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關於中國共産黨90年曆程的回顧與思考

時間:2011-06-16 07: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社會和人民革命鬥爭發展的必然結果。黨成立90年來,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進行了不懈奮鬥和艱辛探索。過去的90年,是黨領導和依靠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不斷譜寫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壯麗史詩的90年,是黨領導和依靠人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實現社會巨變並取得輝煌成就的90年。胸懷著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肩負著歷史的重托和人民的希望,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面體現在中國共産黨的一切奮鬥之中,始終貫穿于中國共産黨90年的全部歷史之中。

  一、攻堅與克難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是一切正義事業勝利的邏輯,也是中國共産黨90年奮鬥歷程的真實寫照。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是前無古人的全新事業,必然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在90年的奮鬥歷程中,特別是在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黨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不斷開創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一)開闢中國革命正確道路,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進行革命,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無産階級革命的條件極為不同。要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必須結合中國實際和時代條件,尋找適合中國情況的革命道路。這是關係中國革命能否成功的關鍵問題,也是無産階級革命史上的嶄新課題。中國共産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國社會的狀況和特點,經過艱苦的探索和實踐,開闢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沿著這條道路,黨領導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英勇鬥爭,實現了近代以來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標。其間,黨經歷了三次重大歷史關頭的考驗。

  黨成立初期,就注重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觀察和分析中國實際問題,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推動掀起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高潮。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使黨遭受到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嚴重挫折。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屠殺,黨領導人民奮起反抗,掀起了土地革命戰爭的風暴。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深刻認識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特點,逐步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入農村,深入開展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創造性地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實現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重大轉變。在此期間,黨內發生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造成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黨在絕境中奮起,經過遵義會議實現偉大歷史轉折,戰勝千難萬險勝利結束長征,推動了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抗日戰爭興起的又一次重大轉變。

  1931年“九一八”事變特別是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空前民族危機。能否正確處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關係,是對黨的一個新的重大考驗。我們黨準確把握國內主要矛盾和階級關係的新變化,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實現了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民族解放戰爭的重大轉變。全國抗戰爆發後,黨積極推動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制定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總方針,為奪取抗戰勝利指明瞭方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緊緊依靠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遊擊戰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闢和堅持了陷敵於人民戰爭汪洋大海的廣大敵後戰場。黨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高超智慧和模範行動,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黨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經受住考驗,鍛鍊成為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當之無愧的堅強領導核心。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中國共産黨順應人民意願和要求,提出爭取實現和平民主團結的口號,併為之作出了最大努力。在國民黨政府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後,我們黨制定和實行正確的政治、經濟政策和軍事戰略,有力地推進了戰爭的進程。經過3年多的解放戰爭,黨領導人民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編輯:劉志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