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唐卡,我們走到了一起

時間:2011-06-27 15:00   來源:人民日報

 

圖為徒弟們在製作唐卡。

 

  尹曉宇攝

  羊腸小路,一路顛簸。在成片的油菜花裏,我們找到了其瑪卡村。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尼瑪江熱鄉其瑪卡村坐落在山腰,放眼望去,一山青翠半山雲。錯落的村居中,米瑪次仁的家格外顯眼。他家有村裏最大的房子,大得像個車間。在這座房子裏,米瑪次仁帶著他的徒弟和聘請來的師傅,決心製作出“全世界最大的堆繡唐卡”。

  米瑪次仁今年36歲,卻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直孔刺繡唐卡”的第六代傳承人,遠近聞名的唐卡高手。

  目前製作的這幅“直孔嘎舉金錦寶串唐卡”,在米瑪次仁的唐卡生涯中也是第一次。等製作完成後,這幅唐卡高約120米,寬約85米,每個局部的佛像都有一層樓高。在他的大房子裏面,主要部件已經基本完成,陳列在地面,宏大得令人震撼。這些部件僅僅是整張唐卡的一個部分,爭取在年底前拼裝到一起。

  唐卡一詞來源於藏文音譯,也叫“唐嘎”、“唐喀”,是一種極富藏民族特色的卷軸畫。刺繡、堆繡、緙絲等都是彩繪唐卡之外的重要門類。墨竹工卡縣的直孔刺繡唐卡是眾多流派中極富特色的一支,歷史上一直以家族傳承的方式流傳于較小範圍。

  7年前,為了保證唐卡製作有足夠的空間,米瑪次仁從拉薩回到了家鄉,又把家搬到了半山腰,拿出20萬元建起廠房。7年的時間,他們夫婦兩人克服了無數困難。如今完成在望,米瑪次仁有些激動,“那真越幹越有勁,越幹越興奮!”

  有人覺得他們自討苦吃。夫妻二人本來在拉薩做唐卡、帶徒弟,一年收入30萬元不成問題。但為了這幅唐卡,他們起早貪黑,墊上了家裏全部積蓄還不夠,妻子在拉薩賺的錢也全補貼到這裡面。

  米瑪次仁卻不這麼看,他説:“傳承人的意思,不是説我的東西能賣多少錢,而是説我能不能把這門手藝發揚好,傳遞好。我跟隨我的老師格尼群培學習刺繡就20年,很多高超的技藝完整地傳下去是很難的。政府給我們創造了很好的物質條件,剩下的就是我該盡的責任了。”

  就在前一天,米瑪次仁在政府的幫助下拿到了10萬元的貼息貸款。貸款只須還本金,利息由政府來還。為了更好保護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已擬定修建直孔刺繡唐卡工藝製造廠坊,由政府提供建廠用地、資金和一定的前期經費,依託全新的平臺把直孔刺繡唐卡發揚光大。

  在米瑪次仁的團隊裏,有一位專門從拉薩聘請來的裁縫師傅拉巴桑珠,專門進行花紋等細節的縫製。他説:“論收入肯定不如我在拉薩。當年哲蚌寺附近有一位唐卡大師去世,我就覺得這門手藝一定不能丟了。所以米瑪次仁做這個事,我一定加入。”

  米瑪次仁還有一個徒弟,叫王小艷。驚嘆于直孔唐卡的華美、精湛,她從雲南找到這裡拜師學藝。看著徒弟一針一線地刺繡,米瑪次仁頗有感慨:“正是為了傳承唐卡,我們才走到了一起。”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