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以治懶增效率

時間:2011-04-24 13: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一次座談會上,一位來自基層的信訪幹部講,現在群眾對“懶政”即機關工作人員不作為、慢作為反映強烈、投訴不少。消極應付、效能低下的“懶政”,常常使群眾的合理訴求得不到及時回應,進而導致社會矛盾發酵升級,並可能釀成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對此,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視。

  “懶政”源於“懶官”。“懶官”之懶大致有三種表現:一是“心懶”,對待工作不獨立思考、不結合實際,缺乏創新精神,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對待問題能拖則拖,敷衍了事。二是“嘴懶”,發現苗頭性問題,該提醒的不提醒,該批評的不批評,能躲則躲,少説為佳。三是“身懶”,習慣於坐在辦公室遙控,電話指示、文件命令,不願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懶政”和“懶官”的存在,損害黨員幹部的整體形象,降低黨和政府服務群眾的效率,削弱黨和政府的公信力與群眾基礎。因此,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既應重視以治貪促廉潔,也應重視以治懶增效率。

  以治懶增效率,需要在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治理“懶政”和“懶官”,需要切實加強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增強責任意識、公僕意識、服務意識,理解權力就是責任、幹部就是公僕、領導就是服務,時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懷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滿腔熱情地做好服務群眾的各項工作,多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好事實事,以優質高效的業績取信於民。

  以治懶增效率,需要在調動幹部積極性上下功夫。有的幹部寧懶不勤,是由於存在吃“大鍋飯”現象: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改變這一現象,需要完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加強績效考核,讓能幹事者有機會、幹成事者有舞臺,不讓勤勉者吃虧、懶怠者得利。同時,理解基層工作的困難,體諒基層幹部的艱辛,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基層幹部,做到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援、生活上照顧、精神上激勵,使他們不斷為黨和人民創造新的業績。

  以治懶增效率,需要在從嚴管理和監督上下功夫。有的幹部之所以能夠懶怠混日子,與相關管理和監督失之於寬、失之於軟,沒能做到公開透明、科學有效不無關係。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最便捷的監督。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和辦事公開,充分利用電子政務平臺,可以使“懶官”在陽光下無所遁形。開展效能監察,進一步完善行政效能投訴受理機制,可以發揮監察機關在治懶增效方面的作用。積極發揮網際網路、手機等新興媒體的監督作用,適時曝光典型案件,將廣大幹部的工作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可以使他們不敢有絲毫鬆懈。

  以治懶增效率,需要在明確職責、嚴肅問責上下功夫。“懶官”敢懶,一個重要原因是職責不明確,失職沒追究,瀆職無處理。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認真落實和完善崗位責任制,做到有崗有職、有權有責。應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問責制的各項規定,認真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加大對失職瀆職以及不作為、慢作為等的問責力度,使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的人員受到追究。對責任心不強、辦事拖拉、推諉塞責、失時誤事進而嚴重影響機關作風和政府形象的人員,可以採取誡勉談話、通報批評、待崗培訓等多種形式進行問責,促使廣大幹部廉政勤政、清正為民。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