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楊揚:甘用掃把寫人生

時間:2011-04-24 12:36   來源:《寧夏日報》

  粗糙的大手,黝黑的面孔,一把掃帚,一件“黃馬甲”——楊揚既是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也是説話做事雷厲風行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環衛站站長。

  每天淩晨三四點鐘,當人們還在夢鄉時,楊揚已經帶領環衛站工人在大武口區的大街小巷揮動著掃帚,為城市的潔凈付出辛苦了。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大武口區環衛站的環衛任務逐年增加,清掃面積由10年前不足50萬平方米擴大到現在的479萬平方米,足足增長了近10倍,日清運垃圾量高達400多噸,轄區近百座公廁,每天就要清運糞便30多噸。3年前,楊揚從園林部門調整到大武口區環衛站,擔任站長。這個崗位,註定要與苦、臟、累結下不解之緣。

  大武口夏季雨水多,道路下水井口被堵塞是常事。每當排水不暢,楊揚都帶頭上路,親自下井,用工具清理不了的雜物就用手清理。有一次,一家麻辣燙店門前的下水井被堵,惡臭不堪,處理工人面露難色。楊揚見狀二話不説,打開雨篦用手清淤。看到領導帶頭,大家也積極行動起來。“領導不是用來指手劃腳的,只有在關鍵時刻頂上去,人家才能信服你。”楊揚説。

  除了積水,暴雨帶給城市的還有淤泥。在暴雨襲城的那些日子裏,楊揚帶領環衛職工從淩晨四五點鐘開始,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渴了喝涼水,餓了啃饅頭,睏了坐在路邊打個盹。正是靠著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及時清除了所有積水和淤泥,保證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去年春節前夕,連續幾場大雪,給大武口區市民出行帶來了很大困難。楊揚帶領全站職工,出動所有車輛,晝夜輪班不停奮戰,撒融雪劑、鏟冰除雪,哪任務重,哪困難大,他就堅守在哪,以最快的速度清除了城區內主次幹道的冰雪,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評。

  數九寒天,每次和環衛工人一起鏟雪除冰,楊揚都會叮囑大家多穿些衣服、再加雙手套、套一雙厚襪子……細緻入微的關愛,讓職工暖在心裏。在大武口環衛站,哪位職工的孩子如果考上了大學,在積極幫助他們爭取各種助學金的同時,楊揚都會悄悄送去1000元錢,表示祝賀。“錢不多,是個心意。”楊揚説,雖然自己也不富裕,可是總比一線的工人收入要多些。他實在不忍心看著那些歷經十年寒窗終於圓夢的孩子,為了幾百元錢路費走得那麼沉重。

  有位哲人曾經説過,一心想著別人的人,忘了的恰恰是自己。提起家人,楊揚一臉愧疚。在一次衛生整治中,不巧女兒和愛人都生病了,剛把兩人送到醫院,楊揚就接到領導的電話,讓他回去執行任務。看著病床上的女兒和愛人,這個七尺漢子的眼睛濕潤了。最終,他還是避開女兒和愛人期待的目光,走向了工作崗位。還有一次,老父親重病住院,他一邊為父親的病情跑前跑後,一邊指導單位的工作,總是在病房匆匆地待一會就不得不含淚離開。因為沒能多陪一陪生病的老人,現在想起來,心裏都無比愧疚。

  對家人的歉疚,換來的是對事業的無愧。幾年來,楊揚帶領全站幹部職工發揚“團結、務實、奉獻、進取”的精神,使大武口區的環境衛生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整體形象明顯提升。環衛站先後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和嘉獎,並被石嘴山市總工會命名為“工人先鋒號”。在他的帶領下,環衛站涌現出國家級勞模一名、市級勞模一名、市級優秀共産黨員一名,他本人也被評為石嘴山市“十大傑出青年”。

  “人活著總要有所追求。不求所有人都能理解環衛工人的辛苦,只要聽人説一句‘這路還挺乾淨’,我們再辛苦也值得。”楊揚質樸的話語透著堅定。(記者 李 剛 左鳴遠 實習生 馬 楠)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