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佔文:他帶領小崗走上了致富路

時間:2010-01-14 16:0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月13日電 2010年1月13日下午3時30分,沈浩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安徽鳳陽縣委書記馬佔文在報告會上講述了沈浩帶領小崗走上致富路的感人事跡。

  2009年11月6日,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愕然離世。11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前不久胡總書記又委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同志親切看望了沈浩同志的家屬。為什麼沈浩同志這樣一個村書記的去世會受到中央領導的關注?為什麼沈浩的離去會讓小崗村人們感到如此的悲傷和不捨?

  小崗村曾經為中國的改革做出過重要的貢獻,可是由於受傳統農業和小生産方式的束縛,經濟發展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徘徊不前,群眾的思想也難以統一。村黨委班子換了一班又一班,可是都沒有解決好發展的根本問題,反而矛盾積累得越來越多。

  六年前,沈浩從安徽省財政廳剛來小崗時,讓他感到最沉重的話是“小崗村一朝越過溫飽線,二十年沒跨進富裕門”。20多年過去了,為什麼當年改革的先行者遲遲沒能走進發展先進者的行列?小崗村的崛起之路到底在哪?剛剛上任的他徹夜難眠。他走進每個農戶的家門,細心傾聽鄉親們的心裏話。他緊緊抓住村黨組織建設這個關鍵,迅速調整充實了村兩委班子。他還帶領“大包乾”帶頭人、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先後到大寨、華西、南街等名村考察,解放思想。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思考,沈浩和小崗村人終於開始擺脫單一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向發展現代農業、商貿旅遊、村辦特色工業方向轉型。沿著這個發展路子,沈浩進行了不懈的奮力開拓。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由於從鳳陽縣城去小崗要繞行20多公里,這是小崗村招商引資發展工業和旅遊的最大瓶頸。為了改善交通條件,沈浩下決心要在京滬鐵路線上架橋。可是要在繁忙的京滬鐵路線上架橋談何容易,一開始很多人都覺得不可能,可沈浩迎難而上,他四處奔波、千方百計,半年後,終於把鐵路部門的領導和工程技術人員請到了小崗。小崗鐵路橋合龍的時候,經鐵路部門特殊批准,京滬鐵路蚌埠南京段整整停運了40分鐘。

  如果説解決交通問題主要是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援,那麼要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則必須由小崗人與時俱進、深化改革才能實現,而這在“大包乾”發源地似乎尤為困難。2006年初,中共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發表後,沈浩便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向縣裏提出要引進大學生到小崗村創業,希望得到縣裏的支援,不久縣裏專門出臺了一個鼓勵大學生到小崗村創業的政策文件。可是那時的小崗村交通很不方便,生産生活條件都比較差,還是讓大學生們下不了決心。沈浩連續四次到學校去動員,介紹中央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和重大政策機遇,描繪小崗村發展的美好前景,還結合自己到小崗工作的切身體會和他們一起談論人生的價值,請大學生們到小崗去參觀。他對生活的熱情、對人的誠懇、對待工作的認真態度和果斷的做事風格給大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年就有三名大學生來到小崗創業,帶動8戶村民建起了35個大棚,第二年又發展到35戶179棚。

編輯:焦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