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徵文活動  >   優秀徵文

兩岸姐妹是一家

2019年01月23日 08:52:1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人之相交,貴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在電視上收看著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這段講話,不禁憶起2007年5月的一次電視採訪,儘管那時臺灣當局剛剛在兩個月前發出“四要一不”的“臺獨”叫囂,但是,兩岸最具代表性的婦女團體還是排除重重干擾實現了首次會面……

  那日,光好,能見度亦好。春天的京城本多風沙揚塵,上蒼卻仿佛在不經意間眷顧著我們的電視採訪。上午活動結束得早,從位於西四的政協禮堂出來,便叫了攝像到菖蒲河公園拍小橋、花木,留作背景素材。五月的菖蒲河畔,一片新綠鵝黃。步上玲瓏小巧的白石拱橋,但見兩岸姹紫嫣紅,猶如兩道花的長廊。恍惚間,竟由眼前景象遙想至海峽兩岸,聯想到在政協禮堂剛剛拍到的那一幕——辜嚴倬雲説:“很高興第一次率臺灣中華婦聯總會組團來大陸訪問。兩岸姐妹是一家,兩岸婦女姐妹都希望兩岸和平、社會安定。為了讓子孫後代能夠生活在和平安寧中,兩岸姐妹應該更多地交流與合作。”

  哦,兩岸姐妹是一家,姹紫嫣紅並蒂花。難怪,面對著小河兩岸生機盎然的帶狀花壇,會想到海峽兩岸同胞姐妹的首次會面。那的確是首次會面,誠如翌日上午辜嚴倬雲在人民大會堂所言:“此次兩岸最具代表性的婦女團體正式會面,開啟了兩岸婦女交流接觸的新局面,今後應常來常往,通過坦誠交換意見,共謀兩岸婦女事業發展。”

  辜嚴倬雲一行是從2007年5月15日開始訪問活動的,時為全國婦聯華坤影視中心主任的我,負責全程拍攝與採訪。辜嚴倬雲自1992年開始擔任臺灣婦聯會總幹事,其實,她的身世與家事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佐證兩岸姐妹血濃于水的悠悠同胞情。作為天津人,我知道她的父親嚴叔夏1897年出生在天津,而她的祖父嚴復則從26歲到46歲在天津生活過二十年。洋務運動失敗後,身在天津擔任北洋水師總教習的嚴復,連續發表《救亡決論》《原強》等四篇著名文章,翻譯出版《天演論》《國富論》等八部西方名著,在國人被物質至上、技術主義思潮遮蔽雙眼,沉迷于洋務運動而無法實現真正的思想文化創新之際,嚴復則鞭辟入裏地向國人指出器物層面的改良不足以戰勝列強,唯有擯棄落伍的思維定式,從根本上提升人的科學精神,才有可能救亡圖存。辜嚴倬雲極為看重祖父對於民族文化的貢獻,參觀北京大學那天,她對接待者和記者説:“雖然此行日程安排很忙,但我一定要來北京大學看看。先祖父嚴復是北京大學的第一任校長,他提倡發展女性教育,提倡男女平等。現在北大是全世界的知名學府,我身為他的孫女,應該更加努力,才能配得上祖父的聲譽。”拍著她在北大圖書館向嚴復塑像獻花的一組鏡頭,想著嚴復的天津故事、北京故事和後人故事,自然便想到了兩岸兄弟姐妹的血脈相通和文化相承。

  在北京的那些日子,臺灣婦聯訪問團還到香山碧雲寺謁祭孫中山先生衣冠冢,到宋慶齡故居瞻仰參觀,並走訪了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校、北京植物園、曹雪芹故居。也正是在那前後,我還全程拍攝了來自臺灣二十多所高等院校百名女大學生的遊學活動,隨同她們在中華女子學院、中國現代文學館、北京大學、天安門廣場、故宮、頤和園、盧溝橋、什剎海、長城參觀遊學。兩岸姐妹在一起歡悅聯歡、共繪長卷、開展“牽手未來,牽手希望”主題活動時的種種感人細節,至今仍猶在眼前。由此,也更加認定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指出的光明之路:“兩岸同胞要交流互鑒、對話包容”,“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作者:閻曉明)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