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共産黨員的時代考驗與崗位責任

時間:2011-04-24 12:19   來源:人民網

  共産黨員的時代考驗與崗位責任 ——創先爭優活動的再思考

  當前,創先爭優活動在全黨向縱深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先進黨組織和先進個人,階段性成果正在顯現。這是既科學發展觀活動後又一次學習實踐活動的全面推進。這項活動正在結合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不斷彰顯當代共産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本的先進本色。無論貫徹上級什麼會議文件精神,各級黨委和各級領導幹部的注意力重點應當落實在與本職工作的結合上,創先爭優活動也不例外,該項活動的重點當然也要落實在與本職工作的結合上。如果我們從黨的歷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角度認識和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健康發展,創先爭優意義更重大、影響更深遠。

  一、歷史的先進旗幟

  中國共産黨奮鬥近90個春秋,彰顯著最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在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保持先進的革命理想、先進的政治綱領、先進的思想路線、先進的組織紀律,最終體現在先進的政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模範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苦難之中,在民族危難之際,用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換來新中國的偉大誕生,中華民族開創了新紀元,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從此起步。這個時期,中華大地突出彰顯中國共産黨在中國革命中的領導地位,始終站立在歷史發展的最前沿,行進在風雨冰雪的最前端,衝鋒在戰火硝煙的最前線,出現在人民需要的最中間,人民群眾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産黨的旗幟周圍,衝破一切艱難險阻,戰勝無數驚濤駭浪,奪取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這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的先進性的歷史必然,即“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

  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中國共産黨模範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對工業、農業和手工業的“三大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鞏固了新生人民民主政權,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國民經濟工業體系,並實現了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曲折探索,儘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但在總體上依然取得了以“兩彈一星”為重要標誌的的巨大成就。這個時期,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依然向戰爭年代那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群眾開展轟轟烈烈的革命與建設,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經過國民經濟恢復建設、抗美援朝、特別是在60年代前後困難時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共産黨員突顯為民執政本色,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帶領人民衝破重重困難,戰勝多次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奪取一個又一個新勝利。這就是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中國共産黨的先進性的再度客觀體現,即“沒有中國共産黨就不能發展中國”。

  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産黨又一次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帶領人民群眾平穩實現了歷史性偉大轉折,高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啟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實現了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由落後的農業國向發達的工業國的邁進,正在進行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國家經濟實力正在走向世界前列,人民群眾生活明顯改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這個時期,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並沒有因為國家的不斷強盛而忘記黨性和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帶領人民群眾克服不合適宜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等多方面的障礙、困難和矛盾,甚至是不同程度的風險與挑戰,包括洪水、地震、泥石流、冰凍、疫情、國際金融危機等多種自然災害和社會風險,再一次彰顯中國共産黨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群眾一次又一次抗禦災難和抵禦風險,取得一個又一個新勝利。這就是中國共産黨的先進性的新的客觀展示,即“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今日中國”。

  中國共産黨90年的光輝歷程,歷經時代考驗,培育出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東北抗聯精神、紅岩精神以及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女排拼搏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等系列偉大民族精神,築成了中華民族豐厚宏大的精神寶庫,體現著無與倫比地中國共産黨的先進旗幟。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