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9  >   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  >   時代新人風採

樊志勤:做一名大國好焊工

2019年05月24日 09:28:27  來源:太原日報
字號:    

  “遠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賣炭的,仔細一看是燒電焊的。”就焊接行業里這句順口溜,樊志勤做了一個情景還原:“在重型裝備中,焊接作業空間狹小,經常需要工人爬著鑽進去焊接,再倒退著爬出來。作業完鑽出來,工人滿頭滿臉都是黑,不比下煤窯的好多少,摘掉口罩,鼻子嘴巴也幸免不了,鼻涕唾沫里都夾著黑絲。”

  樊志勤來自太原重工焊接技術培訓中心。作為一名焊工,他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新衣服沒穿幾天就會被燒出很多小洞。最熱的三伏天,他要穿著秋衣、秋褲去幹活。很多時候,為了保證焊接質量,好多特殊材料的焊接都需要進行加熱,高溫下長時間作業、被烘烤,手臂上常被燙下一個個水泡,上火、流鼻血也是常事。盡管如此,每天,他和身邊的同事都會認真細致地焊接每一條焊縫、每一個部件。

  2011年,我國“天宮一號”飛船發射成功後,在例行檢查中,突然發現某部件開裂。此時,距離“神州八號”飛船發射的窗口時間也越來越近。公司接到命令,派出設計人員和樊志勤奔赴發射基地。根據多年來積累的焊接修復經驗,樊志勤很快拿出了修復方案,奮戰3天,每天在塔架上連續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終于完成任務。

  2012年,公司成立了以樊志勤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新工藝試生產階段,經歷了無數次的試驗和失敗,無數次的不眠之夜,無數次因弧光的照射,眼睛流淚、臉上掉皮。那個時期不論節假日、不論多晚,只要現場有問題打來電話,我們就第一時間趕到車間……只想著早一天攻克難題。”他說起公司一項合金技術獲得成功時,講起了背後的經歷。“辛苦是值得的。”他說,“改進後的工藝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達到了當今國際領先水平,成本降低了56%左右,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1300余萬元,為民族工業爭了一口氣。”

  他說:“大國焊工就是中國制造業的基石之一,正是因為有一個個樸實的、愛鑽技術牛角尖的工匠們,才有了今天中國制造業的全新面貌,使我們民族工業能夠站得牢、走得穩、跑得遠!”(太原市總工會選送)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