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字號:
2012年11月21日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2年度報告舉行新聞發佈會

  時間:2012-11-29 14:36    來源:中國網     
 
 

  主持人 郭衛民: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不久前,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先生,向大家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2年度報告的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下面請解振華主任作介紹。

  2012-11-21 14:59:59

  解振華: 

  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十八大剛剛結束,昨天我們又結束了“基礎四國”部長級磋商會,都是為馬上要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十八次締約國大會,今天主要是在多哈會議之前向各位介紹一下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2年年度報告。因為我們每年在大會之前都要發這樣一個報告,介紹一下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這一年所做的努力。

  2012-11-21 15:00:54

  解振華: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八次締約方會議和京都議定書第八次締約方會議將於本月26日在卡達多哈開幕,還有10個小時的時間,中國參加多哈會議的政府代表團,我們第一批人員將啟程前往多哈。

  2012-11-21 15:01:57

  解振華: 

  多哈會議是一次承前啟後的會議,一方面,應當把落實各方已達成的共識放在優先的位置,首先要完成好巴厘路線圖的談判,確立一個有法律約束力的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並確保其按時實施,落實對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的支援;另一方面,應就2020年後進一步加強公約實施的原則、目標、框架、要素、步驟等重大問題充分地交換意見,並做好德班平臺談判進程與巴厘路線圖談判的銜接,為下一步談判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這就是説,我們希望達成一個全面平衡的結果。 

  2012-11-21 15:02:58

  解振華: 

  一邊是巴厘路線圖的談判要完成,另外要啟動德班平臺的談判。我們支援多哈會議的東道國卡達按照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來驅動多邊會談,爭取能夠取得積極的成果。中國願意繼續發揮積極建設性的作用,與各方一道攜手努力,推動多哈會議取得成功。

  2012-11-21 15:05:52

  解振華: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根據公約和歷次締約方大會的要求,我們認真履行自己的承諾,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並取得了顯著的進展。2006年,中國提出了201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的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約束性指標。2007年,在發展中國家當中,我們第一個制定並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2009年,向全世界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動目標。

  2012-11-21 15:05:55

  解振華: 

  經過艱苦的努力,“十一五”期間中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了19.1%,完成了“十一五”所確定的目標。去年,全國人大批准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了“十二五”時期,單位GDP能耗要降低16%,碳強度要降低17%,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的消費比要達到11.4%,增加森林碳匯等約束性指標,提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等重點任務。為落實這些目標任務,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各個相關的部門和各級地方人民政府積極採取行動,加快了産業結構的調整,節約能源、提高能效,大力發展新能源,努力增加森林碳匯,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2-11-21 15:06:58

  解振華: 

  去年,全國能耗強度下降了2.1%,今年碳強度將下降3.5%以上。農業、林業、水利、海洋、衛生和氣象等領域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五省八市開展了低碳試點,並將試點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北京、上海等七個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探索利用市場機制應對氣候變化。國家還編制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1-2020年)》和《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總體戰略》,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頂層設計,加大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知識宣傳和普及的力度,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這些進展為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支撐,也彰顯了我國以實際行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2012-11-21 15:09:06

  解振華: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當中,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保護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多重挑戰。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著特殊的困難和巨大的壓力,儘管如此,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本著對中華民族福祉和人類長遠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努力走中國特色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確保完成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為保護全球的氣候作出積極貢獻。 

  2012-11-21 15:13:10

  解振華: 

  大家都知道,幾天前,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十八大報告當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並要求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努力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2012-11-21 15:13:19

  解振華: 

  報告還強調,中國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將按照十八大報告的精神,進一步採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為保護全球的生態做出中國應有的貢獻。

  下面我願意回答在座的媒體朋友們關於氣候變化方面的問題,謝謝大家!

  2012-11-21 15:13:22

  主持人 郭衛民: 

  謝謝解主任。下面我們進入提問環節,提問的時候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2012-11-21 15:14:21

  中央電視臺記者: 

  解主任,我們剛才也注意到,您提到我們在北京、上海等七個省市已經開展了碳排放權的交易試點,目前進展的情況是怎樣的?另外國內外各界對中國碳市場也非常關注,我們想了解一下,我們將來如何佈局和發展中國的碳交易市場,您能否給我們透露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2012-11-21 15:14:36

  解振華: 

  中國碳排放交易試點是從2011年11月份開始啟動的,確定了七個省市作為試點地區,現在各個試點單位都在開始啟動這項工作,建立了專門的班子,編制了實施方案,有些已經開始就碳交易建立一些制度,也建立了交易的核查機構、認證機構。現在北京、上海、廣東等一些地區和城市基本上準備就緒了。 

  2012-11-21 15:15:25

  解振華: 

  實際上,做碳交易最基本的是要對這個地區確定一個碳的排放總量,然後確定一些額度,把這些額度分配給各個重點的排放企業或者排放單位。有了這些最基礎的東西,就可以核算出減排的成本。各個單位之間、各個行業之間減排成本差距越大,交易的積極性就越高。所以現在應該説各地的準備工作大體上就緒。為了規範各地交易的行為,國家發改委今年6月份頒布實施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備案管理的方式來推出經國家認可的自願減排的項目、交易産品、交易平臺和第三方審核認定機構,促進市場公開、公正和公平。此外,還出臺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審定與核證指南》,主要是規範審定與核證工作,保證管理辦法的順利實施。

  2012-11-21 15:17:40

  解振華: 

  現在各地的交易所都已經建立起來了,我們的試點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我們希望在這些試點的基礎之上來總結適合中國國情的碳交易制度,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和其他國家開展這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現在,澳大利亞、歐盟以及周邊的國家,還有美國,都希望與我們展開闔作,也希望建立全球的碳市場。我們還是希望先把我們自己的交易制度、交易市場進一步完善,取得經驗之後,根據中國的經驗來參與國際碳交易市場規則的制定,最後建立一個符合各方要求、符合各國國情的碳交易市場。

  2012-11-21 15:17:43

  西班牙記者: 

  中國在多哈會議上的談判戰略與去年的德班會議相比會不會有什麼改變?

  2012-11-21 15:19:47

  解振華: 

  談判的戰略不會有什麼變化,因為我們還是要抱著積極建設性的態度和各國一起共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因為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需要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推動進程。在這一點上我們的態度是不變的。

  這次會議上有三個工作組:公約工作組、議定書工作組以及德班平臺工作組,幾十個議題,同時進行談判,任務還是相當艱巨的。我們希望這次會議和德班會議一樣,要達成全面的平衡結果。也就是説,既要考慮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也要兼顧各國的國情、各國的要求,能夠找到一個既推動進程,又能夠符合各國根本利益的解決辦法,所以我們希望這個結果是一個平衡的結果。

  2012-11-21 15:20:07

  解振華: 

  所謂平衡,一個方面,我們進行了將近20年的談判,要完成公約和議定書所達成的共識,各國所作的承諾要兌現,並落實行動,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問題要完成一個可以批准的、有法律約束力的結果。另外,對公約所涉及到的減緩、適應、資金、技術、透明度等等一系列問題,現在已經達成了共識,建立了一些制度和機制,我們希望要兌現,要能夠見到行動。 

  另一方面,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願意就2020年之後在德班平臺的基礎上,就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達成共識,從明年開始就啟動德班平臺新的談判。

  2012-11-21 15:21:57

  解振華: 

  現在分歧比較大,優先的選擇也不一樣,但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半個月的談判,就主要問題達成協定,找到一個平衡的結果。這一點,中國代表團一定會發揮積極建設性的作用推動這一進程。 

  謝謝。

  2012-11-21 15:26:26

  德國廣播協會記者: 

  我想問一個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問題,中國在什麼時候以及什麼樣的情況下願意接受一個具有約束力的排放總量?

  2012-11-21 15:27:02

  解振華: 

  今年多哈會議要解決的問題是在公約下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發達國家要率先大幅度減排,主要體現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上。我們希望在多哈會議上能夠最後完成各國可以批准的、有法律約束力的、有足夠力度的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對沒有參加京都議定書和不準備參加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這些發達國家,也要在公約下承擔與參加了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那些國家有可比性的減排承諾,要確定相應的減排目標。

  2012-11-21 15:27:26

  解振華: 

  按照公約和議定書的要求,發展中國家在得到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援的前提之下,要採取積極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國在沒有得到發達國家資金、技術支援的情況下,我們已經作出了承諾,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礎上實現碳強度降低40-45%,我們已經在採取措施。“十一五”期間,我們降低了20%。“十二五”期間,我們會降低17%。至於中國何時承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責任,這是這次多哈會議上德班平臺所要談判解決的問題。

  2012-11-21 15:29:51

  解振華: 

  去年的德班會議作的決定是世界各國要在完成了公約議定書關於2020年之前所有談判的基礎之上,開啟2020年之後的適用於所有國家的一個新的談判,談判結果希望能適用於所有國家,或者是大家都能夠接受、同意的一個法律文件。中國對這個問題的態度,我們是積極的、開放的,我們願意在完成了2020年之前的談判之後,和大家一起積極地參與2020年之後的談判。對談判的結果,我們不做預判。最後大家談成什麼,我們就按照大家談成的新的法律文書來執行,在這一點上,中國是持開放態度的。

  2012-11-21 15:31:46

  解振華: 

  但是2020年之後的這個談判也是有條件的,因為去年的德班會議也作出了決定,2020年之後的德班平臺的談判必須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則。在今年6月“裏約+20可持續發展大會”上,各國的領導人也進一步重申,應對氣候變化必須堅持公平的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和各自能力的原則,所以我剛才講了,只要符合這些原則,中國在這個談判的立場是開放的,我們一定會認真地履行我們的承諾,採取切實的行動,這一點中國的態度是堅定不移的。 

  謝謝!

  2012-11-21 15:34:26

  中新社記者: 

  解主任,低碳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政府對低碳發展有什麼看法?如何順應這一國際潮流?對於企業而言,如何抓住“十二五”期間低碳發展的新機遇?

  2012-11-21 15:36:26

  解振華: 

  當前,綠色低碳發展是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潮流,在今年的“裏約+20”的各國領導人可持續發展峰會上,世界各國要通過綠色低碳發展的途徑來實現各國和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這已經形成了共識。當前國際上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和應對氣候變化,都認識到必須要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這條路,有些國家還把發展新能源加上資訊化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所以實際上很多主要的國家,都在實行綠色新政,綠色低碳發展是世界潮流,大家都在走。中國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迴圈發展之路,這是中國根據自己的國情,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

  2012-11-21 15:37:17

  解振華: 

  中國的國情就是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我們所有支撐經濟發展的主要資源每人平均佔有量都不足世界每人平均水準的一半;我們的環境容量有限,生態很脆弱,大家現在對環境問題也都不滿意,現在資源問題、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已經制約了中國的發展,我們沒有別的路,只有通過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能源的利用效率,發展新的能源,增加森林碳匯,最後來實現我們國家所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所以搞綠色低碳發展,這是中國的唯一選擇。

  2012-11-21 15:40:42

  解振華: 

  各國都看到了這一點,低碳技術、低碳産業是今後各國經濟、技術競爭的熱點,大家都在搶佔的制高點。中國在這個領域,和發達國家差距並不大,所以我們不能喪失這個時機,應該抓住這個機遇來大力發展低碳技術、低碳産業,爭取在今後的競爭當中佔據一席之地。 

  剛才記者問到對企業來説怎麼辦的問題,實際上對企業來説搞低碳技術、低碳發展,既是壓力也是機遇,這可以促進企業搞技術研發,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增加在市場的競爭力。特別是一些出口企業,現在有些國家在搞邊境調節稅,就是收碳稅,如果我們採取了積極的低碳技術,生産的是低碳産品,其實可以來應對這種單邊的綠色保護主義,這是一個積極的行動。我想,對企業來説,這是一個極好的轉變發展方式,調整自己的産業結構、産品結構的機會。所以,十八大政治報告裏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綠色經濟、迴圈經濟、低碳經濟。既順應了世界發展的潮流,又符合中國國情,我們一定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搞好。謝謝!

  2012-11-21 15:42:07

  鳳凰衛視記者: 

  解主任,我的問題是,前幾年大家都在講中國已經是世界頭號排放大國,經過這一兩年的努力,我們在碳排放上有何進展?與世界第二大國家的差距是在拉大還是縮小?我也看到白皮書中説,包括財政部、發改委正在研究包括今後每十年中國低碳的模型。我想問,在分析中中國的排放走勢是什麼樣的?在全球佔據什麼樣的地位?另外,我看到在今年的白皮書中特別特到了中國是受氣候影響的最脆弱的國家,而與之前的表述相比,可以説更嚴厲了一些,這其中包含的考量是什麼?這在應對國內的低碳排放和參加國際談判中會有什麼樣的體現?

  2012-11-21 15:46:23

  解振華: 

  你提的這個問題可能是多哈會議上各國在談判當中會給中國代表團多次提出的問題。坦率地講,中國現在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第一,雖然我們國內採取了很多積極的措施,但增速還是比較快的。我們的每人平均排放也接近於或者是相當於國際上的每人平均排放水準,應該説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在國內實行科學發展方面,中國確實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國際上,經濟增長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有一個規律,也就是大家所講的倒U字型的那條曲線,就是説,隨著經濟的增長,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者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在增加。當經濟增長到一定的水準,二氧化碳的排放會出現穩定,然後出現拐點,經過一個平穩期,最後隨著經濟的增長,它還會下降。所以,中國現在正處在這條曲線的爬坡的階段。

  2012-11-21 15:48:11

  解振華: 

  縱觀各國排放的情況,發達國家一般來説在每人平均GDP 4萬到5萬美金的時候,大體上排放會比較平緩。有些國家現在開始有所下降,但有些國家還在增長。中國現在每人平均GDP只有5000多美金,我們人口多,所以我們排放總量大。我們絕對不會像發達國家過去沿襲它傳統的發展方式,到每人平均GDP 50000美金的時候這個拐點才開始下降,那中國自己的資源、能源環境也不可能持續,所以我們必須走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我們能不能在每人平均比發達國家減一半甚至更低的時候出現這個拐點呢?我想,只要我們努力,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2012-11-21 15:50:15

  解振華: 

  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城市化過程當中是無約束地排放溫室氣體,中國絕對不會是這個樣子。我們在工業化和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過程當中,在每人平均僅有4000美元的時候就開始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所以我們提出了碳強度下降的目標,要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我們會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則,在國內採取積極的措施,爭取早一點兒出現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的峰值,和國際社會一道來努力實現我們確定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

  在現階段要求中國絕對減排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但是中國在這個階段裏無約束地排放也是不對的,我們不願意出現這種情況。謝謝。

  2012-11-21 15:51:50

  經濟日報記者: 

  解主任,你好,近年來合同能源管理這些新型的節能服務模式引入我國,取得了很大成效,對節能減排和節能産業發展都帶來了巨大貢獻。但記者在調查的實際中發現,節能服務公司反映,由於一些問題,比如説融資難,導致節能項目難以持續,誠信缺失導致合同毀約問題頻發,影響了節能服務産業的發展。解主任您剛剛説我們要大力支援低碳産業,請問今後我們有哪些舉措來支援這些新型服務模式的發展?

  2012-11-21 15:53:49

  解振華: 

  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和合同能源管理産業實際上是在節能減排當中完全採用了市場經濟的辦法,是非常好的一個制度。所謂合同能源管理就是有一個專業的節能技術服務公司,它為被節能技術改造的單位或企業提供服務,它出資金、出技術進行能源審計,最後給它制定改造方案,它出錢出技術幫它改造。同時,技術服務公司通過節能的回報取得經濟效益。被技術改造的企業或者單位一分錢不花,最後得到的是節能效果和將來經過技術改造的設備,這對雙方來説都是有利的,而且又培育出了一個新興的産業,就是非常符合市場經濟的制度和産業。

  2012-11-21 15:55:14

  解振華: 

  國家為了鼓勵這個産業的發展、這個制度的實施,制定了很多激勵和優惠政策,比如説對專業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減三年的稅、免三年的稅,對實行節能技術改造的項目,國家有財政補貼,而且簽訂的合同能源管理合同可以作為抵押,銀行給提供優惠的貸款。

  2012-11-21 15:58:01

  解振華: 

  由於這些政策的實施,這個産業發展非常快,就是幾年的時間,已經形成了一個産業,增加了很多就業機會,而且對我們國家的節能減排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現在確實存在著一些困難。我們最近在廣州開了一次合同能源管理的會議,了解到相關企業所面臨的困難。一個是融資難,因為有很多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是一些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光是合同能源管理的企業有,其他的企業也有類似的情況。現在有些銀行已經開始專門為支援合同能源管理設置了一些新的貸款産品。

  二是誠信問題,有些單位接受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審計,制定了節能方案。當專業公司準備實施的時候,它認為這些問題我自己能解決,就不讓人家做了,它自己承擔改造的任務。從國家的角度講,只要你改造了,大家都應該鼓勵,但作為一個單位,你應該有誠信。像這種情況,企業應對技術改造公司提供一定的補償。現在有關部門也在制定這方面的規定,支援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在節能減排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012-11-21 15:59:35

  解振華: 

  還有一個問題,國家有這麼好的政策,但在有些地方不知道,並沒有實行。所以最近國家發改委、國家稅務總局準備就合同能源管理和節能減排有關的所有稅收政策列一個名錄,要大量地在稅務和各個企業當中散發,讓大家都知道,都能夠享受這些好的政策,能夠加快推進節能減排,使合同能源管理的産業和企業能夠很好地發展。謝謝。

  2012-11-21 16:03:47

  財經雜誌記者: 

  我的問題涉及具體行業,我們比較關注航運業和航空業,一直是在行業減排裏的第一線。比如説航運業,我們想請解主任回答一下,我們在技術方面和市場方面所做的工作的進展情況。像市場情況,我想知道,在碳稅和排放交易方面,中國的態度傾向是什麼樣的?另外,像歐盟在航運減排方面一直是比較激進的,他們説可能會先於國際海事組織,明年會開始採取某些措施。請問解主任對此有何評論?

  2012-11-21 16:05:10

  解振華: 

  這裡涉及到了一個行業減排的問題,行業減排一直有爭議,所以歐盟和一些國家率先從航空領域開始,想把航空的排放納入到碳交易的體系當中,歐盟議會做出了一個法案,要在今年開始實施,要求所有進入歐盟的航班必須加入到碳交易體系中去,並準備在航海領域採取這些措施。

  2012-11-21 16:06:45

  解振華: 

  如果按照氣候變化這個框架上來討論問題,一個是協商一致,一個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如果在航空這個平臺上討論問題,有一個互相協商、相互同意的原則。現在歐盟提出來的ETS法案,既不符合氣候變化公約的基本原則,也不符合關於航空的芝加哥公約的原則,所以非歐盟國家都是反對的。

  2012-11-21 16:09:06

  解振華: 

  對於多邊問題採取單邊的措施顯然是不合適的、是錯誤的,而且歐盟議會做的決定,讓所有非歐盟國家來執行,這顯然也違反了國際上的基本公約。歐盟確定的碳交易體系也存在著歧視性條款,比如説分配各國的排放額度,是以2004年到2006年的平均值。我們知道發達國家的航空業基本上已經飽和了,所以它發展得並不快。但中國的航空業,最近十年,我聽民航總局的領導告訴我,現在我們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長。如果以2004年到2006年的平均值作為排放額度,這個平均值的90%作為無償分配的額度,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説,顯然是不合理的,而且也影響了我們的發展,在這一點上我們是不能接受的。

  2012-11-21 16:10:11

  解振華: 

  因此中國、美國、印度、巴西、南非、俄羅斯、加拿大等等國家都持堅決反對的態度,有的國家甚至立法,要求本國的航空公司絕對不能參加歐盟的航空ETS。在各國的反對之下,歐盟也考慮到這個法案實施的難度,所以我們注意到最近歐盟做了一個決定,航空的ETS要停表一年,延遲到2013年的9月份,要求2013年9月份之前在國際航空組織這個平臺上,通過多邊的機制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是説,既要在這個行業進行減排,又要大家都能夠接受,大家都覺得是一個比較公平合理的方案,要找到這樣的機制,然後可以考慮這個方案的實施。如果在這個平臺上找不到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它還要實施,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接受。我們同意通過多邊的機制遵循氣候變化公約和芝加哥公約的原則,在國際航空組織這個平臺上找到一個妥善解決航空行業排放的一個方案。

  2012-11-21 16:13:22

  解振華: 

  多哈會議之後,馬上要召開高級別的圓桌會,就航空領域這一行業如何減排問題,高級別的領導人要在原則上達成一些共識,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談判,最後找到一個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中國會積極地參與,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來推動這個進程。實際上,在航空航海這個領域,完全可以通過節能提高能效解決減排問題。比如我們在長沙機場,對機場進行了節能改造,現在節能23%。我們在成都機場只是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改造,就節能10%。如果我們對航路進行優化,讓飛機在機場上不使用自備動力而利用機場的電等等,那節能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我們主張在這個領域,採取多種措施實現這個行業的減排,而不單是通過稅或者是交易的辦法來解決。我們不排除,但我們希望用綜合的辦法減更多的溫室氣體。

  2012-11-21 16:16:04

  解振華: 

  談到碳稅和碳交易問題,我簡單説一下,實行碳稅和碳交易都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的有效手段。碳稅就是説你排放二氧化碳多就多交稅,也是鼓勵你減排。碳交易是在確定了碳排放總量的情況之下,利用各個行業、各個單位減排成本上的差距,鼓勵進行交易,實際上是通過交易的方式降低減排的成本。這都是比較好的辦法。中國現在在搞碳交易的試點,通過這個試點建立一套制度,通過交易的辦法大大降低減排成本。同時,我們也在進一步研究碳稅制度,看看哪個辦法在中國更合適。

  2012-11-21 16:20:22

  南方都市報記者: 

  解主任剛剛也提到即將召開的多哈會議,努力達成一個全面平衡的結果。但是,目前各國對於減排的責任劃分都有很大的分歧,請問解主任,中方在這次會議上具體而言將會做出哪些努力來解決這些分歧?

  2012-11-21 16:23:19

  解振華: 

  我剛才講了,我們主要是希望這次會上達成一個平衡的結果,也就是説2020年之前我們已經達成的共識、各國已經做出的承諾都要兌現、要採取行動,這是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礎。我們已經做出的承諾必須確保完成。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還會盡我們的能力拿出一些資金,通過南南合作的方式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現在我們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2012-11-21 16:24:11

  解振華: 

  這裡會涉及到減排力度問題,也是這次多哈會議上要談判解決的。發達國家希望發展中國家提高減排力度,特別是還沒有作出承諾的國家要進一步作出承諾。發展中國家希望發達國家落實公約的要求,率先大幅度地減排,提高減排的力度。 

  2012-11-21 16:30:19

  解振華: 

  中國認為,從歷史排放來看,從發達國家工業革命到2005年,發達國家排放量佔了全球排放量的70%,現在的排放佔了全球排放量的50%左右,從歷史來看,發展中國家的排放量只佔30%,現在我們只佔50%。而各國的專家,不光是中國的研究機構,美國、澳大利亞、瑞典和UNEP都作出了評估,現在各國到2020年之前各國所做的減排承諾,發達國家承諾的減排量只佔30%,發展中國家相比較基準情景的減排量佔全球的70%。明眼人看,無論是從歷史的責任還是從現實的努力,以及各國現在的發展水準、發展階段和發展能力,顯然是發達國家應該做更多的努力,加大減排力度,但現在並沒有做到。所以我們希望2020年之前,發達國家要進一步提高減排力度。至於2020年之後,如何確定減排的問題,我剛才講了,只要符合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則,我們的態度是開放的。無論談判的結果怎麼樣,中國一定會在國內採取更加積極的措施。 

  2012-11-21 16:30:38

  解振華: 

  我們希望各國的媒體更多地關注氣候變化,關注中國的節能減排,關注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也希望媒體更多地發揮監督作用,來幫助我們提高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更多地節能減排,為全球保護氣候環境作出貢獻。謝謝大家! 

  2012-11-21 16:30:43

  主持人 郭衛民: 

  今天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12-11-21 16:30:47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2012年10月25日國新辦就前三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舉行發佈會       2012年10月18日國新辦就2012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圖片
周生賢:在環保方面大陸對臺資和國外企業一視同仁
陳德銘:擴大陸資入臺 臺灣將會更多受益
周小川:大陸遴選兩岸貨幣清算銀行程式已經啟動
張平:希望臺灣更開放 允許更多大陸企業赴臺投資
花建慧:發揮優勢彰顯特色 開創皖臺交流合作新局面
國臺辦:希望民進黨改變“臺獨”立場 為兩岸和平努力
國臺辦:望國共平臺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第九屆珠海航展
“九二共識”20年
楊毅:上半年兩岸貿易投資情況進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