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鐵道部:對實名制持審慎態度 將開除倒票職工

時間:2010-01-21 15:23   來源:新華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下午15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鐵道部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高曉兵介紹2010年鐵路春運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發佈會現場。中國政府網李清攝

  一年一度的春運很快就要到來,這既是社會非常關注的熱點,更是鐵路乃至全社會共同面臨的一項重大考驗。今年春運從1月30日起至3月10日,為期40天,其中節前15天,節後25天。

  根據春運形勢分析,綜合考慮客流、運能等因素,預計2010年春運期間,全國鐵路發送旅客2.1億人次,同比增加1820萬人次,增長9.5%,日均525萬人次。節前高峰日達550萬人次,節後高峰日達650萬人次。重點地區節前是北京、廣州、上海、杭州地區,節後是成都、重慶、武漢、南昌、合肥、阜陽和湖南地區。

  積極開展學生票和外來務工人員團體票送票到府服務。優先保障學生購票,組織開展學生團體票預售和送票到府服務。開展代售點發售學生票業務。在北京鐵路局、廣鐵集團辦理外來務工人員團體往返票的基礎上,將此項服務拓展到全國具有始發列車的較大車站。

  除此之外,為進一步加強售票的公開透明,今年春運廣鐵集團和成都鐵路局將在部分車站試行火車票實名制,由此可能會給旅客購票、驗票、進站、乘車帶來一些不便,還望廣大旅客予以諒解,並配合支援鐵路部門的實名制工作。

  根本的出路,在於加快鐵路發展,快速形成鐵路運輸網路。為此,我們正在進行努力,這個努力是十分艱辛的。按照目前建設的速度,未來三年將有2.6萬公里的新線開通運營。到2012年底,我們國家將有11萬公里以上的鐵路營運里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以及城市密集區的城際鐵路系統將基本形成,這些地區運力緊張的狀況將得到緩解。到2020年,我們國家的鐵路營運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區級幹線網將全面建成,鐵路的運輸能力總體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一票難求”的現象將得到解決。

  今年春運鐵路將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來防範和打擊可能出現的鐵路內部職工和外部勾結倒賣車票的問題。我們對售票人員規定了“七個不準”,即不準把個人的錢包、手機帶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不準利用當班時間私自扣留車票,不準超範圍和規定出售車票,不準替他人代買車票,不準不核對證件為他人訂購車票,不準利用工作的便利替他人電話訂票和取票,不準違反程式辦理退票的手續。違反上述規定的人員,調離售票崗位。

  廣深港鐵路客運專線作為連通香港與內地的一個大型的基礎設施,是我們國家鐵路“四縱四橫”的重要組成部分。鐵道部、廣東省和香港方面早就就這一條鐵路進行了規劃和研究,確定了它的基本走向、技術標準。這條鐵路廣州到深圳段早在2005年12月就開工了,進展非常順利,今年是可以開通投入運營的。至於香港境內的鐵路建設項目,我們注意到在今年1月16日,香港立法會財委會已經開會通過了這一項目。廣深港今後會跟京廣高鐵連成一線,京廣高鐵在2012年可以正式投入運營。我們也期待香港到深圳這段能夠早日開工建成,那麼這條鐵路建成以後,它將會極大地改善香港與內地的交通情況,將會大大縮短香港與內地的時空距離,使香港與深圳顯現出同城化的效應。從香港到廣州將會由原來的兩個小時縮短到40分鐘。

  春運期間,鐵路部門高度重視學生和農民工的運輸問題,對學生票優先保障。事實上,元月5日開始,我們已經在高校開展了學生票送票到府服務。元月16日開始,各大車站都開設了學生售票的專窗。今年,各車票代售點發售學生票,以便方便學生的訂票和取票。我們還擴大了學生往返票的發售範圍和數量。對農民工購票,我們採取了優先措施,優先辦理農民工的團體票。在北京鐵路局和廣鐵集團出售農民工往返車票團體票的基礎上,從元月18日開始,我們把這一業務拓展到具有始發車條件的始發車站。

  今年鐵路春運將在公開、透明這個問題上實現新的突破,我們主要有這樣幾項保障措施:一是開通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網站,進一步健全車站票額顯示系統,及時向社會公佈售票的情況,實現資訊的全面公開,幫助旅客選擇出行的日期和車次。二是邀請社會監督員來監督鐵路的春運工作。

  關於高鐵的票價,我看到網路上或者媒體上有報道,還是針對武廣線的,像京津城際、石太、合武、合寧、東南沿海開通運營以後,沒有聽到這方面的反映。武廣高鐵開通,初期運營28對列車。12月26日到現在開通運營以來,上座率74.4%,這個上座率是從早晨7點開始,一直開到晚上22點以後平均的上座率。

  還沒有真正進入春運前,我們就已經取了初步的戰果,現在“藍盾行動”已經破獲800多起炒票案件,抓了1000多名炒票的黃牛黨。這告訴我們,打擊炒票、制販假票的任務仍然艱巨,但是我們很有信心。我們也希望社會各界,特別是新聞界的媒體,與我們共同打擊炒票,還旅客一個乾淨的、寬鬆的、放心的旅行環境。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