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劉曉輝:注重創新創優 提升涉臺重大主題網路新聞報道傳播力[文字]

時間:2009-11-25 14:59   來源:台灣網

  視頻收看:http://www.chinataiwan.org/shp/vft/ft/200911/t20091124_1152519.htm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也是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軌道的第二年。在這種新的形勢下,我們圍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開展一系列涉臺重大主題網路新聞報道,取得了一些成果,也收穫了一些感悟和體會。


  我們感到,要充分發揮網路傳播優勢,明確自身定位,以創新的思維,謀劃和開展重大主題報道,這樣才能提升涉臺報道的影響力、競爭力與滲透力。


  一、發揮 “三個作用”,增強涉臺重大主題報道的影響力


    (一)爭取主動,發揮示範性作用


  涉臺報道要立足於有所作為、主動作為和有效作為,要充分發揮涉臺專業優勢和涉臺系統資源優勢,做到佔“先”、搶“快”、爭“獨”、保“準”、 求“深”、謀“全”,掌握主動權,力求在涉臺重大主題報道中發揮示範性作用。


  佔“先”,就是搶佔先機,爭取主動,確立優勢地位。搶“快”,追求與新聞事件同步。保“準”,確保新聞真實準確。爭“獨”,人無我有,人有我特。求“深”,挖掘新聞本質。謀“全”, 用宏觀視野進行全面報道。我們把這些理念貫徹運用到多場重大報道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順應兩岸民意,發揮引導性作用


  深入解讀黨和國家對臺方針政策,積極營造適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輿論環境,著眼報道涉及兩岸同胞利益和福祉的重大事件,順應兩岸網民的主流民意,對涉臺重大事件發出主流、權威、真實、可信的聲音,努力成為涉臺重大事件報道和民意引領的風向標。


  8月底,高雄市長陳菊操弄達賴訪台事件,隨後國臺辦表態堅決反對達賴赴臺。針對這一重大涉臺新聞事年,我們在第一時間推出專題,客觀報道了達賴在島內遭到臺灣各界抗議的情況,用大量事實分析了達賴“祈福”背後的政治目的,揭示出陳菊和民進黨企圖通過操弄達賴赴臺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圖謀,取得很好效果。


  (三)注重規範嚴謹,發揮權威性作用


  我們十分注重強化從業人員的責任感,強化規範嚴謹的采編制度,強化網路資訊的安全把關,保證重大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努力增強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形成良好的媒體形象。


  加強自創新聞力度。我網一直把自創新聞作為工作重點,加強涉臺重大活動報道的策劃和涉臺資源的整合,形成了獨家發佈、現場採訪和島內快訊相結合的自創新聞體系,有力提高了重大主題報道的權威性。


  嚴格規範稿件來源。認真篩選與甄別資訊,努力做到資訊的準確與安全。不為片面追求流量而放鬆規範,擔負起重點網路新聞媒體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二、做到 “三個結合”,增強涉臺重大主題報道的競爭力


  (一)宏觀求同與微觀求異相結合


  重大主題宣傳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各大新聞與商業網站的聯動,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各網站就必須找準最符合自身定位的切入點,尋求主題表現的差異化,才能在這場大戲中唱出特色,唱出效果,而避免“千網一面”,避免資源浪費和無效傳播。


  在國慶六十週年宣傳報道中,我網從宣傳六十年來兩岸關係的變化發展作為切入點,策劃推出了“兩岸關係60年省長訪談”獨家訪談欄目,採訪了19個省、市、自治區分管涉臺工作的省級領導。通過訪談,深入解讀了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多側面展現了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特別是新形勢下兩岸關係取得的突破性進展、重要成果和發展趨勢;系統報道了各地與臺灣交流、合作情況,具體展示了各地積極服務台胞、促進兩岸交流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成效,真實記錄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呼應並促進了兩岸關係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形勢。同時,也各具特色地向臺灣同胞介紹了各地建設發展情況,展現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美好前景。


  省長訪談被百餘家主流媒體轉載,通過與臺灣網路媒體合作,在島內也獲得了良好反響。臺灣合作媒體方表示,省長訪談報道切入點準、層次高、內容紮實,受到臺灣網友的關注與歡迎。


  (二)主題報道與網路活動相結合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開展豐富的線上線下活動已經成為重大主題網路新聞報道的重要形式和有力補充。


  在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宣傳報道中,我網與國臺辦新聞局合作,採訪了兩岸以及海外華人華僑等近30位具有重要影響的人士,還原珍貴的歷史細節,重現真實場景,披露動人故事,展現出30年間兩岸各個領域交流的進程。舉辦了“講述兩岸30年的人與事”大型作品徵集活動,展現兩岸關係30年發展進程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情感瞬間和兩岸民眾剪不斷的情感聯結。使兩岸網友的參與熱情得到了全面彰顯,情感得到了充分展示。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後,我網突出報道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並跟蹤報道各部門學習討論情況,以及專家學者、島內各界及海外各界的評論和反應。


  通過主題新聞報道和網路活動的有機結合,深化了對中央對臺大政方針的理解,呼應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勢,營造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輿論氣氛。


  (三)獨家報道與合作推廣相結合


  我網積極與臺灣媒體開展交流與合作,為臺灣同胞了解我重大主題活動創造條件。今年7月,我網聯合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共同舉辦了“2009年首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這是兩岸網際網路界首次最大規模的交流活動。論壇以“兩岸攜手,合作共贏”為主題,兩岸業內知名網際網路專家及企業家共300多人共同回顧兩岸網際網路發展,探討兩岸網路行銷模式、電子商務、網路遊戲、數字內容等産業發展狀況及未來發展方向,增進彼此了解,尋求兩岸業界合作模式,開闢兩岸網際網路業交流合作新途徑,為建立兩岸網路媒體長期合作機制與框架奠定基礎。之後我網與一些臺灣同業簽字了合作協議,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宣傳報道中,我網與臺灣今日新聞網共同策劃並推出“大陸建設60年”專題報道。我們提供的一批珍貴歷史圖片和視頻資料,這些內容又通過該網合作夥伴即各大入口網站,讓臺灣網友了解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大陸波瀾壯闊的歷史巨變,産生了相當正面的影響。


  10月1日國慶慶典實況,通過網路直播獲得網民追看。據統計,十一當天在該網上瀏覽國慶相關新聞的人數有462,969人,新聞熱度延續到隔天的10月2日,相關新聞也在新聞點閱排行榜上持續成為讀者追蹤閱讀的目標。


  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業者協同作戰,廣泛合作推介,努力把自身新聞産品價值最大化,影響擴大化,應當成為新聞網站的共同目標。


  三、注重“三個適應”,增強涉臺重大主題網路新聞報道滲透力


  (一)貼近受眾特點,適應臺灣同胞情感訴求


  我網作為涉臺專業新聞網站,我們在報道中注重適應臺灣同胞的情感訴求,跟蹤他們關心的熱點話題,貼近他們的利益福祉,用他們易於接受的語言表述,適應他們的閱讀習慣,使新聞稿件更富有可讀性,獲取主題報道的最大效益。


  (二)加強互動功能,適應網民參與意願


  互動是網路媒體的突出優勢。今年兩岸共同舉辦的海峽論壇,可以説是兩岸關係自去年以來不斷向好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活動。這是一次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實踐,是強化兩岸民間基層交往的重要平臺。


  海峽論壇作為一次兩岸民間交流的盛會,平等互動同樂是最重要的特色。為凸顯海峽論壇民間性、草根性和廣泛性,我網開通了海峽論壇BBS,為兩岸網友營造了網上嘉年華的盛會。很多網友作詩或撰寫散文為海峽論壇召開慶賀。兩岸網友在這個交換平臺上發表意見,甚至爭鳴,意見不同不要緊,最重要的就是要溝通,通則不痛,兩岸關係也正是要通過這樣的民間溝通渠道來逐步融洽、友善、行穩致遠。


  網上互動平臺的建設與培育,能夠讓重大涉臺事件通過交流深入人心,積攢共識。


  (三)創新形式手段,適應網路發展趨勢


  我們積極適應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努力創新涉臺網路傳播的形式和手段,下力將我網打造成網路媒體傳播平臺、電子商務運營平臺、電子政務服務平臺。發揮好對兩岸民意的影響和引領作用,成為兩岸經貿文化合作交流的快車道、兩岸新聞資訊網路傳播的樞紐、兩岸民眾感情交流的互動窗口。 


  2009年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新聞事件的網路主題報道,讓我們看到了網路媒體不斷強化的整體實力和蓬勃發展的巨大潛力。我們堅信,通過兢兢業業的探索與實踐,創新與發展,中國網路媒體一定可以創造一個又一個新的奇跡。

 

編輯:徐麗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