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頂新:永續經營、回饋社會

時間:2011-05-17 13:01   來源:公益時報

   “永續經營”的理念讓頂新走上回饋社會之路,“持續關懷”的原則見證著頂新不同尋常的公益征途。

  【公益檔案】
 
  2008年8月,頂新集團捐資3000萬元援建都江堰頂新新建小學和綿竹頂新希望小學;1998年11月,與宋慶齡基金會合作,創立了“頂新專項基金”,投入600萬元資助海峽兩岸婦女、兒童的交流活動及中國少年兒童福利事業;從1995年起,分別在清華、北大、南大、浙大等多所高校成立“頂新獎教學金”,累計捐資達200余萬元;從1996年初,配合國家“希望工程”投入1000萬元在全國範圍展開了“育苗行動”,已在青海、甘肅、福建、四川、河北、北京、天津、杭州、廣東等省市興建了23所希望(中)小學。

  頂新的企業文化裏有一條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永續經營、回饋社會”。種子從萌芽、破土到茁壯成長,是從大地中汲取營養與水分,當它長成參天大樹時,便會以綠萌和纍纍碩果來回報這片土地。“頂新”正是懷抱這樣一份“中國情”,矢志成為令國人驕傲的世界名牌,來回報這片哺育它成長的土地。

  慈善需持續

  2008年8月,頂新集團投入3000萬元人民幣,委請臺灣著名建築設計師姚仁祿先生設計四川都江堰和綿竹地區的兩所現代化希望小學,抗震強度可達9級,將於今年5月12日交付使用。

  頂新集團同時在這兩所援建小學內設立了“持續關懷”辦公室,開展持續關懷行動,計劃將不間斷的給予災區師生溫暖。2008年12月份,兩所學校學生上課用的臨時校舍地板保溫不好,教室內很冷,“持續關懷行動”就為教室鋪上毛氈保暖,去年年底還為學生們募集圖書,頂新集團在當地的50位同仁赴災區看望師生,送去圍巾、手套等保暖物品和學習文具。

  而這些只是兩所學校持續關懷的開始,後續還會關注對貧困生求學資助及人文教育獎學金的設立等層面。而且同頂新集團援建的其他21所希望學校一樣,直至孩子們讀完大學,頂新集團都會綜合多種因素進行評估,持續對他們給予關懷和幫助。頂新集團在全國各地的分公司將提供就業機會,解決孩子們大學畢業後的就業,也在計劃之列。

  頂新的企業文化裏有一條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永續經營、回饋社會”。種子從萌芽、破土到茁壯成長,是從大地中汲取營養與水分,當它長成參天大樹時,便會以綠萌和纍纍碩果來回報這片土地。

  據介紹,頂新集團歷年來投入抗洪、抗震、扶貧、助學、支援體育活動等社會公益事業的費用已達2.8億元人民幣,並形成了頂新4大社會責任領域:兩岸文化、教育交流、社會公益、扶貧賑災、創辦專項基金會。

  不止做好産品
 
  2008年,康師傅開始實施的“水創意的公益提案競賽”在全國各高校掀起了一股“環保風”,也讓消費者體會到了康師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的一面。頂新透露,為了這項公益活動,康師傅出資多達200多萬元,在北京、成都、廣州、上海等地的高校中陸續推廣,並撥出50萬元當種子基金,鼓勵學生們推出優秀的環保方案。

  “目前我們已收到全國各地許多高校提出來的創意方案,我們發現消費者對公益活動非常重視。在産品品質、價格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有63%的消費者願意支援具有公益形式的商品品牌,有55%的消費者更願意付出公益溢價。對於康師傅來説,我們不光要做好的産品,我們更要協助消費者解決他們關切的問題。”頂新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頂新”正是懷抱這樣一份“中國情”,矢志成為令國人驕傲的世界名牌,來回報這片哺育它成長的土地。多年來,頂新集團所有的事業體始終遵循“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回饋社會,永續經營”的經營之道。

  1978年,臺灣彰化魏應行四兄弟子承父業,接管了父親魏和德于1958年在家鄉創立的鼎新制油公司。1988年,祖國大陸改革開放10年之後,四兄弟帶著1.5億新台幣到大陸試水。

  經過21年的拼搏奮鬥,頂新集團已發展成為橫跨食品製造、餐飲、零售、冷藏、物流等大型企業集團。旗下擁有康師傅控股公司、福滿家食品有限公司、德克士食品有限公司及味全食品有限公司。

  作為集團在大陸投資的主體公司——康師傅控股公司于199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並先後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等40個城市建立了速食麵、飲料、糕餅的生産基地,旗下擁有近100家子公司。

  集團擁有員工六萬餘人,1988年至2007年累計投資達32億美元,2007年集團營收392億人民幣,名列業界與臺商大陸投資前矛。向國家上繳的各項稅收已過百億。

  籌建基金會

  每一個企業回饋社會的領域和方式各有側重,頂新集團自上而下,則對文化教育領域的公益事業有著高度認同。
 
  1996年對“希望工程”的積極響應,讓頂新集團認識到大陸城鄉間存在的差距,而改變這一差距的最有效、最實際的方法,非教育莫屬。頂新堅定了1996年選擇的道路,特別去關懷貧困地區的孩子,鼓勵這些孩子把握求學機會,好好讀書,以後改善家庭,回報社會。

  在文化教育方面,從1996年初,頂新便配合國家“希望工程”投入1000萬元在全國範圍展開了“育苗行動”,主要在邊貧地區興建希望小學,為國家教育事業儘自己的一份心力。到目前為止,頂新已在青海、甘肅、福建、四川、河北、北京、天津、杭州、廣東等省市興建了23所希望(中)小學。多年來已有數萬名困難地區的兒童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

  從1995年起,頂新集團分別在清華、北大、南大、浙大等多所高校成立“頂新獎教學金”,累計捐資達200余萬元;1998年11月,頂新集團又與宋慶齡基金會合作,創立了“頂新專項基金”。投入600萬元主要用於資助海峽兩岸婦女、兒童的交流活動及中國少年兒童福利事業。

  2003年,頂新捐資30萬元投入甘肅白銀市改善當地飲用水過濾系統,使高原缺水的人享受甘甜的飲用水。2005年2月,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天津市婦女聯合會和天津開發區管委會聯合推出了“母親健康快車”大型公益活動。此次活動中,頂新國際集團一舉捐助了60萬元人民幣,即提供6部“母親健康快車”,由此,每年將有2萬多名西部母親從中受益。

  此外,頂新集團從1990年贊助亞運會起,到後來的1998年洪水、2003年SARS疫情防治等領域也都有頂新人的身影,汶川地震後,頂新集團捐贈總計1200萬人民幣的現金及物資,更組織人力親赴現場抗震救災,為當地災民送去帳篷、食物和飲用水,和災區人民共度難關。

  2008年12月5日,鋻於積極參與賑災,頂新集團被民政部授予國內最高規格的慈善大獎——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外資企業)。

  為了更好的推動頂新集團各項公益事業的開展,魏家四兄弟在2007年規劃籌建“頂新(康師傅)文教基金會”,以表示感恩,回饋社會。未來基金會將致力於幫助清貧大學生完成學業、全國範圍內急難救助、兩岸文化交流、品德及人文教育推展四大領域的工作。(宋 揚)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