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9  >   時代新人説—我和祖國共成長  >   時代新人風采

洋溢在身邊的幸福——記太原市十五中教師張小龍

2019年05月24日 09:28:38  來源:太原日報
字號:    

  人物名片:

  今年39歲的張小龍,是太原十五中教師。他從不收班費、資料費,已經數不清為孩子們免費補了多少節課;他精研教材、矢志創新、自製學案,形成了獨具個人風格的教學模式;他的教學成績斐然,十五中“龍哥班”在教育界名頭響亮。他曾榮獲“太原市首屆十佳百優教師”“太原市教育系統年度德育人物”和“山西省優秀班主任”“山西省骨幹教師”等稱號,更是“太原市優秀黨員”、太原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唯一的中學一線教師代表。

  人説,幸福不是你能左右多少人,而是多少人有幸在你的左右。筆者被這種幸福所浸染,是看到了學生們給張小龍留言:

  想念下大雪時你被我們堆成“雪人”的酷相;想念全班人異口同聲給你挑錯誤,你卻一臉無辜地説出“這是誰寫的”可愛模樣;想念你忽高忽低的歌藝;想念全班因你過敏,女生爭著給你裹粉筆,男生藏起板擦搶著給你擦黑板的動人場景;想念你中秋香甜的月餅,冬至溫暖的餃子;想念每次我們成績名列前茅時你天真得意的表情;想念每次走進辦公室你都在埋頭演算的專注神情;想念最後一節課我們那驚天動地的吶喊;也想念你痛斥我們不努力時淚流滿面的樣子……

  無疑,這就是張小龍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所贏來的。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羅清宇在今年教師節看望慰問教師時強調: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教育引導學生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樹牢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是由於有無數個張小龍這樣的教師們默默奉獻,才當好了學生們全面發展的引路人。

  -不計辛勤一硯寒

  “面對著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我心潮澎湃/語重心長/好想把自己的所學/全部掃描到學生的心海”。

  出身於教育世家的張小龍,在人生第一次給學生講完課後,如是寫下自己的感受。他一直忘不了恩師的教誨:對於這份職業,只有把它看作你的命,才能做好它。

  18年來,他天天備課寫講義,講課後佈置作業,批改作業,管理班級,家訪溝通。重復且單調,他恪守著教師的良知和職責,一點一點努力,一日一日前行,“我行我路,無怨無悔”,張小龍澈亮的眼神透露出堅定,給了筆者為什麼那樣執著的準確答案。

  他有著數學老師的嚴謹。每天的教學,哪怕一個小小的疑惑,他都要耐心地啟發還懵懂的學生。業餘時間裏,隨時接聽學生的電話釋疑解惑;批改作業中,哪怕是微小的步驟有錯誤,也要標明並備註,方便學生弄懂弄通。有時間的話,就給學生電話解答。

  他不是一個脫俗的人,也明白現行應試教育的現狀。他給學生的要求是“上課認真聽,課後多做題”。也曾一本正經按照講義授課,也曾走過佈置“題海”、欲求分數提升的路子;他又是一個靈動的人。對學生陷入“題海”的通病,逐步找出規律,無論初中或高中試題,他都一一精選,往往從幾個題中就涵蓋相應的公式和解法,倡導“舉一反三”,盡可能為學生課後作業“減負"來開展素質教育;最主要的,他是一個,為了教育事業專注甚至是固執的、嘔心瀝血的人。

  可曾記得,2003年4月,我市“非典”期間,當時正帶初三的張小龍從太原返鄉,不幸因發燒症狀被單獨隔離三周。一面是係關生命的恐懼,一面是不能正常教學耽誤學生的學業。他在醫院病床上堅持備課,每天在固定時間,給遠在太原即將中考的學生們打電話解答問題,仔細討論每一種解法、研究每一種思路,短短三周電話費用就達5000多元。等中考成績揭曉,取得好成績的孩子們和他緊緊抱在一起時才知道,當時天天給他們打電話的小龍老師正處於完全隔離、艱苦治療中……那天,學生們和他約定高中還上他帶的課。

  他又不乏語文老師的活躍。一般來説,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這就使數學課更為枯燥,講學過程相對很嚴肅,對學生的思維有著固化作用。所以,張小龍深諳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説過的:“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有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他想辦法和同學生們一道,創造課堂的輕鬆氣氛。往往一個公式和一個題解,他都用啟髮式提問或師生間互動來完成,其間自然少不了他的“再想想”“你的表現很OK” 。每個學生的大腦反應不同,就有了學生靈敏與遲鈍的區別。特別是對反應慢些的學生,小龍的教學就是誘導式激勵。他會拿稍簡單的題,故意思來想去,裝出一副撓腦皺眉的樣子,讓思維相對慢些的學生解答,當然了,那些尖子學生早得到他的暗示,不會主動表現。等解答出來,男生就會得到一個V型手勢,女生就會得到“很棒”的讚語……

  -青春不悔“少年狂”

  這是一個學生們特驚悚的時刻。2003年9月的一天下午,期中考試剛結束,放學後,擔任高一班班主任的張小龍,一臉怒氣來到教室。他一句話也沒説,走到班裏挂滿獎狀的墻邊,把整墻的獎狀一一拽下,轉身奪門而出,一陣風吹進,桌子上、地面上都是淩亂的各種班裏獎狀。因為他得到通知,班裏有一名同學作弊。小龍憤怒了、流淚了——他對教師“立德樹人”的目標有愧疚。雖然他一直以“團結、勤奮、誠實、善良”的班訓來嚴格要求學生,但發生這樣的事,終是臉面無光:“我常在老師們面前説,學生們是我的驕傲,這是一個真正團結誠信的集體。我們班幾乎拿下了學校各項比賽和學習的第一,現在可好,打臉了!”説到這,小龍還有埋怨,“當我晚上9時多檢查晚自習,看到班裏學生們正在地上用膠帶紙把那些碎片一一拼接起來,直到滿墻的獎狀煥然一新,才有所釋然。那細細的裂痕仿佛在警醒學生們,誠信是多麼可貴。以後,班裏再未出現過類似事件。後來,有學生對我説,張老師,你那天好可怕呀。我才覺得自己做得有些過了,畢竟他們還是學生。”小龍的心中是痛楚與欣慰相伴。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看著孩子們從挫折中一天天成長,從坎坷中一次次堅強,倍感欣慰。也許教育的魅力正在於此吧。”

  2009年的時候,學校破格提拔小龍當政教主任。政教工作繁重瑣碎,各種事務雜亂。他同時兼任三個畢業班的教學和一個班的班主任,總是專注地把每項工作做到最好,每天睡眠只有4個小時,身體極度疲憊。有一次上課,在電動黑板運轉間隙,他竟累得斜倚著黑板沉沉睡去。醒來時,看到學生們不忍心叫醒他的那一刻,小龍為了學生們,又發“少年狂”:辭去政教主任,丟下教學成績的褒獎和待遇、名聲以及發展前途。校領導和朋友、同事反覆勸説,要慎重考慮。但他清楚,這一生,是註定不能離開孩子們的,三尺講臺,才是他的人生追求和價值所在。

  -化作春泥更護花

  愛和寬容是老師必有的素質。記得筆者上高中,數學作業自己完成後,偷懶不寫步驟只寫了答案。可老師在課堂上説我是抄的,看我不屑的一笑,生氣地説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從此,數學課就成了我“蹺課”的重點,高考時高中題幾乎挂零。由此看來,師生關係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師生教學的品質。張小龍在學生身上傾注著無私的愛和奉獻。他在省市乃至全國出名除了教學品質外,更有“熬粥老師”的美譽。那是2015年的一天,他從一個因病去世的學生家裏回來,想到這個學生上學時經常不好好吃飯,特別是在課間餐,又看到13個同學吃速食麵,他覺得不能讓學生們這麼將就下去了,決定給孩子們熬粥。從此,他自費承擔了班裏60名學生的粥供應。粥的味道越做越好,水果粥、蔬菜粥、黑米粥等等紛紛出爐,每到下午6時15分,教室裏便飄出濃濃的粥的甜香,學生們説,這是家的味道……

  從教18年,年年班主任。“非典”期間的自費“電話教學”5000多元;不收班費、資料費、報架、書籍、字畫,每學期百餘張手寫複印的學案等等,他慷慨解囊,以至於出現存摺只有400元的狼狽;春節前,他和學生們像佈置自己的家一樣精心地裝點著教室:春聯、雪花、中國結,窗外雪地上也寫上了大大的“1307,加油”,看著一張張稚嫩的笑臉,他感受著學生們那發自肺腑的純潔與美好;07屆的一位女孩父親早逝,在班裏得到很多的溫暖,已工作的她逢年過節都要和同學們看望小龍老師,並約請在她的婚禮上,老師將以父親的身份挽著她的手臂走進婚姻的禮堂。説到這裡,小龍的那種滿足,充盈在泛紅的臉上……

  這就是張小龍天天能夠洋溢的幸福:哪怕只是讓學生聽懂了一個公式或解對一道題;哪怕是學生維護教室衛生和遵守紀律;哪怕只做了一點點小事,微小卻幸福無價。他最大的幸福就是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理想、教學理念,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從中體味學生成長的快樂,能夠儘自己最大努力給學生們最好的教育、最大的寬容和呵護,為祖國的富強文明培養更多的人才!(馬英虎)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