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   相關報道

中非命運共同體,為何堪稱典範(人民時評)

2018年09月05日 14:32: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中非命運共同體,為何堪稱典範?其中關鍵,正在人心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是當今國際舞臺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開幕式主旨講話中,習近平主席的一席話説到了人們心坎上:“中非雙方基於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過去的歲月裏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合作共贏之路。”中非兄弟的難忘歲月和美好未來,充分證明了走開放融通、合作共贏之路既能實現互利互惠,也能收穫友誼。

  中非遠隔千山萬水,但命運休戚與共,友誼源遠流長。上世紀90年代初,我曾跟隨中國醫療隊走進辛巴威,見證他們如何救死扶傷;我曾全程採訪坦讚鐵路,親身體驗這條鐵路如何令沿線百姓獲益;在坦、讚兩國,我曾拜謁當地的中國烈士墓,追悼這些為中非友誼在異國他鄉獻出生命的同胞;在非洲多個國家,我都見到了由中國援建的基礎設施項目如何為當地人民造福。

  任憑國際格局調整演變,中非平等互信、相互支援的兄弟情誼不會改變。猶記1996年,時任南非總統曼德拉宣佈將與中國建交;20多年後,兩國已同為“金磚國家”,共同促進整個中非合作的新發展。難忘2015年,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出爐,涵蓋非洲國家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基礎設施、公共衛生等方面,可謂全方位惠民。中非在和平安全、科教文衛、減貧惠民、民間交往等方面合作深入推進,給中非人民帶來豐碩成果,展現了巨大的創造力、凝聚力、行動力。從政府主導向市場運作轉型、從商品貿易向産能合作升級、從工程承包向投資運營邁進,中非合作的形式和內容都在與時俱進。

  中非命運共同體,為何堪稱典範?其中關鍵,正在人心。歷史上,中非都曾遭受欺淩,倍感和平與發展之迫切。面對非洲,中國真誠友好、平等相待;面對中國,非洲感到了尊重和平等。對於合作,中方始終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對待非洲朋友,講一個“真”字;開展對非合作,講一個“實”字;加強中非友好,講一個“親”字;解決合作中的問題,講一個“誠”字。我們相信,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可以説,中國在以往的中非合作中,積累了金子般的信用。雖然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是不相信雙贏的,但中非的共同努力讓世人看到,中國的發展給非洲帶來了更多機遇,非洲的發展也會為中國的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對於中非合作,一直有這樣那樣的雜音,也面對著一些人的“白眼”或“紅眼”,但事實能夠説明一切。長期跟蹤中非關係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黛博拉布拉緹格姆教授曾告訴我,她在獅子山等國深入考察後見到,是中國專家在用腳踏實地的努力幫助非洲當地人民實現發展,中國公司秉承“授人以漁”的理念在非洲致力於創造就業機會,為當地百姓造福。她非常認同“非洲的發展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的發展也是非洲的機遇”這一論斷。在中非合作中,中國堅持真誠友好、平等相待,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同12億多非洲人民心連心;中國堅持義利相兼、以義為先,主張多予少取、先予後取、只予不取;中國堅持發展為民、務實高效,凡是答應非洲兄弟的事,就會盡心盡力辦好;中國堅持開放包容、兼收並蓄,凡是對非洲有利的事情,都歡迎和支援全世界盡力做、認真做。中非合作共贏的努力,為整個世界帶來希望的清流;而某些國家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無異於把自己囚于自我封閉的孤島。

  上世紀90年代,我從肯亞首都內羅畢旅行至蒙巴薩時,曾備嘗旅途艱辛。20餘年過去,一條蒙內鐵路鋪就,不僅讓跨越非洲更加便捷,也成為中非合作共贏的新範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中國將永遠是非洲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也將得到更多更真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