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臺灣學界指兩岸文化交流臺灣需提振自信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期:2009-11-24 14:13

 

  11月19日,臺灣海基會在臺北舉行“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意義與影響”座談會。學者指出臺灣缺乏自信,直接導致在兩岸關係的有些問題上表現退縮,比如在大陸學歷的認證上,海峽對岸的學生到現在都不能來臺,又比如對邀請大陸文化團體來臺演出顧慮重重等。臺灣應該展現自信,以更積極、更正面的態度去推進。兩岸文化優勢互補,應加強交流合作,並在此基礎上共同走向世界。 中新社發 黃少華 攝

  中新社臺北十一月十九日電 (記者 李佳佳 黃少華)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十九日在臺北舉行“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對兩岸關係發展的意義與影響”座談會。臺灣學界、文化界開誠佈公探討臺灣文化軟實力,並一致認為要重視臺灣的優勢和自信,文化不是一個零和的遊戲,未來兩岸可以在文化交流上找到更多新的議題,兩岸的文化是可以相互影響的。

  今日的座談會由始至終圍繞“自信”展開。臺灣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指出,在臺北舉辦的第二次“江陳會”期間有人滋擾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恰恰是自信心不足所導致的舉動。

  馬紹章認為,兩岸如今已建立起制度性協商機制,每隔半年輪流在兩岸間舉辦,這種你來我往的交流,就是自信的表現,也可以呈現出臺灣多元的一面,有自信心的人決不可能做出那樣的反應和舉動。他説,文化可以突破兩岸所有的防線,而臺灣特色中華文化不僅在內部可找到新的認同基礎,也可提供兩岸從文化角度切入,這也是未來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將協商的議題之一。一個甲子以來,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早已是臺灣重要的資産。

  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朱雲漢指出,臺灣民眾缺乏自信,直接導致了在兩岸關係的有些問題上表現退縮,比如在大陸學歷的認證上,海峽對岸的學生到現在都不能來臺,又比如對邀請大陸文化團體來臺演出顧慮重重等,這些都是臺灣高度不自信的表現。

  朱雲漢認為,未來兩岸的文化交流,臺灣應該展現自信,以更積極、更正面的態度去推進,孤芳自賞或不與時俱進,臺灣的文化優勢就會慢慢地流失。他説,臺灣文化是有很大潛力的,必須排除人為設置的不必要的障礙,特別是在大陸人士來臺工作和課稅方面。

  而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黃光國則表示,需要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加強兩岸間的合作。他認為,文化無所不在,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其實早在一九七八年臺灣躋身“亞洲四小龍”時就已對大陸産生影響。關鍵是如何提振信心。他質疑為何至今不讓大陸學生來臺就讀,他還看到很多不錯的臺灣學術刊物,奈何市場太小賣不出去,他提議與大陸一起辦學術刊物,一起用客觀的標準來評論文,臺灣在這些方面有優勢,但首先是臺灣學術界必須有信心。

  臺灣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臺灣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也在會上發言,都指出兩岸文化優勢互補,應加強交流合作,並在此基礎上共同走向世界。

 
編輯: 楊永青    
  查看/發表評論
 
  友情連結 外交部 中共中央統戰部 國務院臺辦 國務院僑辦 國務院港澳辦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國僑網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 中國僑聯 中華海外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