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成立90年執政超60年解讀中國共産黨的成功之謎

時間:2011-04-20 12:46   來源:《光明日報》

  解讀中國共産黨的成功之謎——評《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

  為什麼中國共産黨能取得如此輝煌的執政成就?為什麼這樣一個成立90年、執政超過60年的政黨,依然能夠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是本書主編、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謝春濤教授,近幾年在同外國執政黨的交流中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在回答這些問題中,謝春濤教授形成了這部著作。

  也正因為有這樣的背景,這部著作的針對性、思想性、説理性、生動性更引人注目,一改許多黨史類著作冗長而又沉悶的文風,形成了“以故事講思想”、“讓別人來評述”的風格。

  我們不妨引一些段落,領略一下這部著作風格。

  比如,在回答“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夠建立新中國?”這個問題時,作者專門對當年的國共兩黨進行了比較。他説:“1947年6月,蔣介石不無自滿地説,‘綜覽各方之情況,一切可能之條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1948年1月,蔣介石在一次講演中聲色俱厲地説:‘老實説,在古今中外任何革命黨都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頹唐腐敗;也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的沒有精神,沒有紀律,更沒有是非標準,這樣的黨早就應該被消滅被淘汰了。’為什麼僅時隔7個月,蔣介石就嚴責自己領導的政黨?原因就是國民黨在戰場上的失敗,而這概導源於國民黨領導力的衰微。”

  作者在作了大量對比後又説:“司徒雷登在總結國民黨失掉大陸的原因時,也曾經如此説:‘整個來講,不論是對中國的民眾(特別是農民),或者是對國內國外的觀察家,共産黨都能給他們這樣一種印象:它是全心全意致力於人民事業的,它是真正希望促進中國的民主事業,希望中國在各民族的大家庭中獲得一個真正獨立而強有力的地位。’‘在共産黨取得全國(大陸)勝利之前,他們對其控制地區的統治很少表現出集權主義的傾向;他們似乎是仁慈的、寬容的、友善的,他們的原則是自己活,讓他人活,而且幫助人家活。1947年、1948年和1949年,當他們節節勝利,佔領了一個又一個地區、一座又一座城市的時候,他們的所作所為確實是受人歡迎的解放者的行動。’‘共産黨之所以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是由於其成員對它的事業抱有無私的獻身精神,可悲的是某些國民黨員缺乏這種精神。’”

  作者就是這樣,以他手中掌握的豐富歷史資料,有根有據地回答了人們關心的問題。

  全書圍繞回答“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夠成功”這個主題,回答的這樣的問題共有13個。它們是: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夠建立新中國?為什麼能收拾好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為什麼犯過嚴重錯誤還能得到人民支援?為什麼沒有像蘇東共産黨那樣喪失執政地位?為什麼能夠解決十三億人的吃飯問題?為什麼能把中國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什麼能實現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的結合?為什麼能實行一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黨制度?為什麼能保持香港、澳門的繁榮與穩定?為什麼能使臺灣海峽兩岸關係不斷發展?為什麼能贏得如此多的發展中國家支援?為什麼能高效抗震救災和成功舉辦奧運會?為什麼能管理好有近八千萬黨員的大黨?我相信,這所有問題都是我們大家關心的問題。講針對性,這就叫針對性。

  令我們感興趣的是,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作者力避空洞的説教,而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即用生動的事實來作出有説服力的回答。

  比如,用胡適日記中的故事,講國民黨統治後期知識分子的生計艱難。1947年9月23日,北京大學校長胡適在日記中寫道:今天北大開教授會,“大家談的想的,都是吃飯!向達先生説:我們今天愁的是明天的生活,哪有工夫去想十年二十年的計劃?十年二十年後,我們這些人都死完了”。

  又比如,引用1949年7月30日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給杜魯門總統的信,説明中國共産黨戰勝國民黨的原因。信中指出,國民黨“貌似強大的力量是虛幻的”,他們在初期的勝利是“建立在沙上”的,他們的失敗“不是美援的不充分造成的”。在具有決定性的1948年,國民黨軍隊“沒有一次戰役的失敗是由於缺乏武器或彈藥”。“國民黨的部隊無需別人來擊敗他們”,他們是因腐敗等原因而“自行瓦解”的,中國的人心掌握在共産黨人手中。

  再比如,引用美國《財富》雜誌在香港回歸中國前的預言和回歸中國後的結論,證明中國共産黨香港政策的成功。1995年6月,《財富》雜誌國際版亞洲區女記者露易絲克拉爾在《香港之死》一文中斷言:香港回歸後,必將喪失它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商業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商界會撤離香港,腐敗會滋生並擴散。香港未來的赤裸裸的真相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完蛋。而十多年後的2007年7月,《財富》雜誌道歉認錯,編輯沙裏丹普拉索撰寫了《哎喲,香港根本死不了》。文章寫道:1995年,《財富》雜誌曾預言香港主權移交回中國後,它將會衰落。但是在2007年,這座城市比以前更繁榮——好吧,好吧,我們錯了……自1997年7月1日的移交過去了10年,香港遠沒有死,並且幾乎不會死。

  在闡述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夠成功這樣一個大命題的時候,作者不回避中國共産黨面臨的挑戰和今天在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書的結語部分專門對中國共産黨能否成功應對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析。

  作者認為,中國共産黨今天面臨五個方面的挑戰:一是轉變發展方式問題。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對有限的資源和脆弱的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二是社會穩定和諧問題。就業問題、勞資關係、貧富差距和地區差距等問題威脅著社會穩定。三是黨的自身建設問題。主要是黨記憶體在的消極腐敗現象。四是和平發展問題。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國際社會出現了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等對中國發展不利的聲音。五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宗教等問題。臺灣問題遠沒有解決,民族宗教等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作者在指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對中國共産黨的應對措施進行了概要介紹,包括提出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新思路;包括加強自身建設,推動海峽兩岸交流,完善民族宗教政策等等。最後得出結論:中國共産黨將一如既往地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跨越各種障礙,實現他們的既定目標。

  所以,這部著作不僅有説服力,也有可讀性,被認為是廣大讀者看得進、讀得懂、願意讀的,能夠幫助我們解讀中國共産黨的成功之謎的黨史通俗讀物。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