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世界日報: 胡錦濤會奧巴馬 堅定韜光養晦戰略

時間:2010-04-13 10: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當地時間12日在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這是胡錦濤與奧巴馬去年以來的第四次會晤。 中新社發 張朔 攝

  中新網4月13日電 美國《世界日報》當地時間12日刊出社論《胡錦濤會奧巴馬是重樹“韜光養晦”戰略》。社論説,胡錦濤赴美與奧巴馬會面,是跨出緩和中美關係的一步,也是“韜光養晦”戰略重樹的表現。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2日出席華盛頓舉行的國際核峰會,其間有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會面和商談。要講的話不少,要辦的事很多,但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北京希望弭平爭議。

  要而言之,一是有關“韜光養晦”;一是中國與美國由經濟問題帶出核心利益的爭議。這兩大問題相互關連,既影響著中美關係和國際戰略格局,又影響到中國的政經形勢。

  所謂“韜光養晦”,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來的。鄧小平先提“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再講三個“永遠”,即“ 中國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中國永遠不稱霸,中國也永遠不當頭”。最後總結為“四句話16個字”,即“善於守拙、決不當頭、韜光養晦、有所作為”。作為“鄧理論”核心內容之一,這既被定為國策,又被樹為對外長期戰略。

  近年間,有人認為不必再提“韜光養晦”,因為中國經濟崛起、政治強大,有可能也有必要以大國姿態現身,甚至不能再抱“老二”心態。與之同時,國際上也出現聲音,指中國不再“韜光養晦”,反在諸多事務上表現強硬。

  中美關係的波折,是在奧巴馬訪華、雙方表示在照顧對方核心利益的一致後,風雲突變。而接下來的對臺售武事件、奧巴馬會見達賴、人權問題、貿易摩擦、人民幣匯率操控等,可以説有爭議的話題全線點火。

  在此形勢下,中共領導層的決斷,沒有一如眾料般,在各類衝突中強硬回應,而是試圖緩和各方關係。

  中共領導層這方面的表現,一方面可以理解為領導層再度保持清醒,不為國勢之崛起,放棄“韜光養晦”戰略。為何會有此種認識,至少有三個原因,一是外面看的是熱鬧,甚至有中國“盛世”之説,實則中國仍然有不少問題,需要外部穩定求得內部發展。二是中國內部需要穩,需要依靠這面旗幟。三是只有當家人,才知道有多少實力。

  另一方面,中國這個時候與美國的關係,被認為還沒到平起平坐的時候,從軍方到政府的智囊,都提出加大反制美國力度之議,但中共領導層顯然無意採納,一是因為中共領導人相信,觀念分歧和利益衝突,如果激化到雙邊關係的全面惡化,可能引發潛伏危機爆發,令中國發展停止甚至倒退。二是中共領導層還是相信,中美是利益綁到一起,“鬥而不破”的。

  正是在這些爭議的背景下,胡錦濤同意赴美參加核峰會。這次赴美與奧巴馬會面,是跨出緩和緊張的第一步,也是“韜光養晦”戰略重樹的表現之一。接下來,6月間在加拿大舉行的20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等,將有關係調整、格局重布。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