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時代楷模  >   各方評論

鄭福來:活著就要堅守“陣地”

2018年11月13日 17:01:46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今年84歲的鄭福來是“七七事變”的親歷者。

  1937年7月7日夜裏,密集的槍炮聲把鄭福來從睡夢中驚醒,他以為日軍又在演習。第二天早晨起來正準備去上學,卻看到一枚炮彈在自家北房西側爆炸。

  “就在眼前,頭一天還在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四春子,被飛來的炮彈炸死了,彈片把肚子打了個洞。可那時候的我們已經顧不上悲傷,人們四處逃散,到處都是屍體……”鄭福來至今仍忘不掉那恐怖的場面和悲慘的哀號。

  年僅6歲的鄭福來跟著母親,連夜逃難到了河北固城,後因缺衣少食,又不得不冒險返回北平。鄭福來清晰地記得,日軍佔領宛平城後,國人的性命如同草芥。“死一個中國人就像死一隻螞蟻,盧溝橋當地許多村民都慘死在日本人手中。”

  鄭福來回憶説:“在曉月碑亭後面,13人被日軍集體殺害;吳振山的二叔經過日本崗哨沒有給鬼子行禮,被一刺刀捅死;郭均的爺爺在河灘撿柴火時,被日軍試新槍打死……成堆的死人,男女老少都有,有的還被開膛破肚,全是被日軍殺死的!都是無辜百姓啊,鬼子太可恨了!”

  “八路軍遊擊隊和當地居民對日軍恨之入骨,一直與敵人進行著鬥爭。遊擊隊神出鬼沒,昨天把日偽軍的炮樓給端了,今天把某個據點的鬼子給殺了,日本鬼子和偽軍整天提心吊膽。為了壯膽,日軍整天站在高處大聲吼叫,給自己壯膽。”鄭福來説,“淪陷後老百姓受苦受難8年,不屈不撓地抗爭了8年,日本侵略者也提心吊膽了8年。歷史一再證明,在強敵面前,我們中華民族是不屈不撓的!”

  尊重歷史,不忘國恥。鄭福來自1951年接待美國友好人士、著名記者愛潑斯坦開始,已經在盧溝橋頭堅持義務講解盧溝橋抗戰史64年。如今,84歲的鄭福來,雖然身體不如從前,但只要有時間,他還是要去橋上轉轉,給感興趣的人講述盧溝橋抗戰歷史。

  “作為‘七七事變’的親歷者,我想要把這段歷史講給每個中國人聽,傳承先烈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這是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活著就要堅守我的‘陣地’。我活一天,就要講一天,能活到100歲,我就要講到100歲!”鄭福來目光堅定。

  那段血淚史就像宛平城上的彈痕,深深地刻在鄭福來的心中。鄭福來最痛恨的是企圖歪曲歷史的人,一提到日本教科書就生氣。“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也改變不了。日本右翼勢力試圖否定那段歷史,甚至從教科書上刪除,使許多日本人不明真相,實在可恨。我希望通過我的講解,傳播日軍侵華真相。”為此,鄭福來還常常走訪宛平城以外的抗戰親歷者,四處蒐集日軍的罪行。

  鄭福來很喜歡給孩子們講抗戰故事,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憶昔撫今,讓孩子們知道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他説:“孩子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要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曾經經受過那樣的苦難,要讓他們知道日本的侵略事實,更要以此激勵孩子們奮發圖強,樹立志向,振興中華。只有國家和民族強大了,才能不受別人欺負。”

  64年來,鄭福來已經接待了70多個國家的外賓、媒體記者和數以萬計的參觀者。不管是學校、部隊,還是社區、街道,只要有人邀請他去講解,鄭福來絕不推脫,也從不收一分錢。鄭福來説:“既然是義務講解,就要名副其實嘛。”

  令鄭福來欣慰的是,雖然抗日戰爭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但3500萬中國抗戰軍民用熱血書寫的歷史,已經深深地印刻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心中。

  短評

  抗戰記憶的傳承者

  一位84歲老人,仍堅持上盧溝橋給參觀的遊客講抗戰故事,兌現自己“用一生講述盧溝橋抗戰史”的承諾,實在可敬。

  經歷“七七事變”時,鄭福來只有6歲,日軍在宛平城殘害百姓的情形深深地烙在他幼小的心靈裏。他痛恨日本鬼子,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盧溝橋事變”中日軍的暴行。鄭福來日復一日講述當時自己和身邊人的災難,這也是所有中國人的災難。他堅持不懈為遊客講解盧溝橋抗戰史,從未收過一分錢,他只希望大家不忘國恥、居安思危、振興中華。他被抗戰精神、愛國精神鼓舞著,也時刻踐行和傳承著革命先烈的精神。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盧溝橋上抗戰的故事,鄭福來不知講了多少遍,他生怕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慢慢忘卻。尤其是現在日本右翼勢力企圖否定侵華事實,鄭福來更加覺得自己使命重大。他要讓子孫後代了解抗戰歷史,明白日本侵華真相,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同時,為建設更強大的國家而努力奮鬥,為維護世界的安寧而不懈追求。

  “七七事變”不是鄭福來一個人的記憶,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記憶。盧溝橋抗戰史是中華民族抗戰光輝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位親歷者,鄭福來把講述這段歷史作為終生的義務和使命,堅守盧溝橋義務講解64年,他是抗戰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抗戰記憶和抗戰精神的傳承者。(龔亮)

[責任編輯:汪明珠]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