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索朗昂慶在新房子裏接受記者採訪。
提到1954年的地震,拉薩市當雄縣郭尼村的次仁多傑仍心有餘悸。
“那年我6歲,淩晨6點多,自家帳篷裏堆起來的糧食全都塌下來了,燒柴的鍋也倒了。”跟著父母跑出帳篷的次仁多傑害怕極了,村子裏的一些土坯房全都倒塌了,狗叫得很兇,牛羊到處亂竄。
次仁多傑後來才聽老人説這是地震了,6級。
倒下的土坯房裏壓著人,村民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互相救助。最終,次仁多傑的奶奶和堂弟在這次地震中喪生。
雖然還有糌粑吃,有水喝,基本生活還能維持,但是地震之後,那種沒有外界救助的場景在次仁多傑心裏留下了痛苦的記憶。
天災不可測,卻換了人間。
2008年10月6日,一場6.6級的地震再次襲擊了當雄縣,這次,次仁多傑家的房子只受到了輕微的損傷。“我們家在2007年就住進了鋼筋結構的安居房,有100多平方米,政府補貼了1.4萬多元,自己花了兩萬元。”次仁多傑告訴記者,由於村子裏不少藏民都住上了這樣的房子,因此這次地震對自己的村子影響並不大。政府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就趕到村裏了解勘察房屋受損情況,“雖然家裏只是輕微損傷,政府還是補了錢,損傷嚴重的政府還給補了3萬元錢,醫生也都來了,一些受傷嚴重的就直接送到拉薩的醫院救治。”
“變化真的是翻天覆地!”經歷了新舊兩個社會的次仁多傑感慨萬千。
西藏和平解放前,次仁多傑家5口人,只有10頭牛,其中5頭還得交給地主,現在在村裏雖然生活水準還只是中下,但是家裏有了電視,有了洗衣機,去年還買了小型翻鬥車跑跑運輸,每年挖蟲草的收入也能有三四萬元,一家8口人日子越過越好。
“真的是安居樂業!”那曲地區那曲縣吉隆村村民索朗昂慶也住進了安居房,非常好客的他,挨個房間向我們介紹。
講究的傢具,平板彩電,洗衣機,飲水機,生活用品非常齊全。“現在的新房有200多平方米,都是鋼筋水泥的,2007年建成的,政府補助了1.5萬元。”索朗昂慶又帶我們去看了新房旁邊以前自家的舊屋子,狹小幽暗,土坯的,“只有60多平方米,一家6口人擠在裏面。”
“日子真的好了!”索朗昂慶指著門外的一個鍋蓋樣子的東西告訴記者,“這個是2008年‘村村通’政府安裝的接收器,現在能看40多個電視頻道呢。”
牧業仍是索朗昂慶家收入的主要來源,有牛50多頭。因為公路越來越方便了,物流業需求也越來越多,索朗昂慶家也買了輛長安車跑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