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澳洲統促會會長邱維廉
 
 
來源: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網站      日期:2004-07-08 10:15

 

邱維廉(資料照片)

  新華網北京7月7日電(新華社記者 張勇 苑堅) 連續兩年,他們不遠萬里、不計報酬、不辭勞苦,從澳大利亞來到中國的西藏和四川,幫助近500名身患白內障的貧困同胞重見光明。記者日前在北京見到這群人的組織者——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邱維廉,談起這項名為“僑心光明萬里情”的義診活動時,他的言語中仍透著熱忱和執著:“我們澳洲和統會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愛心和行動,增強我們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6月下旬,由澳洲和統會組織的16名眼科專家在四川廣安為當地的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義診。這些醫療專家主要來自澳大利亞,也有幾位來自臺灣和成都。在4天多時間裏,他們共為當地296名雙目白內障患者施行手術,全部讓他們重見光明。而去年9月在西藏拉薩,同樣是由澳洲和統會組織的這些專家們,在3天時間裏為165名藏族同胞施行了白內障摘除手術,手術成功率同樣也達100%。

  邱維廉告訴記者,川藏不少地方地處高原,常年光照強烈,致使許多人因患白內障而失明。而這些地區又大多比較貧困,醫療條件比較有限,許多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時的手術治療。為此,澳洲和統會從去年開始,依靠在澳大利亞所募集的善款,購買大批白內障手術所需的儀器和晶體,並在澳大利亞和海峽兩岸組織眼科專家,到中國的西部貧困山區舉行義診。據悉,該會明年還計劃到雲南山區舉行類似活動。

  到川藏義診的這些眼科專家為了參加活動,都暫時拋開了各自手邊的繁忙工作,同時也放棄了這段時間的豐厚收入。在義診期間,他們也時時表現出救死扶傷、勇於奉獻的精神和熱情。“專家們每天從早上7點就開始工作,中午只吃一個盒飯後又開始手術,一直工作到晚上7點。去年在西藏義診時,由於高原反應,有些專家甚至是背著氧氣瓶,邊吸氧邊做手術。而他們這樣忘我工作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把更多的貧困患者從黑暗中解救出來。”77歲的黃正秀是廣安市的一位農民,患白內障已經10年,但由於家庭貧困,一直沒錢做手術。她告訴記者:“醫院派車到村裏來接我,説讓外國的專家給我做手術,還不要錢,這是不是做夢啊?”到了醫院,她才相信是真的,當場就感動得哭了。手術第二天,她能看到東西了,又哭了。而去年在西藏,一位藏族老人在復診時看到東西後,當場激動地向醫療人員們下跪致謝。

  在努力給病人帶來光明的同時,醫療團也盡力幫助當地的醫療人員提高水準、增加經驗。據邱維廉介紹,此次在四川的義診是在廣安市人民醫院進行,這家醫院幾年前曾引進一台先進的眼科手術設備,但由於缺乏相應的操作知識和經驗,一直沒有投入臨床使用。此次義診期間,通過專家們在實踐中的指點和培訓,這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在醫療技術上收穫良多,“後來我發現他們自己也開始嘗試著在新儀器上進行操作了。”

  義診結束後,醫療團將剩餘的100多個晶體及一些手術設備捐給當地醫院,專家們隨後還趕到成都參加愛爾眼科醫院“僑心光明萬里情眼科培訓中心”的剪綵儀式,並對學員們作了指導。

  儘管如此,邱維廉和他的專家們仍然從義診活動中獲得了極大的快樂和滿足。“我們的醫療專家們都很樂於參加這樣的活動,因為他們能從中實現自己救死扶傷的志願;至於我們這些華僑、華人,能夠幫患病的同胞們重見光明,用我們的愛心和行動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增進中澳兩國人民之間的情誼,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了。”邱維廉説。

 
編輯: 齊曉靖    
  查看/發表評論
 
  友情連結 外交部 中共中央統戰部 國務院臺辦 國務院僑辦 國務院港澳辦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國僑網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 中國僑聯 中華海外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