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國際觀察:誰將主導利比亞戰局?

時間:2011-03-25 13:30   來源:新華網

3月22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法國一家電視臺的記者在轟炸後的海軍廠房廢墟裏拍攝。

  當天下午,利比亞官方首次組織外國記者到一處被聯軍摧毀的海軍設施參觀。遭轟炸的設施是位於的黎波裏北部的海軍軍港內的一個維修和培訓廠房,與對面的居民密集區僅一街之隔。據守衛這裡的士兵介紹,當地時間21日晚9時30分,該廠房總共遭到來自地中海上美國軍艦發射的7枚導彈襲擊,整個廠房被完全摧毀,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新華社記者 楊光 攝

  新華網布魯塞爾3月22日電(新華社記者)連日來,美、法、英等國已對利比亞進行了多輪空襲。利反對派歡迎“友軍”繼續轟炸,卡扎菲表示誓死抵抗到底,西方國家、北約、歐盟等週邊勢力均想發揮特有影響。究竟誰將主導利比亞戰局的發展?利比亞戰局又將如何收場?

  誰唱主角?

  專家指出,儘管利比亞戰局最終取決於其國內各派武裝力量的“此消彼長”,但在當前階段,外部軍事干預無疑正發揮主導作用。在這些外力中,法、英特別是法國有意爭當“領頭羊”。

  在伊拉克戰爭打響8年過後,美國看似不情願卻在首輪空襲中就向利比亞發射了巡航導彈,事實上仍是這次軍事行動的領導者。與以往不同的是,美國這次表現低調,甘當配角,更歡迎法國和英國“打頭陣”。

  相比之下,曾挑頭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法國,這次卻是高調登場,不僅首個承認利比亞反政府力量,而且率先派戰機轟炸利政府軍營地,儼然成了戰爭的主角。而英國也在第一時間緊跟美國向利比亞的防空設施發射了巡航導彈。

  地中海國家義大利和西班牙的表現也很“搶眼”。尤其是義大利開放了國內7處軍事基地供盟國使用,被認為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此外,加拿大、挪威、丹麥、比利時、卡達等國也紛紛派出戰鬥機、轟炸機、軍用運輸機、護衛艦等,頗有“跟風”之勢。

  作為世界上僅存的軍事集團,北約的態度十分謹慎。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22日説,北約已決定對利比亞實施武器禁運。但在參與禁飛區行動的問題上,北約內部依然存在分歧,尤其是土耳其和德國表示反對。針對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提出的將向北約移交指揮權的説法,北約也未置可否。

  與此同時,追求對外“用一個聲音説話”的歐盟,雖一再敦促卡扎菲下臺,多次討論並通過了對利比亞的經濟制裁措施,但在軍事方面卻沒有什麼動作。在其成員國中,又以德國的態度最為保守。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