北京文化特徵的精品照片展現了北京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秀麗壯美的自然風光和經濟社會的嶄新風貌,全方位地顯示出了北京的魅力和風采。北京古老、多彩、現代的面貌在臺灣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愈加清晰。

  “京味文化之旅”自創辦以來,已走過四個年頭,行程遍佈大半個臺灣。每年我們都圍繞“京味”這一特色,以不同的主題和形式走進島內,與臺灣基層的民眾面對面的接觸和交流。經過四屆不斷摸索,“京味文化之旅”現已成為我市對臺外宣的品牌活動,在臺灣反響熱烈,使臺灣基層民眾,特別是沒有來過大陸的臺灣同胞能夠客觀真實地認識北京,了解大陸,起到了良好的對臺宣傳和做臺灣人民工作的效果。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