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述評:政治操作達賴赴臺 讓民進黨自墜陷阱

  時間:2009-09-04 07:52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9月4日消息 達賴今日離臺,回顧其島內行程,所到之處媒體與抗議者群起圍之,本是主角的災民卻無人過問。這位以“為災民祈福”名義赴臺的“遠來的和尚”究竟在島內念了怎樣一本與眾不同的“經”?儘管民進黨數次強調“無關政治”,但事實卻證明這是一場政治操作。“政治和尚”達賴在臺灣活動時抗議者如影隨形,臺灣民意作出的明確而有力的裁斷,已使民進黨墜入了自設的陷阱。

  “添亂”行程屢遭抗議

  民進黨邀達賴赴臺引發島內各界激烈反應,無論是在機場、飯店,還是到災區或法會,達賴走到哪,抗議人潮與罵聲就如影隨形跟到哪。

  8月31日深夜,達賴剛剛抵達臺灣即遭到上百名臺灣民眾守住高鐵站嗆聲:“滾回去、滾回去!”9月1日,達賴分別的“祈福會”和演講會場,所到之處仍是隨處可見的抗議群眾,“不是和平者、否定正法、死後必下地獄”等布條和標語強烈表達著抗議者的心聲。2日,結束高雄行程搭高鐵北上的達賴再度遇到嗆聲:“大陸來救災、達賴來添亂。”即使是沒有公開行程的3日,待在飯店的達賴仍然難逃被嗆,如影隨形的群眾隔著馬路大聲抗議。

  對於達賴抵臺後的諸多紛擾,臺灣《聯合報》社論指出,民進黨在大災大難當頭邀請達賴來訪,是刀口舔血的政治操作;硬要將被水災及新流感整得焦頭爛額的臺灣再捲入陰晴莫測的政治漩渦之中,是為臺灣祈福?還是添麻煩?

  臺灣宗教界心寒

  民進黨邀達賴來臺亦引發島內宗教界的強烈反彈。臺灣媽祖聯誼會會長鄭銘坤表示,媽祖聯誼會所屬各宮廟在“八八水災”後立即發動賑災,民進黨此時邀達賴來臺舉辦“祈福法會”,是抹殺臺灣宗教界的努力,而且外來的祈福方式不見得符合災民需求,有消費災民之嫌。

  臺灣本土宗教、道教總會3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南部綠營縣市首長對達賴高規格接待,但對本土宗教卻冷漠以對,道教將於9月23日至25日在災區做滿七法會,但直到現在南部縣市仍協調不出場地,令人心寒!

  香港中評社的報道直指:相較達賴超高調的“祈福之旅”,臺灣許多進入災區服務的宗教團體非常感人。他們進入災區,除了最基本的出錢出力,所有救災人員的食衣住行、交通都一定自己張羅好,在災區服務默默地做、默默地離開,這些沉默的人才是臺灣的真正依靠!而達賴的臺灣行則更像是一場政治演出,等他揮揮衣袖飛回印度,留下的政治爛攤子卻要臺灣人民來收拾!

  政治人物多“切割”

  達賴赴臺衝擊兩岸關係,除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高雄市長陳菊等人外,島內政治人物大多不願與其見面。達賴1日的“祈福法會”,參加的“大牌”只有蔡英文、陳菊及高雄縣副縣長葉南銘等人,第一排“貴賓席”多出20個空位。馬英九、蕭萬長、劉兆玄、王金平、吳伯雄等臺灣政壇“五巨頭”均缺席,也未指派代表出席。

  達賴曾在李登輝和陳水扁當政時兩度赴臺並會面,但這次未能“敘舊”。仍在看守所內的陳水扁即將面臨一審宣判,李登輝方面則稱“太忙碌沒時間”。

 

  民進黨內部,達賴兩場大型活動只有蔡英文一位要角出席,昔日民進黨的“四大天王”呂透蓮、遊錫堃、蘇貞昌、謝長廷全都缺席;名列“邀訪達賴名單”的高雄縣長楊秋興甚至稱自己對邀達賴事先不知情。與達賴來臺前一片叫好聲相比,民進黨的前後表現處處透露出濃濃的政治味,一場挑撥兩岸關係的戲碼,卻使綠營內部誰也不服誰的內鬥意外攤在了陽光下。

 

  民進黨難掩政治操作痕跡

 

  達賴來臺前後,民進黨部分勢力的眾多表現都流露出其政治操作的痕跡。

 

  其一,民進黨部分勢力心虛于兩岸民眾在災難面前的親情流露,生怕臺灣南部的民眾對大陸的好感與日繼增,於是挑撥和破壞兩岸關係成了其首要任務。明明知道達賴其人在從事分裂祖國的活動,也知道達賴其人在大陸人民中的觀感非常不好,偏要在此時操作其赴臺,其希望干擾破壞兩岸關係之目的,昭然若揭。

 

  其二,民進黨中的部分勢力精通“救災政治學”,一旦災情發生,不是首先想著救災抒困,首先想的怎麼樣利用千載難逢的時機,算計政治上的對手,給政治上的對手致命一刀,進而為自己下一步的選舉撈足資本。因為貪腐等原因而在島內丟掉執政地位的民進黨,做夢都想著拿回政權,於是就饑不擇食,企圖借此攻擊國民黨當局,並達到挑撥兩岸關係一箭雙雕的目的。

 

       要在救災的緊急關頭進行政治操作,就難免不被島內民眾所痛恨;把個人的政治利益放在災民利益之上,也沒法不被人所鄙視。民進黨心虛于島內的各種批評,在“達賴牌”打出沒兩天,綠營縣市長就突然轉趨低調,爭相撇清關係。高雄縣長楊秋興甚至緊急邀請島內各宗教門派,要搶在達賴抵臺前趕辦一場祈福法會,一則安撫本土宗教團體,二則與主事的陳菊互別苗頭。同時,民進黨心虛于主動邀請達賴赴臺可能産生的負面效應,在達賴抵臺後一度聲稱是達賴主動要來、而非民進黨主動邀請;可偏偏達賴不給面子,對外稱自己是接受綠營執政的縣市邀請才來的。誰主動?誰被動?一拉一扯之間,民進黨的心虛已昭然若揭。

  臺媒吁儘快修補兩岸關係

  達賴赴臺的“人禍”效應,最明顯的莫過於兩岸此前大好的交流局面受到嚴重影響,兩岸原定舉辦的多項交流活動在達賴赴臺後紛紛喊停,交流層級也急劇下降。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就達賴赴臺事件兩次發表談話,引起島內廣泛關注。9月2日的臺灣《中國時報》、《工商時報》等媒體紛紛發表評論,呼籲臺灣各界拋開政治算計,儘快修補兩岸關係。

  《中國時報》社論指出,政客們有選舉的需求,民眾卻有最實際的經濟需求,當這幕救災政治大戲落幕,請政客們把心思拉回來,不要再為了選舉無端製造兩岸關係不必要的變數。

  《工商時報》社論則説:我們從大局檢視,不得不指出這個事件已造成兩岸關係的“裂傷”;而要修補,關鍵在於相互尊重,不僅要求對方尊重我們,我們也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唯有如此,方能為兩岸和平發展建構穩定基礎。
  
  《中央日報》網路報的文章亦稱:近日來臺灣民意對陳菊大加質疑,證明民意重視兩岸關係,主張兩岸和解對話、和諧相處。馬當局應借此民意,大力加強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你們是嫌臺灣的災難不夠多嗎?”——縱觀達賴此次的臺灣行,無論是抗議者的嗆聲、政治人物的“切割”,還是臺媒的呼籲、民進黨的心虛,其所有源頭均來自島內民眾對“救災政治學”的厭惡,來自臺灣民意作出的明確而有力的裁斷。民進黨與陳菊即使一再否認“政治操作”,但臺灣人民沒有被“催眠”。正如臺灣東森新聞網一篇文章中所説:政治人物有時為了達成某種理想,偶爾使用一些小伎倆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把個人的政治利益建築在全體人民身上,甚至利用災民大做文章,我們不能同意這樣的政客!(趙靜)

 

 

 
編輯:趙靜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