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星星之火映天紅——記井岡山道路 

時間:2011-05-17 09:34   來源:新華網

  星星之火映天紅——記井岡山道路

  歷經風雨洗禮,今日井岡山茅坪的八角樓顯得格外凝重,那盞斑駁的油燈依然臨窗擺放,硯臺似乎還散發著昨日的墨香,一個伏案疾書的身影仿佛穿越時光,出現在我們眼前。

  80多年前,毛澤東總結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鬥爭經驗,在這裡完成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等名篇,提出了把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三者緊密結合起來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為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奠定了基礎。

  刻著獨特的歷史印跡,八角樓仿佛無聲訴説著那段崢嶸歲月。

  1927年春夏之交,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血腥屠殺共産黨人和革命群眾。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

  1927年9月,經歷了秋收起義後的嚴重挫折,時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的毛澤東果斷決定,放棄攻打長沙,把起義軍向南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同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開始了創建革命根據地的偉大鬥爭。

  毛澤東為何選擇井岡山作為根據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副研究員饒道良認為至少有五個原因:第一,這裡地處湘贛邊界,鄰近粵鄂,影響比較大;第二,這裡離中心城市武漢、長沙、南昌、廣州比較遠,反動勢力比較薄弱;第三,這裡受大革命的影響,各縣普遍建立過共産黨、工會、農會等組織;第四,這裡山勢險要易守難攻;第五,這裡有自供自給的農業經濟,便於解決部隊的給養。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一小部分部隊和湘南起義農軍1萬餘人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

  兩軍會師,合編成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稱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這支新軍,保存了一批得力的紅軍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

  紅四軍成功粉碎了湘贛敵軍的第一、第二次反革命“會剿”,特別是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成立了中共湘贛邊界特委、重建了各地黨的組織;各縣、區、鄉紅色政權普遍建立,井岡山根據地得到鞏固。

編輯:劉志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