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張冠華:2009年兩岸和平發展道路不斷深化與發展
 
 
來源:台灣網      日期:2010-01-06 15:13

 

 

張冠華(新華網資料圖片)

 

  台灣網1月6日北京消息 著名臺灣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張冠華今日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指出,2009年兩岸關係沿著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不斷地深化與發展,希望2010年兩岸關係在此基礎上越走越寬,越走越廣。

  惠臺措施效應積極 兩岸經貿互惠雙贏

  張冠華表示,2009年以來,大陸採取了一系列促進兩岸經貿發展的積極舉措,包括大規模的赴臺採購,促進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兩岸直接雙向“三通”全面實現等等,對兩岸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尤其是促進臺灣經濟發展,産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首先,2009年大陸對臺採購全年金額超過140億美元。對臺灣的經濟拉動,尤其是出口拉動成效相當明顯。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09年上半年兩岸經貿交流進入了一個低谷,但是,經過大陸採取積極措施,以及對大陸擴大內需的效應,幫助臺灣對大陸出口在9月份率先恢復增長,推動了臺灣經濟下半年逐漸止跌企穩。其次,2009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達到60萬人次,給臺灣帶動的直接效應就達170億元左右。

  張冠華表示,這些積極措施,對於促進兩岸經濟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幫助臺灣經濟走出谷底,産生了積極影響。

  兩會協商大放異彩 歷史性突破意義重大

  2009年12月22日,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在臺中舉行,兩岸雙方共同簽署了三項協議達成一項共識。

  張冠華表示,兩岸自2008年6月第一次會談至今,已簽署了12項協議和達成1項共識。如果説2008年的兩會協商恢復和實現制度化具有歷史性意義,那麼2009年的兩次會談是一個深化的過程:一方面,兩會協商實現常態化,協商議題不斷深化並朝專業化發展,成為推動兩岸經濟關係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機制化的主要平臺。另一方面,兩會商談並取得重要成果,本身就是兩岸關係改善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發展有利態勢的一個重要表現,意義重大。

  第五次兩會領導人會談將有望就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展開協商。對此,張冠華認為,兩岸若能夠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對兩岸經濟來説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指出,ECFA是綜合性、全面性的協議,將有利於推動兩岸經濟關係全面正常化和自由化進程,其中有關部分産品及産業的“早期收穫”內容,對於兩岸尤其是臺灣的相關産業將發揮直接積極影響。從長遠來看,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對於推動兩岸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産業合作等領域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對促進兩岸經濟關係的轉型和升級以及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將産生深遠影響。

  交流往來活躍熱絡 和平發展進一步深化

  在提及2009年兩岸各項交流活動時,張冠華表示,2009年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按照“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原則,大力推動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使得兩岸經貿和文化交流表現得非常活躍和熱絡,形成了良性互動和良性迴圈的局面,對於改善兩岸關係氣氛,增進兩岸民眾相互了解發揮了積極影響,這種態勢發展下去,將進一步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態勢的不斷深化。

  展望2010年的兩岸發展態勢,張冠華認為,經貿方面,按照第四次兩岸兩會協商達成的共識,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有望實現,兩岸金融合作會取得新的實質突破,為兩岸經濟合作增添新的亮點,並帶動兩岸服務業合作勢頭的加快,兩岸經濟關係將加快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機制化方向發展。兩岸文化交流也將是2010年重頭戲,可望在2009年基礎上取得新的突破。

  張冠華最後表示,2009年兩岸關係尤其是兩岸經濟關係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對於兩岸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增加兩岸共同利益産生了重要積極影響;希望2010年兩岸經濟關係在國際經濟將發生深刻變化、兩岸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等有利形勢下,加快正常化、制度化和機制化步伐,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不斷深化。(記者 高斯斯)

 
編輯: 楊永青    
  查看/發表評論
 
  友情連結 外交部 中共中央統戰部 國務院臺辦 國務院僑辦 國務院港澳辦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國僑網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 中國僑聯 中華海外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