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新集團在大陸投鉅資援建的希望學校
慈濟基金會動員物資,準備運送至災區。(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慈濟慈善基金會、頂新文教基金會等數家臺灣慈善組織28日在京舉行“公益事業新趨勢研討沙龍”,分享在大陸開展慈善活動的經驗,並就下一步的捐助計劃交流了看法。
隨著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都越來越大,兩岸交往也越來越密切,這份“兩岸情濃”的感情更凝聚著臺企參與大陸公益慈善事業。頂新公益基金會負責人滕鴻年在談到此次活動的初衷時表示,“搭建一個有企業、媒體、專業人士共同參與的溝通平臺,匯集各方建議,未來將‘好事’做的更好!”
從援助華東水災開始,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參與大陸慈善事業將近20年。慈濟志工曾雲姬介紹説,目前基金會已在大陸23個省區市援建希望工程校舍53所,開辦慈濟醫院2家、愛幼中心13所,輸送骨髓900例,併為災區捐贈“大愛屋”4397戶,為西北旱區修築水窖16433眼。
“大愛是每一個慈濟人秉持的理念。”曾雲姬説,社區志工活動正成為慈濟在大陸的一個重要項目,旨在走近身邊的弱勢人群,提供源源不斷的關懷和救援。
頂新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滕鴻年介紹了頂新集團長年堅持的教育工程。他説,1988年投資大陸以來,頂新累計投入3億元人民幣,援建了23所希望學校,並在這些學校設立“持續關懷辦公室”,為孩子們的文體需求甚至升學就業提供資助。
“從今年起,頂新還將分5年投入1.8億元人民幣,資助海峽兩岸和港澳的優秀大學畢業生到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碩士。”滕鴻年説。
慈濟慈善基金會、頂新集團曾兩度獲得由民政部主持評選的“中華慈善獎”。“臺企對公益事業的投入,從捐助的‘量’上可以説佔據著很重要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從‘質’的方面看,他們的參與度更高、更專業,所以效果也比較好”。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資訊中心主任彭建梅説,臺灣慈善組織具有捐助持續性好、機構專業性強的特點,近年來隨著參與大陸慈善事業的程度不斷加深,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她作為慈善領域的專業人士,對臺企在中國慈善事業中的作用和地位給予了肯定,同時也寄予了很大期望。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介紹的志工精神和華碩集團介紹的綠色公益事業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參加沙龍交流的人士都建議,在從事公益事業中,應該加強企業之間、企業與媒體、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使慈善的愛的力量效果更大化。
“發自內心的關懷和捐助是慈善事業最需要的。”彭建梅説,“大愛無疆,期待兩岸慈善界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推動慈善事業蓬勃發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