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馬英九當選後表示支援“九二共識”

  時間:2008-05-28 11:50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視窗5月28日電 5月20日,臺灣地區新領導人馬英九走馬上任,成為時下海峽兩岸乃至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

  臺灣在經歷陳水扁8年“統治”之後,政治、經濟、對外交往和兩岸關係等都陷入困境。此次臺灣民眾以高票支援國民黨和馬英九上臺,對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馬英九當選後曾表示支援“九二共識”、積極推動兩岸“三通”和“直航”,並承認“兩岸和解是必走之路”。

  但是,島內“臺獨”勢力極力“抹紅”和譴責馬英九“出賣臺灣”。在此壓力之下,兩岸民眾更想知道他“主政”後能否履行諾言,真正改善兩岸關係。

  要解讀這些備受關注的熱點,需要先解答以下問題:馬英九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有著一個怎樣的家庭?他擁有怎樣的執政理念?他的政治班底有什麼特色?在兩岸關係問題上,他將走一條怎樣的路?

  馬英九“主張‘九二共識’”

  臺灣政治人物的言論雖然不能全信,但仍是其執政趨向的重要指標。3月22日,在臺灣選舉中勝出的馬英九,通過臺灣《聯合報》向外界表示:“我當選的是中華民國總統,可以説是中華民國臺灣的總統,也可以説是臺灣總統,但不是臺灣國的總統。”此外,在馬英九參選和就職前公開發表的言論中,這樣一些詞語頻繁出現:“九二共識”、“直航”、“恢復臺美信賴”等等。這些言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馬英九的施政理念與政策趨向,因而受到島內外的關注。

  兩岸政治“和解是必走之路”

  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夫人及隨行的訪問團成員。胡錦濤指出,當前臺灣局勢發生了積極變化,兩岸關係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兩岸雙方應當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切實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總統”當選人馬英九5月3日晚表示,他高度肯定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日前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所提的“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16字箴言,認為這是開啟兩岸關係新頁極為重要的方針。馬英九表示,兩岸和解是必走之路,只要雙方多來往、多了解,兩岸自然降低敵意;7月兩岸週末包機和開放大陸居民來臺觀光,他一定盡最大努力促成實現。

  3月28日,馬英九分別接受島內5家媒體的專訪,有關兩岸關係部分,尤為引人關注。馬英九明確表示:“我不會去搞‘兩國論’或‘法理臺獨’,我清清楚楚就是主張‘九二共識’,全世界講‘九二共識’最多的大概就是我。”

  早在選前,馬英九接受臺灣《經濟日報》採訪時就表示,如果當選將以“九二共識”為基礎,與大陸就經濟、安全與和平及國際空間三大議題展開談判。而在3月23日勝選之後的記者會上,馬英九保證在任期內不會談“統獨”問題,“支援兩岸達成的‘九二共識’”。此後,無論是與“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會面,還是4月1日與陳水扁的“愚人節會談”,馬英九都將“九二共識”挂在嘴邊。對此,馬英九表示,“國民黨與我個人都認為‘九二共識’是存在的,民進黨可以反對,但不能否定它存在。”

  馬英九告訴臺灣《自由時報》,當年香港會談雖然沒有結果,但海峽兩岸雙方通過函電往返達成了接受一個中國原則,“這是白紙黑字,不是偽造的”。“九二共識”的基本前提,就是一個中國原則。馬英九認為,“我們必須承認現實,並將現實轉到對我們最有利的方向,這才是務實的態度。”

  ?兩岸經濟“推動‘三通’、包機和直航”

  今年1月,馬英九在臺灣六大工商團體主辦的“臺灣經濟論壇”上當眾表示,對於“三通”,如果他能當選,5月20日一上任,立刻開始推動。第一步全面開放“小三通”,不限身份,不需戶籍要求;第二步,把現已實施的節日包機變成週末包機,隨後再推進到平日包機。這個過程只需幾個月就能完成談判。但是兩岸直航不能永遠只停留在包機,因為包機是暫時性的,所以要透過兩岸協商、空運協定,把它變成固定班機。至於航線名稱就叫兩岸航線,最終成為開放的定期航班,為大陸觀光客來臺奠定基礎。

  3月29日,在臺中市磐石會會長交接典禮上,馬英九表示,就任後將兌現“直航”政見,先由開放兩岸包機直航做起,方便臺商往返。同時島內7個機場,只要準備好就會開放。

  另一項措施就是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不光是大陸觀光客,也對其他的國家做更大的開放,”馬英九預估,此舉每年可為臺灣創造約600億元新台幣的商機以及4萬個工作崗位。他在臺中高聲問臺灣民眾:“準備好了沒?”臺下則大聲回應:“準備好了。”

  ?島內經濟“降低失業率”

  選前,馬英九在其經濟政策白皮書中就制定了“六三三計劃”,包括經濟增長率回到6%,4年內失業率降至3%,2016年“國民”所得達到3萬美元等。

  在“六三三計劃”的基礎上,馬英九更具體地提出了“愛臺十二項建設”,十二項建設將鎖定臺灣北、中、南三個重點區域,包括北邊的桃園航空城,中部的臺中清泉崗機場與高鐵烏日站,以及高雄的自由港。馬英九還提及將會調整産業結構,發展新的産業,其中將會發展服務業,以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除此之外,馬英九的另一項引人關注的措施就是為臺商投資大陸鬆綁。4月22日馬英九與八名臺灣高科技公司的負責人會談後宣佈,在他5月20日開始執政之後,將解除臺灣企業赴大陸投資最多不能超過凈資産40%的規定。他説:“未來要做的,包括對外投資凈值40%上限的鬆綁,包括兩岸直航,還包括能夠引進高科技人才,以及其他有關投資和稅務方面的改革。”“營利事業所得稅,還有遺贈稅,這些稅率的調整相關問題,會在我們5月20日就任後,‘財政部’儘快地成立賦稅改革委員會,來進行通盤地檢討。”

    (《環球人物》雜誌特約撰稿 李潤田 有刪節)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