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書記永遠留在我們心裏”——小崗村報告會側記

時間:2010-01-12 15:29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9年12月3日下午,沈浩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回到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到了最熟悉沈浩的小崗村村民當中。

  在沈浩離開他熱愛的小崗村近1個月的時間裏,沈浩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已先後在安徽省多個市縣做了巡迴報告。

  在沈浩指揮修建的小崗村“大包乾”紀念館報告廳裏,在沈浩曾經無數次講話的主席臺上,鳳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冬梅,小崗村黨委副書記趙家龍,小崗村“大包乾”帶頭人嚴金昌,沈浩四哥、蕭縣楊樓鎮人大主席沈明儒,安徽省財政廳辦公室主任朱長才,《農民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夏樹等強忍著淚水,向大家講述了沈浩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心繫群眾、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

  報告廳裏座無虛席,氣氛凝重。臺上、臺下共同追憶著引導村民奔小康、六載離家鞠躬盡瘁的沈浩。

  當沈明儒哽咽著講述“沈浩流過三次淚”的故事時,報告廳裏的小崗村村民、中央新聞單位採訪團的記者、工作人員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淚水,不禁潸然落淚。

  周冬梅説:“在鳳陽,了解沈浩的人對他的共同評價是,這是一位公而忘私、對群眾充滿感情、對事業充滿激情、敢想敢幹、勇於挑戰的好幹部。只要是對小崗發展有利的事情,無論多麼難,他都要堅持幹下去。”

  這6年是小崗村村民收入增長最快的6年。2008年小崗村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在小崗村,處處凝結著沈浩帶領村“兩委”班子共謀發展的激情和艱辛。小崗村黨委副書記趙家龍向大家講述沈浩一天奔波三地,頂風冒雪接待三批客商,工作會一直開到晚上11點的故事。

  夏樹在報告中講述的一個細節,讓大家對沈浩的內心世界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夏樹説,他曾問沈浩:“離開溫暖的家,來到小崗苦不苦?”沈浩當時回答:“是吃了不少苦,但看到小崗村一天天在變化,作為一名黨員幹部,作為一個男人,我有一種強烈的成就感,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人生中真正能獨當一面、幹點事業的時間,沒有多少年。我能把自己最好的一段時光獻給小崗,實實在在為農民幹事,我覺得值!”聽到夏樹的講述,在場的人們無不由衷地對沈浩高尚的精神境界肅然起敬。

  小崗村“大包乾”帶頭人嚴金昌説:“我這個當年連殺頭、坐牢都不怕的人,卻在2006年的秋天,真的‘怕’了一回。怕啥呢?怕沈浩走。當時沈浩在小崗3年快到期,就要回城了。我們急得睡不好覺、吃不下飯,湊在一起合計,説什麼也要把沈浩留下來!我們寫報告為留沈浩又按了一次紅手印。”

  “2009年9月24日,我們又按下了186個紅手印,想要再次留住這位好幹部。可是萬萬沒有想到,1個多月後,沈浩永遠留在了我們小崗村。11月8日,我們小崗人,用最隆重的方式,把沈浩的骨灰接回了村裏。那天,在沈浩的墓前,我大哭了一場。”這位70多歲的老人聲淚俱下地説。

  1個多小時的報告會結束了,小崗村村民杜永蘭哭得鼻子、眼睛通紅,她走出報告廳時,泣不成聲地告訴記者:“我嫁到小崗村幾十年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書記!他從來沒有瞧不起我們,我們有難事,他總是幫助我們,從來沒有覺得我們給他添麻煩。他節假日也不休息,基本都在村子裏,我們好感激他,也好想他啊!”

  沈浩的房東馬家獻也來聽報告,她幾次落淚,難掩心中的悲傷:“我總是覺得沈書記沒有走,他還會回來的。今天聽到大家講沈書記的故事,我心裏很難過。沈書記確實走了,但他永遠留在我們的心裏。”

  站在小崗村“大包乾”紀念館前,一幢幢白墻紅頂的村民小樓,平坦寬敞的友誼大道盡收眼底。路燈亮了,自來水通了,文化廣場建好了,新的居民小區入住了,18公里的小崗快速通道建成通車了……沈浩為小崗人民勾畫的一幅新農村美景正在逐步變為現實,沈浩就在這幅凝聚著他生命火花的美景中。沈浩沒有走,他永遠都在小崗村。(記者 劉聲)

編輯:焦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