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兩岸學者呼籲:正視並適時推進解決兩岸政治問題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期:2009-11-17 14:42

 

  由臺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主辦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11月13日至14日在臺北舉行。

  這次研討會是兩岸學界一次民間性的學術研討活動,同時又是兩岸關係改善發展新形勢下,首次在島內就雙方關心的包括政治議題在內的各種議題進行綜合性探討,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因此研討會受到島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經過兩天的深入坦誠交流,與會的兩岸學者在政治、經濟、文化、涉外事務及安全事務方面達成多項共識。研討會因其開創性,受到與會兩岸學者的高度評價。

  這次出席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共計110位,其中大陸方面28位,團長是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會長、中共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

  應抓住機會開啟政治性協商

  研討交流過程中,兩岸多位知名學者提出,一年多來兩岸關係步入良性互動、和平發展的軌道。當前,兩岸應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順利推進兩岸經濟性、事務性商談的同時,正視並儘早著手就破解政治難題進行準備,適時推進兩岸政治協商與談判,為兩岸關係更快更大發展開闢廣闊的道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表示,目前雖然兩岸關係已經緩和、改善並在不斷發展,但基本上都是屬於非政治關係性質。若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碰到政治瓶頸,勢必難以深化下去。兩岸關係不能實現完全正常化,兩岸和平穩定就沒有保障,兩岸關係發展就顯得很脆弱,極易出現反覆甚至倒退。因此,要實現兩岸關係可長可久的和平發展,就必須面對敏感的政治問題。

  余克禮認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議是突破兩岸關係政治瓶頸、實現兩岸關係全面正常化與和平發展的根本途徑。目前,兩岸解決這一問題的條件已漸趨成熟。兩岸學者和有關職能部門可本著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逐個展開、廣泛交流、解決探討、深入溝通、尋求共識、努力突破的原則進行,儘早為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和平協議進行協商談判預作充分準備。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政治室主任謝鬱表示,諸多政治分歧越來越成為影響兩岸互信、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的障礙。兩岸關係要取得重大突破、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就必須面對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積極開展對話商談,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為兩岸關係繼續前行清除障礙。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邵宗海教授認為,兩岸政治互信的不足,説明瞭類似“和平協議”或“軍事互信機制”要在短期內達成協定的困難。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説,兩岸應抓住目前經濟互動良好的機會,開啟政治性協商。把經濟互動成果作為推動政治性協商的基礎,“政經並行、難易並進”。

  建議共同籌辦辛亥革命百週年活動

  經過兩天的研討與交流,與會學者在政治、經濟、文化、涉外事務及安全事務方面達成多項共識。

  比如,政治組的與會學者贊同“九二共識”是雙方進行協商談判的基礎,贊成促進兩岸政治關係發展,認為兩岸應該簽署作為兩岸和平發展重要一環的和平協議。對建立兩岸政治互信,促進兩岸良性互動看法也一致;文化組的與會學者都認為兩岸應全面合作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共同合作撰寫中國文學史,共同發揚民族工藝,共同籌辦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學術研討與紀念活動,共同構建閩南文化生態圈等。

  這次研討會受到了兩岸學者的高度肯定。鄭必堅在閉幕致辭中肯定研討會是一次具有開創性的民間學術交流活動。他表示,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有客觀需要,兩岸應本著建設性態度,積極面向未來,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逐步解決兩岸關係歷史遺留問題和發展過程中産生的新問題。

  他説,去年5月兩岸關係出現歷史性轉折,取得一系列進展,良好勢頭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海峽兩岸中國人必須切實抓住、用好這一機遇,兩岸關係前途掌握在自己手裏,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前程。

  要努力創造下一個機遇期

  中國前駐法大使、前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表示,這場研討會有“三好”。首先是,題目好,僅以“兩岸一甲子”來説,要用英文翻譯出來就不容易,但這就是中華文化,如果兩岸能從中華文化著眼,其實兩岸就是一家人。其次,隨著世界的重心從大西洋轉到太平洋,面對400年來最大的全球變化,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這是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兩岸一甲子”研討會的舉辦時機,非常好。第三則是前景好。這次研討會涵蓋外交、軍事、經濟、文化等領域,不要小看與會兩岸學者所提出的點子,這些意見和看法一定能進一步加強兩岸之間的互信。

  臺灣《聯合報》大陸中心主任王玉燕表示,研討會期間,大陸學者沒有顧忌,暢所欲言,與臺灣學者初次衝撞出的“火花”,雖然令人感到“熾熱”,但也感受到新的“活力”。

  臺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楊開煌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以往兩岸關係研討會參加過很多,但要數這次的研討會收穫最大,大家不是虛應故事,而是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提出真知灼見。楊開煌説,我們要抓住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機遇期,並且努力創造下一個機遇期!(本報臺北11月15日電 記者 吳亞明 聶傳清)

 
編輯: 楊永青    
  查看/發表評論
 
  友情連結 外交部 中共中央統戰部 國務院臺辦 國務院僑辦 國務院港澳辦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國僑網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 中國僑聯 中華海外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