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最大的佤族聚居區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兔年春節繁忙而熱烈。當地民眾在節日期間表現出的虔誠、敬老等特點,使首次踏訪此地的記者頗受觸動,啟發良多。
儀式強化歸屬
佤族人過年儀式頗多:送舊火、迎新火、招魂、打歌……儀式背後,是這個曾經的狩獵民族對自然的敬畏,對萬物的尊重。如今,他們已不再狩獵,不再靠天吃飯,但各種儀式依然強化了他們作為“自然之子”的歸屬感。
“寨子裏的人都回來了嗎——”除夕傍晚,滄源縣動董鎮帕良村廣場篝火旁,負責“招魂”的老人捧著燃燒的蠟燭,念著經詞和寨子裏尚未歸家者的名字,向著夜空大聲問。
“回來了——”旁邊參加儀式的十幾位老人齊聲應和。這一刻,這個村裏所有的人,無論是在家,在路上,還是在遙遠的城市,他們的人或“魂”都將在未來數天歡聚家鄉。
緊接著是送舊火儀式。村民不再依靠廣場的火種來點燃自家的火塘,但保持著對火的推崇,除夕每家都送來大米和木材,在廣場上殺豬煮飯,共同送走虎年。
初一,夕陽下,全體村民集聚到廣場。一位老人點燃蠟燭,抓起白色糯米花拋向天空,為村民祈福……一位青年依次點燃一組由遠及近排列的土制爆竹,爆竹聲落,蘆笛響起,男女老少踏起舞步“打歌”迎新年。
古人燃竹過年,象徵著過年通關,驅邪祈福,與許多生活儀式關聯。在佤族山寨,幾聲爆竹巨響,開啟了新年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