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字號:
2013年6月26日國新辦就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時間:2013-06-27 14:07    來源:中國網     
 
 

  主持人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的新聞發佈會。近3個小時前,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順利返回地面,三個航太員健康出艙,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我們很高興請來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先生、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袁潔先生、中國航太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鄧一兵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下面先請王主任介紹情況。

  2013-06-26 10:57:11

  王兆耀: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興和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袁潔副總經理、中國航太員科研訓練中心鄧一兵主任一起與大家見面。今天上午8時07分,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域,3名航太員健康出艙。至此,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準操控對接,穩定組合運作,健康在軌駐留,安全順利返回”的任務目標。受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委託,我向大家通報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實施的主要情況。

  2013-06-26 10:58:57

  王兆耀: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飛船承載著3名航太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準確進入軌道。

  神舟十號飛船入軌後,經地面遠距離導引和自主控制飛行,于6月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16時17分,航太員順利進駐天宮一號。6月20日10時04分至52分,航太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的配合下,為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進行了太空授課,演示了失重環境下一些獨特的物理現象,並進行了天地互動交流。

  2013-06-26 10:59:57

  王兆耀:

  6月23日8時26分,在張曉光和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指令長聶海勝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分離並撤離至天宮一號一定距離處,隨後,手動控制神舟十號飛船于10時07分再次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航太員再次進駐天宮一號。

  2013-06-26 11:01:34

  王兆耀:

  6月25日7時05分,神舟十號飛船自動撤離天宮一號。爾後,開展了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今天7時19分,飛船進入返回程式,返回艙于8時07分準確降落在預定區域。目前,天宮一號已恢復至長期運作軌道。

  2013-06-26 11:02:29

  王兆耀:

  在軌飛行期間,按預定計劃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3名航太員在軌正常工作和生活。

  任務實施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臨飛船發射現場視察指導,為出征航太員壯行,就圓滿完成神舟十號飛行任務作出重要指示,並親臨北京航太飛控中心,與神舟十號航太員親切通話;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等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也親臨任務現場指導,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此次任務的高度重視,對全體參研參試人員的親切關懷。

  2013-06-26 11:03:05

  王兆耀:

  任務準備和實施過程中,全國人民、全球華人、國際友人,以及中外新聞媒體給予了熱情關注。在此,我謹代表任務總指揮部和全體參試人員,對各方面的熱情關心與大力支援,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3-06-26 11:05:05

  王兆耀:

  以此次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將全面進入載人空間站工程建設階段。在歡慶勝利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載人航太總體技術水準和能力,與世界先進水準相比、與國家的發展需求和廣大民眾的期待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要全面實現我國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後續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我們將堅持著眼國家整體發展需要,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持續推進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發展,為探索太空、造福人類,做出中國人應有的貢獻。

  下面,我們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謝謝。

  2013-06-26 11:05:37

  主持人 胡凱紅:

  下面請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你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2013-06-26 11:06:33

  中央電視臺記者:

  剛才王主任介紹了這次神舟十號任務實施的主要情況,請問王主任,從總體上,您會怎麼樣評價這次任務?

  2013-06-26 11:06:56

  王兆耀:

  可以説,我們這次任務是準備充分,實施順利,成果豐碩,完美收官。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太飛行任務的連戰連捷,為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為後續載人航太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3-06-26 11:07:16

  王兆耀:

  神舟九號任務以後,工程全面轉入了神舟十號任務的準備。我們科學制定方案,嚴格過程的管控,強化航太員的任務訓練,狠抓産品品質,特別注重末端的落實,並針對此次任務飛行時間長、試驗項目多,還增加了航太員太空授課這些特點,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準備工作。現在看,整個任務當中産品的品質優良,我們的準備工作也是非常充分的。

  2013-06-26 11:08:17

  王兆耀:

  在任務實施中,從火箭的點火到飛船的入軌,從飛船與天宮對接到航太員進駐天宮,從航太員駐留保障到各項試驗的完成,從飛船的繞飛到飛船的返回搜救,天地之間協同密切、操控精準,特別是三名航太員技術嫺熟,表現出色,整個過程實施得非常順利,堪稱完美。

  通過15天的在軌飛行,我們進一步考核和鞏固了交會對接技術,驗證了航太員在軌駐留保障技術。通過在軌維修操作、太空授課和飛船繞飛等一系列空間試驗和活動,為後續任務積累了寶貴經驗,應該説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3-06-26 11:09:02

  王兆耀:

  工程的第二步第一階段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掌握交會對接技術。自2011年9月以來,我們連續成功發射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實現了四次自動交會對接和兩次手動交會對接,預定任務目標全部實現,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完美收官。謝謝。

  2013-06-26 11:10:13

  中國新聞社記者:

  請教兩個問題。第一,神舟十號返回艙落地後,大概有100多分鐘航太員才出艙,請您介紹一下這段時間工作人員都做了什麼,目前航太員的身體狀況如何?第二,測量體重顯示,聶海勝的體重是74公斤,比之前工作的體重長了7公斤,請您介紹一下體重增長的原因是什麼?

  2013-06-26 11:11:11

  王兆耀:

  這個問題請我們航太員科研訓練中心鄧一兵主任回答。

  2013-06-26 11:11:54

  鄧一兵: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航太員著陸之後到出艙的時間相對比較長,在這段時間內,我們的工作人員主要是進行了這樣幾項工作:首先,進艙之後幫航太員解開他的束縛帶,把航太員放在一個相對舒服的位置上面進行體能恢復,同時要對航太員進行一些基本的醫學處置,包括給航太員喝一些功能飲料,以便於他恢復體能。這裡面時間長最主要的因素是讓航太員從太空失重環境回到地面的重力環境,要進行一個重力再適應的過程,這個時間相對來説比較長。

  2013-06-26 11:12:10

  鄧一兵:

  航太員在天上生活、駐留的時間越長,他回到地面之後的耐力下降得就越多,這個恢復的時間相對來説就會更長一些。這次航太員聶海勝第一個出艙,我們算了一下,他出艙的時間是85分鐘,這個時間跟我們當初出艙方案中規定的時間基本是一致的。

  2013-06-26 11:15:02

  鄧一兵:

  第二,關於航太員聶海勝的體重問題。我們也注意到了網上對這個問題的質疑。聶海勝參加神十任務發射出征的當天進行了體檢,體檢是空腹凈重72公斤,網上説的67公斤是聶海勝2005年參加神六任務時的體重,到現在已經有八年了,他的年齡也從41歲到了49歲。按照中年人群的體重增長規律,體重增長5公斤是符合正常規律的,而且他72公斤的體重也是符合我們發射要求的。

  2013-06-26 11:15:47

  鄧一兵:

  在太空授課的過程中,聶海勝用質測儀測量品質的時候,他當時穿著艙內的工作服、內衣、艙內工作襪,還有艙內用鞋,這些重量統計起來大約是1.89公斤。所以綜合上面這些資訊,太空授課時測量出的聶海勝的品質和他的實際體重是基本相符的。謝謝。

  2013-06-26 11:18:34

  香港大公報記者:

  我們想知道為建造載人空間站,中國正在研製新型的運載火箭,能否介紹一下現在新型運載火箭的研製進展?我們看到有內地媒體報道説,海南發射場今年可能就會具備進場合練的條件,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什麼時間可以首飛?

  2013-06-26 11:22:06

  王兆耀:

  這個問題請袁總回答一下。

  2013-06-26 11:23:01

  袁潔: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在載人航太工程中主要承擔了運載火箭、飛船、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的核心艙、實驗艙等艙段的研製。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即將進入空間站時代。隨著空間站的建設和未來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的發展,我國現役運載火箭的能力和任務適應性已經不能滿足任務的需要,需要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

  2013-06-26 11:23:12

  袁潔:

  因此,為進一步加強航太運輸系統的建設,不斷完善運載火箭型譜,提升進入空間的能力,增強現役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和發射的適應性,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按照立足長遠、統籌規劃、優先發展、分步實施的原則,開展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

  2013-06-26 11:24:31

  袁潔:

  下面我介紹一下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型譜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家族成員,一個是長征五號,是大型運載火箭;一個是長征七號,中型運載火箭。未來它們將全面承擔我國空間站建設、空間發射的主要任務。

  2013-06-26 11:25:27

  袁潔: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在研的最大運載能力的運載火箭,將主要用於滿足載人空間站等的發射需求,具備近地軌道20噸以上的運載能力。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將在載人空間站工程中承擔貨運飛船的發射任務,具備近地軌道約13噸的運載能力。

  2013-06-26 11:26:35

  袁潔:

  這兩型運載火箭將在充分繼承現有運載火箭的成熟技術基礎上,按照産品化、系列化、通用化的思想,從總體設計到分系統設計,從結構材料到單機産品,都採用大量新技術,特別是採用新型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也就是液氫煤油和液氫、液氧等無毒、無污染的推進劑,更加安全、可靠和綠色環保。

  兩型運載火箭研製工作進展順利,研製成功後將主要在海南發射場執行相應航太器的發射任務,目前處在初樣研製階段,整體工作進展順利,研製計劃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實現首飛。謝謝。

  2013-06-26 11:28:00

  王兆耀:

  我補充一下,海南發射場是我國新建的一個發射場,從2009年9月開工建設。現在火箭研製進展順利,我們的發射場進展也很順利。

  2013-06-26 11:31:47

  王兆耀:

  目前火箭的總裝測試廠房和發射塔架,以及航太器的總裝測試廠房,還有指揮控制中心等主體結構設施都已經基本上完工了,可以按照計劃實施下一步的發射合練,以及後續的工作任務。謝謝。

  2013-06-26 11:32:12

  湖南衛視記者:

  神十發射的時候,湖南衛視做了一個小時的直播,包括太空授課,我們也大量報道。我們採訪中發現,很多學生都覺得50多分鐘的授課意猶未盡。請王主任回答一下,我們下面有沒有太空授課的計劃?還有,50多分鐘是不是技術上能夠提供的一個最長的時間?是否還能更長?另外想問鄧主任,網上很多人都在質疑王亞平的生辰,就是她的年齡,我們想問一下,航太員在選擇過程當中,是不是必須已婚或者已育,上天后對生育有些什麼方面的影響?

  2013-06-26 11:32:54

  王兆耀:

  我先回答前面的問題,後面的問題請鄧主任回答。

  這次太空授課活動,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別是按照許多報紙、媒體的評價,給青少年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點燃了崇尚科學、熱愛航太的激情。

  可以肯定地説,類似這樣的活動,我們中國載人航太今後肯定會繼續開展。當然形式是多樣的,在太空進行授課,這只是利用載人航太工程資源進行科普教育的活動之一。就這次太空授課活動來講,我們後續還將在地面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把這項活動繼續延伸。

  2013-06-26 11:34:53

  王兆耀:

  至於授課時間是否可以更長,這主要是因為我們這一次授課為了保險起見,利用天基測控和地基測控來共同完成這項任務。我們相信以後根據授課活動的內容,時間是可以再延長的,是沒有問題的。謝謝。

  2013-06-26 11:35:52

  鄧一兵:

  首先,關於王亞平年齡的問題,我想説明的是,我國載人航太任務實施以來,至今為止已經主持過五次載人航太發射,每次執行任務,航太員的基本資訊包括出生年月都是發射前一天才正式公佈,在此之前所有的相關報道都是道聽途説,甚至是子虛烏有。而且我們在公佈航太員基本資訊的時候,有一套嚴格的程式,既要認真比對他的公民身份登記資訊,也要查他的入伍登記資訊,同時要查他的個人檔案,還要個人簽字。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無論是王亞平的公民身份登記資訊還是入伍登記資訊,顯示的出生年月都是1980年1月。至於網上討論的問題,據我了解,這跟前幾年有關媒體報道失實有關。

  2013-06-26 11:38:51

  鄧一兵:

  第二,航太員的選拔對已婚已育沒有硬性規定,我們對航太員的選拔有一套嚴格、科學和完善的選拔標準和選拔程式,只要符合這個標準,就可以入選航太員。另外,現在沒有證據和數據表明航太飛行對人的生育能力會造成影響。謝謝。

  2013-06-26 11:40:28

  中國日報和中國日報網記者:

  我想問一下王主任,您剛才提到神十任務的完成,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第二階段第一步的圓滿結束,您覺得這一階段有哪些主要突破和綜合效益?下面的一個階段會有什麼樣的計劃?

  2013-06-26 11:41:03

  王兆耀:

  2005年2月,中國政府批准實施載人航太工程的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其主要的任務有兩大項,一個是突破航太員的出艙活動技術,一個是掌握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為了實現這個任務目標,我們進行了整體的頂層規劃,確定了利用飛船軌道艙,研製氣閘艙,攻關研製艙外服,來突破航太員出艙技術。確定了研製發射一個目標飛行器與多艘飛船進行對接這個方案,來突破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這個總體思路。

  2013-06-26 11:41:38

  王兆耀:

  這個階段我們的主要突破和綜合效益,概括起來應該説是“五、四、三、一”。五是進行了五次發射,前面説過了,天宮、神七、神八、神九、神十,五次發射。四是四個突破,一是突破了以氣閘艙、艙外航太服為標誌的出艙關鍵技術;二是突破了手控交會對接和自動交會對接技術。三是基本掌握了飛船和目標飛行器對接起來的組合體的控制和運營技術。四是初步建立和完善了航太員在軌駐留保障技術體系。航太員在天上生活、工作這麼長時間,我們怎麼樣來保障他。

  2013-06-26 11:43:24

  王兆耀:

  取得了三個方面的綜合效益,一個是技術上的,我們是通過發射試驗突破技術,取得了大量試驗數據,積累了飛行的經驗。我們現在形成了應用型的載人天體往返系統,這是長二F火箭和神舟飛船組成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進一步完善我國載人航太研製生産體系和航太員的選拔訓練在軌活動的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陸海天基相結合的測控體系,這在技術上有很大的綜合效益。

  2013-06-26 11:45:52

  王兆耀:

  在應用上,我們利用這幾次飛行試驗,開展了大量的空間對地遙感、空間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探測這些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還進行了飛船繞飛、在軌維修、再生生保等一系列技術試驗,還有這次大家看到的太空授課活動,豐富了科學研究和應用成果。

  2013-06-26 11:47:06

  王兆耀:

  第三個綜合效益,就是在基礎能力上,通過“二步一階段”的任務實施,我們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航太科技工業的基礎,提升了整個航太産業的整體能力,帶動了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相關領域的發展,特別是我們培養造就了一支優秀的航太科技人才隊伍。

  一就是一個新局面,全面推進了中國載人航太事業的發展,開創了載人航太工程建設的新局面。謝謝。

  2013-06-26 11:49:27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剛才我們提到了很多關於航太員的情況,我們想了解的是,到目前為止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航太員展開了哪些合作?另外我們是否有為其他國家培養航太員的打算?以及我們以後會不會用我們的神舟飛船搭載其他國家的航太員進入太空?

  2013-06-26 11:50:20

  王兆耀:

  鄧主任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補充回答剛才一個問題,剛才好象漏了半個問題,就是關於下一步的計劃。

  根據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的整體發展規劃和計劃,下一步我們將開展空間實驗室工程的研製建設,計劃在2015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2013-06-26 11:51:14

  王兆耀:

  與其同步進行的載人空間站工程也在按計劃順利推進,計劃在2018年前後發射試驗性核心艙,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載人空間站的建造。在此期間,根據需要發射一系列的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向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提供物資的補給和成員的往返。謝謝。

  2013-06-26 11:52:01

  鄧一兵:

  我們一直高度重視中國航太員與國際同行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我們曾經邀請包括美國、俄羅斯和歐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航太員到中國交流和訪問。特別是近兩年,中國航太員中心和歐洲航太員中心都已經互派了包括航太員在內的代表團到對方參加和體驗航太員的短期訓練課程。

  2013-06-26 11:52:58

  鄧一兵:

  中國航太員也應邀參加了國際宇航員協會的年會、太空探索者協會的年會,和聯合國的外空委會議等多個國際性會議,在這些會議當中與廣大的外國同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比如説中國首飛航太員楊利偉就多次參加了太空探索者協會的年會。在神十任務期間,中國首飛女航太員劉洋就在奧地利維也納參加了聯合國第56屆外空委會議,跟世界各國的女宇航員一道,共同紀念人類女航太員首飛50週年。

  2013-06-26 11:53:40

  鄧一兵:

  我們相信廣泛的交流能夠加深我們彼此的了解,為今後開展實質性的合作奠定一個比較好的基礎。至於説到為其他國家培訓航太員的問題,我們的態度一直是積極的,也是明確的。

  2013-06-26 11:55:17

  鄧一兵:

  經過近20年的研究和工程實踐,我們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航太員選拔訓練體系和配套完善的訓練設施設備。我們也一貫堅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透明開放原則的基礎之上,積極開展載人航太領域的國際合作,共同推動人類載人航太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未來我們願意在航太員培養和聯合飛行等領域探討新的合作模式,進一步加強跟國際同行的合作和交流。謝謝。

  2013-06-26 11:55:45

  主持人 胡凱紅: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13-06-26 11:57:10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2013年5月28日國新辦就新疆對外開放暨第三屆中國亞歐博覽會情況舉行發佈會       2013年5月27日國新辦就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結果舉行新聞吹風會      
國防部:臺灣涉及中國核心利益 堅決反對美對臺軍售
孫亞夫:支援兩岸民間政治對話 爭取兩岸關係獲新進展
張志軍:廣大臺商要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積極推動者
尤權:加快落實先行先試措施 吸引更多臺企來閩
許又聲:湘臺兩地文創産業合作空間大
國臺辦:《旅遊法》將積極促進兩岸旅遊交流合作
國臺辦:兩岸經濟合作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習近平出訪中亞四國
王建煊直言惹議 臺“監察院”爭議臺面化
國臺辦:支援鼓勵兩岸學者開展民間政治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