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人民日報評論員:鮮紅黨旗上永遠銘刻人民利益

時間:2011-06-16 07: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政黨的前途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一個把人民利益書寫于黨章、宣示于誓詞、貫穿于行動的政黨,必然能贏得人民支援,擁有最強大的生命力。

  歷史是最忠誠的記錄者。28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無數共産黨員拋頭顱、灑熱血,僅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萬。30年跌宕起伏的建設歲月,為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大慶油田的泥漿池、黃河故道的鹽鹼地,共産黨人燃燒激情、無私奉獻,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譜寫為人民服務的篇章。32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條戰線黨徽閃耀、黨旗飄揚,奏響為人民謀利益的凱歌。90年始終如一,中國共産黨這90年,是一個政黨為了人民利益不懈奮鬥的90年。

  人民是最質樸的見證者。當“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豪邁話語,宣告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當“三步走”的路線圖,讓世界1/5的人口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當改革開放的關鍵抉擇,將經濟凋敝的中國帶到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坐席……每一個歷史時期的追求,每一個關鍵時刻的選擇,都充分體現著人民的意志,極大增進了民生的福祉。90年與時俱進,中國共産黨這90年,是一個政黨為人民利益不斷開拓進取的90年。

  世界上沒有一個政黨像中國共産黨這樣,在理論上鮮明提出、在實踐中明確要求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共産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到“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從“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要考慮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回顧90年奮進歷程,一個結論深刻而清晰:始終銘刻于鮮紅黨旗的“人民利益”,體現了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品格,是我們根本的政治優勢所在。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中國共産黨90年始終不渝的宗旨和實踐,贏得了民心贏得了支援。正因此,國民黨軍隊佔領延安,距離不過數十里地,也難獲知中共最高指揮部的具體位置;正因此,500多萬民工用80多萬輛小車,推出淮海戰役的勝利;也正因此,從腰懸吊索鑿出紅旗渠到“大包乾”契約上按下紅手印,從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到“汶川一代”、“鳥巢一代”展現的公民意識,人民成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動力之本和智慧之源。始終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鬥,使我們黨能夠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不斷在人民群眾中生長、成熟、壯大;使我們黨歷經90年崢嶸歲月,依然充滿蓬勃生機與旺盛活力。

  今天,中國進入社會轉型期、改革攻堅期,我們面對的情況更為複雜。無論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科學發展,還是抓住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實現“十二五”宏偉藍圖,“為什麼人”的問題,仍然是一個根本問題。只有以人為本,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注重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援,把握髮展的航向,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90年曆史揭示了一個根本的道理:“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立足新的歷史起點,始終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踐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基本理念,我們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交出無愧於歷史和人民的答卷。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劉志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