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9  >   全面深化改革這五年  >   圖片報道

織裏織了朵“智慧雲”(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2019年01月02日 14:02:51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剛剛公佈的2017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試點考核中,織裏鎮取得全省第一。

  25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裏,有3.6萬餘個工商註冊經濟體,35萬外來人口。政府行政效率、流動人口治安、消防等都是“痛點”,怎麼拿的第一?

  “智慧安防”“智慧人口管理”“智慧稅收”……今年6月,經過5年建設的“智慧織裏”試點項目通過驗收。智慧建設,就是織裏破解社會管理難題的利器。

  智慧消防護佑平安

  夜深人靜時老舊電線冒出火花,節假日無人值守出現火災苗頭……煙霧一冒出,就被報警器捕捉,應急指揮中心馬上警報大作,企業主、消防大隊、警方的手機APP中同步跳出報警資訊,火源的具體位置立刻顯示在螢幕上。這項智慧煙感報警器裝在織裏各個企業、宿舍、出租房、沿街店面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有第三方公司維護,定位、完好率等後臺都可以監控。

  再前一道關卡,是智慧用電系統,它可以跟蹤監測電氣線路的溫度、電流、剩餘電流,一旦溫度過高便會自動發出提示,8秒鐘之內企業主的手機便會收到短信提醒。

  説起去年5月那個淩晨,湖州金牛印染公司負責人楊紅峰至今心有餘悸,廠區第四車間配電櫃的智慧用電終端設備出現溫度過高現象,控制中心客服馬上來電告知,他迅速起床排查,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火災。現在,已經有4000多家企業安裝了這個系統。

  “你看,消防員在消防車上可以實時接收指揮中心行動指令,車上的動態地圖導航,包括報警地點、出警車輛運作軌跡、500米內消火栓和自然水源、重要建築位置等資訊都能精確顯示,大大提高了我們滅火作戰的效率。”鎮長陳勇傑説。

  原來,織裏所有消火栓蓋內都經過改裝,植入太陽能供電的水壓採集晶片,消火栓監控的數據即時發回。鎮消防大隊的監控螢幕上,各個消火栓圖標的電子地圖一目了然,消防大隊救火當中,假如消火栓水壓太低,後臺馬上會收到報警,消防人員通過平臺能查到最近的消火栓和天然水源位置,誤差不會超過1米,確保滅火救援行動及時快速。目前,這套系統已在浙江全省推廣。

  通過智慧檢測、智慧預警,織裏鎮電氣火災數量逐年下降。2016年,織裏智慧消防管理系統獲得浙江省公安廳科技創新一等獎。

  智慧管理形成網路

  清除垃圾容易嗎?在人多産業多的織裏,真不容易。湖州市配給織裏的垃圾日處理能力是350噸,但全鎮每天産生的垃圾是650噸。

  要破題,分兩步。一是垃圾分類,把最大類垃圾——廢棄邊角布料交給專業公司收集;二是建立新環衛智慧中心,清掃工作智慧化:環衛車、工人都精確定位,哪出現垃圾,需要多少車輛,頻率車次經後臺大數據處理後佈置。“這兩年,明顯感覺織裏更乾淨了!”來自福建晉江的洪金獅説。

  2012年,智慧織裏項目建設啟動,織裏鎮政府委託中電海康集團對該項目進行總體規劃和設計,建成智慧織裏總指揮平臺。

  2014年,投入4575萬元推進無線織裏、光網織裏、織裏童裝平臺等項目,重點建設新居民服務平臺、社會綜合管理平臺、雲服務中心等平臺項目。

  2017年初,在鎮政府8樓建成資訊化應急指揮中心,整合多套智慧系統,實現了全鎮資訊互聯互通與共用。

  指紋識別、圖像抓拍、身份證讀取……這些大城市有的功能,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織裏小鎮也有了。

  做新居民管理工作多年的萬汝寶,對“智慧人口管理”系統讚不絕口,“以前流動人口登記,要拿著相機和表格一家家到府拍照、填表,再拿回中心錄入電腦。現在工作人員拿手機就能操作,馬上還有業主自主申報系統,效率、精確度更高。”

  織裏又順勢推出“智慧稅收”。“易辦稅”APP內,接入智慧織裏、浙江地稅個人房屋出租稅收徵管軟體、社會化辦稅服務平臺,“兩稅”通過“易辦稅”APP網上申報、納稅,非常便捷。“過去到辦事窗口排隊納稅,一來一去起碼半天工夫,現在一點手機就能繳納。”東盛社區業主歸沈群説。

  社會管理的智慧應用,讓織裏煥然一新。現在的織裏依舊車水馬龍,但街道整潔、交通有序。近5年,織裏刑事案件年平均降幅達18%。“環境好,治安好,我們越來越有歸屬感。”新居民李勇攀説。

  智慧産業助力升級

  “智慧用水”“智慧用電”“智慧安監”……智慧産業在織裏的廣泛應用,讓不少企業看到商機,2017年安防物聯網産業園在織里落地,建成後織裏將成為領先的安防産業生産基地。

  不少企業借助“智造”邁向一流。2017年上市的浙江東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原本從事羊毛衫加工,現在是全球領先的超微細合金線材生産企業。在“智造”提升上,企業毫不含糊:近年來在智慧製造平臺搭建上投入4800萬元,甚至引進大批伺服器,自建了數據中心,生産車間有電腦、掃描槍等設備收集數據;倉庫智慧操作物料收發;生産端、設備運轉和庫存出入,實時數據匯總到管理後臺……整個工廠建到了“雲端”上。

  更重要的轉型升級,還是織裏的基礎産業——童裝。

  在織裏童裝設計中心的樣衣工作室,點擊模擬鏡,就能把一件件衣服“穿”到鏡中的孩子身上,效果一覽無余;童裝六位一體設計系統更新穎,機器進行三維掃描形成人體模型,經過私人定制、排版等工序,衣服的穿著效果立刻顯示在螢幕上,甚至還有走T臺的動態效果。這些智慧化平臺還在不斷更新,目的是將更多童裝企業推向高端。

  童裝服飾印上特殊的二維碼,家長在“找媽媽”APP上完成資訊註冊,實現手機和兒童服飾的綁定。孩子的血型、過敏史等資訊都可以綁定,方便緊急救護——帶有兒童防走失功能的“智慧童裝”一亮相就引人注目,目前該系統已經取得多項專利。

  今年8月29日,“織裏中國童裝指數”發佈,這是中國第一個童裝産業大數據指數雲公共服務平臺,童裝企業發展不再“盲人摸象”,整個産業發展有了宏觀數據作指導。

  實體市場與虛擬市場的互動發展,帶動織里加速童裝産業轉型升級。5年來,入駐阿里巴巴織裏産業帶的商家數增長187%,平臺銷售業績增長358%。織裏連續4年被阿裏研究院評為淘寶鎮,轄區內有4個村被評為淘寶村。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