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讓信仰變成一種力量

時間:2011-05-10 12:21   來源:新華網

     “今天你紅色微博了嗎?”在華中農業大學,上“紅色微博”已成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學生黨員孫宇騰每天的“必修課”。4日,他和同學們按慣例用這種方式迎接自己的節日。

  這個由經管土管學院攜手商業網站創建的以黨建為主題的高校微博,已吸引2400多人參與。“我們很習慣從這裡找到精神營養,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找到信仰的力量!”孫宇騰和他的同學們表示。

  從北京到南京,從武漢到杭州,各高校面對面、心貼心的信仰教育隨處可見;從宿舍書架到紅色之旅,從階梯教室到網際網路,信仰不再是遠離這一代年輕人的詞彙。

  信仰培育:宿舍書架上,那一冊冊紅色讀本

  踏進武漢大學湖濱10舍經管院08級女生彭意的宿舍,4人一間的小屋子收拾得整整齊齊,書架上的《毛澤東文選》《鄧小平文選》等書籍格外醒目。“除學校統一印發的各種黨建學習材料外,同學們還自己花錢買許多紅色書籍,目的是想多了解共産黨歷史實踐、執政理念。”彭意説,“對這些書産生大的興趣,緣于學校的黨課。”

  彭意所指的黨課,在武漢大學由校黨委書記領銜,校黨委副書記、院係黨委與職能部門負責人走上講壇,結合實際及個人所學專長,以講黨課的形式同師生交流。到今年4月底,武漢大學講黨課的校領導共有23人次、院係黨務部門負責人等近200人次。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武漢大學黨課講堂上,一首民歌將在座學子思緒帶到“兩彈一星”研製基地--青海金銀灘。校黨委書記李健以《共和國不會忘記》為題,將“兩彈一星”精神及其背後感人至深的黨員故事娓娓道來。這樣的黨課,李健一年要講7次,內容從創先爭優到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從“兩彈一星”到戰略性新興産業,從武漢大學校史到中國科技發展史。“信仰的培育不是生澀的,黨課內容絕不能墨守成規,要善於針對不同群體經常更新。”李健説。

  “我至少聆聽了10場這樣的黨課,沒有哪一堂課讓我失望過。這樣的黨課不但可以讓我構建自己跨學科的知識體系,還增加了我對黨史的興趣。”武漢大學動力與機械學院一年級學生吳嘉瑞説。

  在北京大學,每週五下午不再排課,而是由各院係按單雙週組織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公共活動,涵蓋學習計劃、職業規劃、成長路徑等方面。“我們還由校領導帶頭,在全校範圍持續開展各類形勢政策報告會,比如每年兩會期間組織‘相約校長、共話兩會’主題教育活動,校長與同學就政府工作報告與兩會熱點深入交流。”北大黨委書記閔維方説。

  南京大學哲學系大四學生張義修認為,有人説現在的青年缺乏信仰,對時政與黨史不感興趣,這其實是誤解。許多內容與形式有創新的都很受歡迎。“人如果沒有信仰而活著,那將是行屍走肉。”張義修説。

編輯:劉志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