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字號:
2013年2月1日國新辦就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村活力等情況舉行發佈會

  時間:2013-02-01 13:50    來源:中國網     
 
 

  郭衛民: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發佈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于昨天正式發佈了,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先生來向大家介紹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的提問。這是陳主任第十次中央發佈一號文件以後出席國新辦的發佈會,向大家做有關解讀。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先生。下面先請陳錫文主任做介紹。

  2013-02-01 09:53:29

  陳錫文: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國新辦為我們舉辦新聞發佈會,也非常感謝媒體的朋友參加這個發佈會。像郭司長講得那樣,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昨天已經授權新華社全文公佈了,這個文件是黨的十八大以後的中共中央第一個文件,也是新世紀以來中共中央指導農業農村工作的第十個一號文件,文件大家已經看過了,我在這兒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文件的背景和最基本的內容。 

  從文件的背景情況看大家都了解到,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很快,農村的面貌變化很大,農民得到的實惠很多。很突出的標誌幾個方面:一是糧食的産量連續九年獲得了豐收。農民的收入連續九年較快增長。二是在新的形勢下,特別是在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農村人口開始大規模轉移,農村勞動力大量轉入到城鎮和二三産業就業,使得農村也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農業經營體系也在不斷創新。廣大農戶開始認識到科技和投資對於發展現代農業的作用,積極提高經營的集約化程度,更多地採用先進技術。與之同時,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産業化經營等新型經營主體得到較快發展。

  2013-02-01 10:05:11

  陳錫文: 

  按照新的扶貧標準,我國有1.2億貧困人口。中央決定將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下一步“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一年多以來,規劃方案正在積極地落實當中。 

  第三個方面是農村的社會事業得到了更快的發展,農村的社會管理在進一步創新。總的來看,過去十年農村的水、電、路、氣建設及危舊房改造都有了非常明顯的進展。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在農村已經實現了全面覆蓋。比如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惠及8億多人。現在有5千多萬農民獲得了最低生活補助。新型農村社會保險養老制度去年在農村地區也實現全覆蓋。這些十年、八年前不敢想像的事情,現在基本實現了。當然制度的建立和水準上和城鎮還有一定差距,隨著國力的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鄉均等化將取得更大進展。

  2013-02-01 10:12:21

  陳錫文: 

  剛才講了,這是第十個一號文件出臺的背景,一方面是形勢好的方面。另外我們也面臨很多新的挑戰和問題,主要是三個大的方面: 

  一、今後八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從中國的國情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所以必須加快農村的發展,加快農民的富裕。 

  二、剛才講到2.6億多青壯年勞動力到城鎮和非農産業就業之後,對農業的生産經營帶來了新的挑戰。就是最近這幾年大家提到的,將來誰來種地,怎麼種地,這是一個現實的挑戰。 

  另外一方面,由於農村人口大規模流動,現在有2.6億萬農民進入了城鎮和二三産業就業,對農村的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口流出的農村地區村莊出現了“空村化”現象,人口流入的地區的人口數量大量增加,在有的地方出現了外來農民多於當地人口的現象,這些都對農村社會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戰。 

  三、2012年的糧食總産量達到11791億斤。但由於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準提高,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城的消費結構的變化,農産品需求的增長更快一些。這兩年,不少農産品進口數量在增加。要想建成全面的小康社會,保證糧食及其他重要農産品不出問題,需要我們加快建設現代農業。

  2013-02-01 10:18:52

  陳錫文: 

  要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除了從資金、技術、物資裝備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非常重要的是在創新經營農業體系方面下功夫,激活農村和農民自身的活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唐仁健同志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

  2013-02-01 10:25:51

  郭衛民: 

  謝謝。下面請大家提問。

  2013-02-01 10:27:44

  中央電視臺記者: 

  請問陳主任,在一號文件中提出了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問題,其中就有流轉土地的問題,為什麼明確要求不提倡、不鼓勵在城鎮規劃區外撤並村莊,建設大規模的農民集中居住區,不得強制農民搬遷和上樓居住?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來,新增加的農業補貼要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請問今年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是否會繼續超過一萬億元?向新型生産經營主體傾斜的具體政策有沒有出臺?謝謝。

  2013-02-01 10:28:00

  陳錫文: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規模流動,農村的土地流轉不可避免,因為有的家庭主要勞動力外出了,有的家庭甚至舉家外出了,土地可以流轉給別人使用。但這裡講的主要是耕地,是農地,是從事農業生産的土地。你剛才講到的城鎮規劃區以外拆並村莊和建設大規模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問題實際更多涉及到農村的建設用地。隨著農村人口的減少,有一部分村莊空心化了,居住不方便,提供公共服務也不方便,有的地方就開始進行拆並。但很多地方之所以積極推行村莊拆並,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城市建設用地。這些做法到底符合不符合法律,符合不符合未來的方向,還在探討之中。 

  這次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不提倡、不鼓勵在城鎮規劃區以外拆並村莊,建設大規模的農民居住區”。為什麼這麼提?主要基於這麼幾個方面,一是農村的主要産業仍然還是農業,但拆並村莊以後,生産上還不如過去方便,也沒有解決農民的擴大就業問題。所以在很多建了新村的地方能看到,青壯年勞動力仍然到外地打工,新村仍然是空村,村裏仍然是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二是不少地方的村莊的拆遷和合併,並不符合農民的意願。

  2013-02-01 10:29:05

  陳錫文: 

  在城鎮規劃區以外,實際上很多地方遲早會變成城鎮的一部分,如果符合條件,早一兩年晚一兩年,只要農民有這個意願就都可以,所以文件特別強調村莊的拆並、農民的遷移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不能強迫拆並。 

  第二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從200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對農業生産進行直接補貼,當時提的是三項補貼,叫種糧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後來增加了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綜合補貼。對農民的直接補貼,是一項長期的制度和政策。已經補給農民的,要繼續補給他。新增的部分,要更多地提供給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新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以鼓勵和支援他們的發展。

  2013-02-01 10:35:45

  路透社記者: 

  第一個問題,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的工作你們需要五年時間基本完成,這個工作是很難的,我想問一下最大的挑戰在什麼地方?你們中央政府要投資多少錢完成這個任務?第二個問題,進口農産品去年是破記錄的,現在有政策要提高國內的價格,很多人説這個市場現在有問題,因為進口的價格比較便宜。請問中國今年會限制進口嗎?會調整進口制度嗎?謝謝。

  2013-02-01 10:40:10

  陳錫文: 

  這兩個問題確實是當前農村相當關注的,這次文件提出,要用五年時間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我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從70年代末開始到現在有30多年了。説1984年先提出來承包期15年不變。到了1993年又提出15年到期之後再延長30年不變,就是45年不變,現在已經包了30多年。在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提出“現有承包關係要保持不變並長期穩定”。為了切實保障農民的權益,有必要對農民承包的土地進行全面的確權登記頒證,以提供更好的法律依據。 

  這項工作是涉及面很廣、工作量非常大,農業部門從前年開始就在推進這項工作的試驗。就是説已經進行了兩年的試驗了。對於它所要支付的成本,也已經做到比較有數了。從目前的情況看,由於技術在不斷進步,每畝地的成本為8—10元。地方政府要安排預算,中央政府也要提供支援。 

  第二個問題講到進口,2012年的進口,特別是糧食的進口數量,確實是創了歷史新高。如果把大豆算在糧食裏面,進口的糧食突破了7千萬噸。進口的穀物和穀物粉接近1400萬噸,進口大豆5838萬噸,合在一起是7000多萬噸。大豆的數量這幾年進口都在5千萬噸以上,略有增加。今年進口比較多,引起大家關注的主要是穀物和穀物粉。去年進口多,最主要的是價格問題,有一些産品國際市場價格比較低,從這個角度去看適當進口對國內有利,所以進口會增加。

  2013-02-01 10:41:17

  陳錫文: 

  第二個情況就是大米。去年進口200多萬噸,增加較多。但我們國家整個稻穀的産量接近2億噸,所以進口大米和國産大米相比連2%都不到,比重是很低的。為什麼進口?廣東、廣西進口大米的價格只相當於我們國內價格水準的80%左右,所以進口有所增加。 

  作為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大、消耗量最多的國家,保持比較高的自給率,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對全球糧食安全應該做的貢獻。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適當地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産品,利於穩定國內的價格,對於進出口雙方都是有利的,因此應當更多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2013-02-01 10:49:18

  證券時報記者: 

  我有三個問題:第一,一號文件中特別強調要提升食品安全水準,但是在目前以農戶為生産經營主體的機制下,怎麼對相關藥品的使用進行監管?我覺得這是比較難實現的,這個矛盾怎麼解決?第二,文件中強調要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但是目前農戶是沒有抵押品進行農資,所以説很難和金融結合起來。農戶貸款難的問題使農業經營缺乏活力,這個矛盾如何解決?第三,在目前家庭聯産承包體制下,如何實現農産品的標準化、商品化和規模化,分散農戶經營和標準化、市場化和規模化是有矛盾的,這個矛盾如何解決?謝謝。

  2013-02-01 10:56:00

  陳錫文: 

  食品安全關係到人民的健康、社會的穩定,是重大的民生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對此一直高度重視。你剛才講到的這個問題是很現實的問題,在現階段,中國的農業大部分還處在家庭分散經營的背景下,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短時期就能改變的。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農業經營以小規模家庭經營為主,是一個現實狀況,很難去改變。怎麼去加強監管?這就提到了農業標準化問題。給食品安全帶來影響的往往是在投入品方面出了問題,最重要的是從源頭抓起,並進行全程監管和控制,讓各個主體負起責任來。 同時,要對農民進行科學普及的教育。用藥不合理,個別的農戶可能出於純粹的利益目的,但更多的農民還是缺乏科學常識,不知道哪些是不能用的,用了會有什麼後果。比如説前些日子媒體報道很多的速生雞的事件,其實是説了兩件事:一是講速生雞45天出欄的雞能吃嗎?二是講雞的飼養過程中用了抗生素,所以給人帶來了危害。我覺得第一個問題,從我自己的感覺來看,不僅是對農民要科普,可能對媒體也要科普。白羽肉雞45天出欄是正常的,這是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但是用抗生素的事情對不對呢?合理用藥是正常的,關鍵的問題是要科學用藥,遵守用藥量、休藥期等規定。

  2013-02-01 10:57:01

  陳錫文: 

  第二個問題是貸款問題。《擔保法》中規定,農民的承包土地、農民的住房是不能用於抵押的。至於對不對,還可以進一步研究。沒有抵押物就不貸款,並不符合發展農村金融的要求。並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金融形式都需要抵押物,比如現在積極推行的小額貸款就是如此。現在平均每一筆發放的小額貸款達到8萬塊錢,這是不要抵押物的。關鍵是這裡有一個金融體系、金融機構自身怎麼轉變觀念、改進工作和服務,更好地為農民服務的問題。 

  從世界各國成功的經驗來看也可以看到,在農村除了發展商業金融外,還必須大力發展政策性、合作性金融。這些金融都可能和商業金融有不同的規則,並不是沒有抵押物就不貸款。下一步的金融改革還面臨著很大的問題,一方面農村的商業金融怎麼能夠承擔起社會責任,更好地給農民提供服務。另外,一定要研究加快發展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問題,以形成一個為服務農民的、完整有效的金融體系。 

  家庭經營怎麼能夠提供標準化、商業化、高品質的農産品,很重要的是依靠各種各樣的服務體系。如果農業生産性服務體系得到充分發展,能夠為農民提供良種、採取先進的栽培模式、實行標準化生産,也能夠提供安全的農産品和食品。

  2013-02-01 11:05:53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一號文件中提出要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的準入和監管制度,我想問一下為什麼要探索建立這種制度?目前有沒有相關的細則出臺?謝謝。

  2013-02-01 11:17:25

  陳錫文: 

  工商企業進入農業,一方面已經是個基本事實,各地都有。另外一方面理論界、實際工作部門也都有不同的看法。對工商企業投資農業,從事産前、産中和産後服務(如農業生産資料供應服務、耕種、機械化收穫、農産品加工增值等)以及開發農村閒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自己沒有能力開發的自然資源,應當鼓勵和支援。但我們不主張在有限的耕地上工商企業以自己雄厚的資本實力去和弱小的農戶爭奪耕地的經營權。耕地應該更多的讓願意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的農戶經營,尤其是大田生産,主要適合於農戶經營。當然,一家一戶不具備資金、技術上等條件、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如投資比較大的設施農業、規模化的養殖業,公司去做可能更好,但明確具體的範圍。 

  坦率地説,有一些企業到農村租賃農民的土地,醉翁之意不在酒,租了地未免認真搞農業,而是在等待著有一天轉變土地的性質搞非農産業。公司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民土地,對於農業發展、農産品供給是不利的。所以,要鼓勵和引導工商企業投資于農業和農村,更不是不允許去,而是要做好引導工作。對違背農民意願、損害農民土地權益、改變土地所有權、改變土地用途的現象,要加以制止。 

  一些國家和地區在這一方面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經驗。農業部門現在正在抓緊制定這方面的準入門檻和監管辦法。建立這套制度之後,無論對企業還是對農村的發展,都會有更加積極的意義。

  2013-02-01 11:37:35

  德國世界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在一號文件中,你們提到要對農民進行多予少許放活的政策,“放活”是指在哪方面放活?英文翻譯是要減少對農民經濟活動的控制,是減少哪些經濟活動的控制?如何放活?第二個問題,剛才我同事提到,關於穀物進口的問題,現在糧食進口還在你們的控制範圍之內,但是如果城鎮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的話,這個進口量會不會進一步增大?到時候會不會就造成一些問題呢?

  2013-02-01 11:37:56

  唐仁健: 

  關於“多予、少取、放活”的六字方針多年以前就已提出。增強活力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體現: 

  第一,提高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的程度。通過這方面的努力,比如説培育合作社,引導帶動發展龍頭企業等,讓農民進入市場更加順利,讓農産品能夠賣一個好的價格。 

  第二,完善有關政策。關鍵是要切實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激發他們從事農業生産經營的積極性,這方面也還有很多文章是可以做的。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進口的問題,陳主任剛才已經談到,儘管今年、去年進口的量和歷史上縱向比要多一點,但是總體來講,三大穀物的供求基本平衡,能夠實現基本自給。在今後較長的時期內,我國糧食進口處於“品種串換、餘缺調劑”的狀態,在總量上不會有很大的變動。 

  中國糧食增産還有潛力。在東北、華北這些主産區,只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科技等跟上了,增産潛力還較大。

  2013-02-01 11:38:58

  陳錫文: 

  我稍微做一點補充,剛才唐主任講得很全面,德國朋友剛才提到“多予、少取、放活”,可能在德文中理解包含著減少控制的意思,但是從我們這邊來理解,有兩個情況需要解釋一下,一個是這句話實際上最早是在12年前的中央文件中提出來的。“少取” 的問題,農業稅已經取消了;“多予”的問題,財政的三農支出年年都在增加。“放活”的問題,這些年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展,例如保護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的權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等。唐主任對城鎮化對糧食進口的影響作了很充分的説明,我想特別提醒的是,要看到這幾年糧食年年都在增産,主要動因是依靠科技,單産的提高在在近年起到了80%以上的作用。所以城鎮化肯定會佔用一部分耕地,但是如果真正重視農業,加強農業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的科技進步等等,我想在更少的面積上也可以生産出更多的糧食來。

  2013-02-01 11:57:40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 

  我想問的是在過去中國的糧食主産區主要集中在中國的南方,在過去糧食在南方生産出來以後運到北方,現在南方很多地區實現了工業化,糧食主産區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東北,現在的情況是糧食在北方生産出來以後運到南方,中國東北的情況是缺水,和南方相比水資源相對匱乏,中國成功的實現了糧食的九連增,並且維持了95%的糧食自給率,但是現在生産糧食因為缺水的情況,成本是在增加的。政府對這個情況是否感到擔心?將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加以解決?

  2013-02-01 11:57:57

  唐仁健: 

  剛才提到格局的變化,確實是這些年我們農業生産格局的一大變化,過去是南糧北運,現在是北糧南運,尤其是飼料和稻米,這個格局也是工業化、城鎮化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另外也是消費結構變化的需要,因為很多人現在吃大米,尤其吃東北粳米人數越來越多。但這裡有種植資源的條件,也有生産成本的情況,主要是剛才説的水,北方缺水的狀況要比南方明顯得多。目前發展水稻,利用地下水較多,所以今後要適度加大對江河資源的運用。同時,要提倡“單改雙”,提高糧食産量。

  2013-02-01 12:03:47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我有三個問題,剛才一號文件中提出培育新型農業主體,落實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他們之間會形成競爭,從而出現農戶合作社利益空間被壓縮、長遠利益受損的情況嗎?第二個問題,一號文件中提到要加快推進徵地制度改革,提高農民的在土地經營收入中的分配比例,但是去年12月份的時候全國人大並未審議通過《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集體土地徵地補償條例不能順利出臺。您對未來將要出臺的草案以及補償條例有哪些預期?第三個問題,土地增值收益的部分讓被徵地農民分享是否會導致近郊農民和遠鄉農民之間以及近郊農民和城市的一般市民之間存在收入差距,您是怎麼看待這種現象的?又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謝謝。

  2013-02-01 12:04:03

  陳錫文: 

  我們提到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剛才講到除了一般的農戶要引導和鼓勵他們提高農業生産的集約化程度之外,還包括很多方面,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新型合作組織,聯戶經營,也包括龍頭企業帶動的農業産業化經營,這幾個方面都應該受到國家的鼓勵和支援。龍頭企業是社會資本所形成的商業機構,支援它會不會帶來對其他新型主體空間的壓縮,關鍵在於處理好它與其他主體之間的關係:一是農業産業化經營中的龍頭企業大部分從事農産品的加工業或者流通,能夠使農業有更長的産業鏈條,使農産品有更多的增值。從這個角度去看,是支援農業在一定程度上會帶動農業的發展,帶動農民收入的增加。二是一定要處理好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關係。很多龍頭企業現在都開始認識到,只有善待農戶,基地才能穩定,經營才能穩定。所以,最低收購價制度、利潤返還制度等在農業産業化經營中實行的越來越普遍。更重要的是,如能通過股份的方式來聯繫,農戶從中得到的利益就會更加穩定,更有保障。還有,如果合作社自己辦農産品加工企業,自己辦農産品流通企業,形成的利潤當然都是屬於農民共用的。我們在鼓勵農民合作社在有條件的時候自己辦龍頭企業,這更好。 

  土地徵收的改革問題,去年11月底國務院常務會專門研究了向人大常委會提出對《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建議,新聞報道了,這個建議已經提交給人大常委會去研究。當然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既關係到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更加關係到經濟利益在各方面的調整。國務院研究這個問題是非常慎重的,人大常委會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在審議國務院的建議時也會非常慎重,一般情況重要的議案提交人大常委會之後要三審才能通過,去年11月送上去是第一審,據我了解,僅僅是在分組討論層面大家進行議論。下一步到底這個法案能不能通過,當然要在人民代表大會認真研究。這個法案更多是涉及對被徵地農民的補償問題。進入新世紀以來,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各級政府在完善對農民的補償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土地管理法》1984年頒布,1998年和2004年分別進行了修改。每次修改以後,對農民的補償水準都明顯提高。現有《土地管理法》第47條非常明確地提出,特殊情況下可以根據情況在30倍的基礎上再提高。在2004年的國務院28號文件中非常明確地要求,必須保障被徵地農民生活水準不下降,長遠生計有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要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比重。

  2013-02-01 12:26:57

  陳錫文: 

  土地收益分配會引起收入差距問題,這在全世界各國都存在。我到美國去了解到,如果農地規劃批准轉為建設用地,大概可以增值40倍。我到西雅圖去調查,那個地方最好的農地賣5000美元一英畝,變成建設用地之後可以賣20萬一英畝,就是增值怎麼分配的問題。現在理解上有些差錯,就是簡單的把現在房地産地王的價格是多少,認為這就是土地的價格。其實沒有這麼簡單,城鎮化進程中土地的利用是綜合性的,這片區域開出來了,首先要有道路,要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這需要政府投入,不能賣給誰。建完了還要有各種各樣的公共設施,比如政府機構,學校、幼兒園,這也是要錢的。在出讓的過程中,工業、商業用、住房不同類型用地的價格也是不一樣的。所以,綜合價格和我們經常在報紙上看到的地王的價格差很遠。大面積推進城鎮化,一定要有個區片價格。

  2013-02-01 12:27:22

  東方衛視記者: 

  第一個問題是剛才同行提到一號文件不僅再次明確了對專業大戶和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對家庭農場也是首次出現在了一號文件中,請將家庭農場的內涵和意義給我們詳細介紹一下。第二個問題,農民工對大城市的建設功不可沒,但是他們的背井離鄉也帶來了留守兒童的問題,中央對類似這樣的問題有沒有關注,有沒有相應的關懷措施準備出臺?謝謝。

  2013-02-01 12:27:35

  唐仁健: 

  “家庭農場”一詞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就已經提出了。在專業化水準、生産技術水準、市場化程度、經營管理能力等方面,家庭農場比普通專業戶、一般農戶要高。在發展家庭農場的地方,會對其進行專門登記。家庭農場仍然是農戶經營,但集約化、專業化、社會化水準等都大為提高。 

  關於農民工的問題,從十幾年前整體的限制到逐步放鬆再到現在的服務,從原來人文關懷角度的“善待”到現在體制機制和政策的完善,國家政策方面的變化是非常大的。我國農民工數量已經達到2.63億,外出就業的達到1.63億。大量農民工外出以後,會帶來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化,“三留守”問題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不僅要關心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還要關心留在家裏兒童、婦女和老人。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給他們很多實際的關注和關懷,切實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 

  謝謝。

  2013-02-01 12:42:23

  郭衛民: 

  今天大家提了不少問題,陳主任、唐副主任做了很耐心的介紹。謝謝。也謝謝大家,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

  2013-02-01 12:43:40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2013年1月23日國新辦就2012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2013年1月18日國新辦就2012年國民經濟運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圖片
王毅:2013年兩岸關係有望穩步發展、全面推進
國臺辦主任王毅發表新春賀詞:穩步推進 全面發展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將加快ECFA後續議題協商
商務部發言人就“兩岸投保協議”生效發表談話
陜西省臺辦主任:實幹興業 再譜陜臺交流合作新篇
楊毅:維護釣魚島領土主權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
國臺辦:2012兩岸關係成果豐碩 新一年面臨良好契機
范麗青:將出臺規定 完善臺商權益保護
國臺辦:兩岸經合近期取得兩項重要進展
殲-15艦載機研製現場總指揮羅陽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