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港生“中國人”意識提升 何志平吁推成人國民教育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期:2009-07-03 09:50

    中新社香港七月一日電 (記者 陳伊敏)“香港針對中小學生的國民教育做得較好,但成年人的國民教育仍相對匱乏。國民教育不單是針對小朋友,更包括老師、家長在內的成年人。”香港回歸十二週年之際,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

  從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之位退任後,何志平便擔任國民教育課程發起人,積極在社會上推行國民教育。他説,回歸以來,最需要接收國家知識的不只是香港的學生青年,更有廣大的老百姓。推行國民教育,就是要使要人心回歸。

  何志平認為,國民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市民有“接觸”的機會。“只有接觸,才可以有機會認識國情,對中國産生了解;有真確的了解,才可以培養國民的身份,尊重我們的國家;當有尊重時,才能生出認同感。沒有接觸,一切都只是空談。”他説。

  他推動的“國民教育系列課程”,以中國歷史、中國國情、中國傳統文化及宗教,及中國焦點專題研討為主題,讓港人對國家有多方面的了解。自去年八月開始,國民教育課程至今已推行四期,第五期亦將於本週六(七月四日)舉行。課程的迴響一次要比一次熱烈,參與人數亦屢創新高,每次都有超過二百五十人人參與講座。第四期課程在元朗區舉行,更有三百五十人出席。

  “喜見人數愈來愈多之餘,我們亦強調課程應能在香港不同地區舉辦,帶動地區人士對國民教育的積極性。所以,每一次當我們見到有新面孔加入,我們都感到特別高興,”何志平説。

  他還指出,辦國民教育是沒有專利的,人人都可以辦國民教育的活動,人人都有接受國民教育的權利,只是要提供一個接觸機會給他們,他們才會有動力去繼續了解、繼續學習,最後才能真正認識祖國,達成認同國民身份的目標。

  何志平認為,坊間的調查顯示香港的成年人對國家的認同感仍不如小朋友。他告訴記者,今後國民教育課程將繼續讓居於香港不同區域的市民,都有接觸國民教育的機會,提高香港市民對國家的認知,達致最後“內化國民意識、涵養愛國情意”的最終目標。

  香港國民教育中心也是推動國民教育的重要機構。中心總監呂如意接受訪問時表示, 該中心二00七年九月至二00九年四月進行的調查訪問了三萬四千多名香港中小學生。最近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九成六的受訪學生認同“我是中國人”,而認同“我是香港人”的比率也逾九成四,前者較後者高出百分之一點七九。她認為,香港學生對祖國的感情是“極為深厚”的,而且日益顯著。

  呂如意説,另一項調查發現,在四百二十一所受訪的中學和五百二十四所受訪小學當中,分別有逾八成六和八成三的學校會在重大節日升國旗。

  她説,國民教育中心的目標是把香港青少年培育成高素質的國民。一方面,通過推廣歷史、文化、社會、民族等國情教育,了解國情提高國民身份認同同時從多角度、全面地看祖國,如何參與國家的發展和建設;另一方面,鼓勵學生素質教育、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提升中國在世界上的軟實力。

 
編輯: 楊永青    
  查看/發表評論
 
  友情連結 外交部 中共中央統戰部 國務院臺辦 國務院僑辦 國務院港澳辦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中國僑網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 中國僑聯 中華海外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