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字號:
大陸歡迎臺灣農民來創業

  時間:2008-07-21 11:47    來源:央視     
 
 

 

 

       主持人李峰:從今年4月份起,大陸相關部門聯合在廣東佛山市和湛江,廣西玉林分別設立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福建漳浦、山東棲霞設立了臺灣農民創業園。那麼這兩個試驗區和創業園目前的建設情況如何?臺胞在這裡怎樣創業和發展?政府又為他們創造了哪些條件?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了兩位嘉賓,一起來聊一聊,這位是福建啟業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何希烔先生,歡迎何先生。

  何先生: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這位是農業部辦公廳副主任何子陽先生,歡迎何主任的光臨。

  何主任:謝謝,主持人好。

  主持人:今天非常高興請到了兩位何先生,我們的記者到了福建漳浦做了一個實地的採訪,我們在談話之前一起來看看記者的有關採訪活動。

  小片1、漳浦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總人口82.54萬人,土地面積213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16海裏,海域面積3400平方公里,是一個農業大縣和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也是主要的臺胞祖籍地之一,目前全縣共有臺資企業429家,總投資10.8億美元。漳浦的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産業化程度高,主要農産品有龍眼、荔枝和蘆筍等等。

  走進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大片小榕樹種植區。這些通過修剪、整枝、吊扎、嫁接等方式精心培育的小榕樹,經過園藝專家們的調理,被控制住了生長髮育,因而形成了具有獨特的藝術造型的盆栽榕樹。每一株榕樹都長得姿態優美,而且生長壽命長,四季常綠。人參榕樹、氣根榕樹、榕樹樁等15種榕樹盆景融會成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福建省省會福州被稱為“榕城”,因此,榕樹這一具有區域象徵性的植物在當地幾乎隨處可見,很多臺商就看準了這一商機,在這裡進行新品種榕樹的投資與開發。其實,這片小榕樹種植區是臺灣農民創業園中花卉産區的一小部分。整個花卉産業區的規劃面積有6000畝,目前主要種植品種是蘭花。區內引進了22套世界先進的設備,並從臺灣引進了一些促使蘭花常年開花並使得花色豐富、花期較長的新技術,開發出了紅寶石、史密斯、夕陽紅等蝴蝶蘭系列品種35個,年産成品花500萬株,培育組培苗2500萬株,年産值達到1億3500萬元人民幣。整個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規劃總面積有30000畝,創業園分為六個産業區,分別是花卉産業區、果蔬産業區、茶業産業區、漁業産業區、農副産品加工區以及農畜産品加工區。目前像這樣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大陸已經有了兩家,另外一個在山東省的棲霞市。

  主持人:我們從剛才短片看到,我們的記者已經到福建漳浦農民創業園進行了實地採訪,可以看到,創業園基本的規模已經建成了,而且狀況是相當良好。那我首先要請問何主任,農民創業園這是一個新的概念,那麼為什麼有這樣的一個設想?這個創業園和海峽兩岸農業試驗區它之間又有什麼不同呢?

  何主任:設立農民創業園,我們當時考慮它的功能定位有這麼三句話,一個就是叫聚集發展,第二叫優化産業,第三就是典型示範。主要是針對臺灣農民,幫助他們解決在島內遇到一些實際困難,到大陸來發展創業提供這麼一個平臺。相對於試驗區來講的話,創業園它的區域範圍相對集中一些,資金,技術,資源條件也更加相對集中一些。

  主持人:什麼樣的人可以進入農民創業園呢?

  何主任:我們沒有設限制,就是説只要島內的農民有意願,有願望到創業園來發展的話,都可以。

  主持人:我們提到福建投資農業,因為它和臺灣地緣非常的近,而且氣候條件很相似,這個容易理解,那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在山東棲霞這個地區,應該説是北方地區,溫帶地區,為什麼在這裡設立這樣一個農業試驗區呢?

  何主任:福建跟臺灣應該説是,剛才説的人緣,地緣,商緣,法緣,就是比較相通,相近,相似,對於促進兩岸農業合作交流發揮了很大作用。其實山東棲霞也有自己的優勢和條件,它有三大優勢,第一個就是它的氣候優勢,它也屬於半濕帶的雨季氣候。第二個,它的那個地理優勢,棲霞在煙臺附近,有跟青島相連,交通可以説是四通八達,非常便利。第三個優勢,它是經濟優勢,據我們的了解,目前他們棲霞農産品的加工出口已經處在了全省的前列,在這麼一個狀況下選擇棲霞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説我們想引進臺灣的先進農業技術成果,在北方來進行一些試驗和推廣。

  主持人:剛才何主任介紹説,設立在山東棲霞這個地區設立臺灣農民的創業園,也是很看中臺灣的優秀的經驗,農業方面的一些經驗。像臺灣熱帶水果是否會在北方生根發芽,或者會生産出更好的品種呢?有這種可能性嗎?

  何先生:我想這個從幾方面來講,第一方面,臺灣也有高冷水果,在高山上面的水果,它們需要經緯度是比較高的,所以在北方也是可以種的。第二個,臺灣不只是有水果,我們還有很多的花卉,葉菜,甚至於畜牧業,在南方我們很容易種出一些東西出來,但是那個市場的競爭也很大,在北方也許技術上稍微困難一點,但是我們可以用引進的品種,或者改良品種來適應當地,但是這個獲利絕對比南方還要更大,因為這裡的市場是比較沒有競爭的。加上剛剛所講的其他的一些,像畜牧業,花卉,這個在那邊都是非常需要的。所以我覺得在北方,我自己的養豬場都做到哈爾濱去了,所以山東這個地方我覺得不夠北,還可以再更北。

  主持人:屬於溫帶地區,您是1988年就到大陸來投資了,從電子,房地産各方面都在涉及,為什麼在三年前會選擇投資農業,您覺得投資農業,您最看中大陸的是什麼樣的優勢?

  何先生:市場,大陸的市場是一個最巨大的誘惑力,因為臺灣有稍微先進一點的農業技術,運作的這種比較成熟的運作系統,但是我們最缺乏的就是市場,所以整個祖國的市場讓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可以投資的地方。

  主持人:剛才何先生提到説他到大陸來發展,最看中的是大陸的市場,但是我想問在選擇投資地區的方面有什麼樣的一些側重,有哪些考慮呢?

  何先生:我想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基礎設施,還有硬體的配套做的齊不齊全,你所有東西種出來了運不出去那不就完蛋了嗎?所以道路設施各方面,這個都是最重要的,這一方面會列為優先考慮。

  主持人:那您到福建漳浦進行投資,在基礎設施方面,您感受的情況怎麼樣?

  何先生:漳浦這個區域已經很發達了,所以他的道路設施各方面交通狀況都非常良好,這是一個非常便捷的地方。

  主持人:談到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我想是每一個投資海峽兩岸農業試驗區以及農民創業園他們的臺商們最為關心的一個部分,我們的記者也實地去了解了一下,我們一起通過一個短片來看一看。

  小片2、在臺灣農民創業園中,記者了解到創業園中心區已投入560萬元用於完善基礎設施,其中建設了310米防護堤,架設供電專用線並安裝3台變壓器,建設了6公里水泥路,架設閉路通信專線,平整中心區500畝土地以及建設孵化中心投入了209萬元,這些都為臺灣農民入園創業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創業園核心區已經有14家臺資農業企業進駐,全園共有44家臺資企業。三德(漳州)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作為一家集農業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為一體的綜合型開發公司,已在創業園裏投資了300萬美元,佔地面積達到1500多畝。三德公司負責人劉德新説他對創業園是十分滿意的。

  同期:三德(漳州)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德新:

  公司的員工現在有三十幾位,就是我們園區的員工有三十幾位工人,他們一般講,各個園區裏面都提供住宿的地方,當然本身這個水電各項配套都有的,包括看電視,現在有線電視到哪兒都很方便,不存在這些生活上問題。

  主持人:大家都很關心比如説基礎設施的一些建設,一些配套服務設施的一些建設,在這一方面,像農業部以及當地的有關部門,會在這方面有什麼樣一些宏觀的考慮,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何主任:應該説對創業園和試驗區,當地政府以及農業部門,應該説對他們基礎設施建設是非常重視的,首先從財政上給予一定的項目建設的支援,在農産品運輸上實行了綠色通道,減少它的流動環節,減少流動的損失。

  小片3、從1997年以來,農業部、國臺辦和原外經貿部先後批准在福建省福州市、漳州市,海南省以及山東、黑龍江、陜西等省的部分區域設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截至2005年底,試驗區內臺資農業企業已達1800家,合同利用臺資20多億美元,總體經營情況良好,普遍取得了可觀的收益。2006年4月,新批准設立的廣東佛山、湛江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廣西玉林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都已經掛牌運作。至此,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已達到7個。 (圖)

  主持人:我們的記者在採訪當中了解到,每一個海峽兩岸農業試驗區以及農民創業園,他們都根據自己的情況,當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配套措施,那麼我們還是以福建的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為例,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有關情況。

  小片4、在臺灣農民創業園裏,很多臺商告訴記者,他們在這裡投資很安心,因為當地政府為他們考慮的很週到,而且一些相關的優惠措施讓他們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創業園管委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凡是臺商投資農業所涉及的問題,他們都很關注。拿土地來説,園中核心區域的種植用地,如果是漳浦本地企業和農民來租賃的話,價格是每畝地每年1500元到1800元,而如果是臺灣的農業企業租賃同樣的土地,每畝每年只要1200元至1500元,優惠幅度高達10%到20%,如果是科技含量高的臺資農業企業優惠的幅度還會更高。不僅如此,種植業生産需要的相關配套設置,園區中也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如果臺灣的花農來這裡創業,只要帶一點錢,一些種子就可以了。

  同期:福建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主任盧沛倫:

  我們花卉企業實際上基礎設施是我們提前給他建設好的,臺灣企業過來直接租用,先租用玻璃溫室他就能夠節省時間,很快就走上正規,不需要前期再花大量時間、大量金錢去先建設,等到這個企業發展起來以後,他自己又在我們漳浦這個地方重新選用地塊,重新建設,建設他自己的企業,這樣子他不斷壯大。

  盧沛倫主任還告訴記者,很多臺灣農業企業來大陸不太了解工商註冊等手續的辦理,創業園會專門派人幫助臺商辦理,提供全過程的保姆式跟蹤服務。臺灣對於臺灣農業企業生産出來的農業産品,當地政府也會幫助建立一個相應的銷售網路,滿足臺資農業企業對於市場的需求。

  主持人:從剛才的小片我們可以看到,當地政府都表示,讓每一位來這裡投資創業的臺商感到滿意,是他們努力的一個最大的目標。我們的記者也採訪了福建漳浦投資的一位臺灣農民企業的投資的負責人,我們一起聽聽這位臺商他有什麼樣的一些看法。

  小片5、漳浦臺商協會副會長、漳州富聖蘭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慈顏是第一批到創業園投資創業的臺商,他種植的蘭花從原來的3000平方米大棚發展到如今的1.4萬平方米,成為了福建省最大的蝴蝶蘭生産基地之一。為了更好地推廣蘭花在大陸的認知度,他們已經正式註冊了Saliya品牌,這在大陸是屬於蝴蝶蘭的第一支品牌。説起在農民創業園的投資,許先生這樣告訴記者:

  同期:漳州富聖蘭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慈顏:

  2002年的時候我們來到花博會來當蘭花評委,當時剛好有這個機會考察當地的環境還算不錯,到最後就選擇在這裡投資。現在我們項目有好幾項,第一個是蝴蝶蘭、第二個是卡特蘭、第三個是溫馨蘭切花,第四個是胡尾蘭。(插蘭花畫面)

  解説:許先生在臺灣農民創業園先期投入了150萬美元,他説,同樣的投資規模在臺灣要花上10倍的價錢。同時他還感覺到在這裡投資花卉領域與在臺灣投資有很大的不同。

  同期:如果最大的不同,第一個我們請的這邊的人力資源,還有土地資源,各方面政府單位的輔導措施這邊是比較健全的,臺灣還是有一段差距。

  主持人:從剛才的採訪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臺商到大陸來投資農業的話,他們會發現在臺灣投資和這邊確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不知道何先生有沒有遇到類似的這樣一些問題,您覺得您遇到的最大的問題需要急待解決的問題會是什麼呢?

  何先生:我想是因為臺灣的農業發生問題,所以我們到大陸來投資。臺灣農業現在最主要的就是説勞動成本太高,土地成本太高,這兩個成本大概都是我們這裡的十倍,然後市場太小,這三個問題就基本上就沒有辦法滿足我們農業發展的需要了。我們這邊用承租土地的話,一年大概就是四、五百塊錢一畝。臺灣一甲土地,大概就將近一公頃的土地,上千萬台幣的比比皆是。市場,臺灣是很淺盤的經濟,一場大雨來,一個颱風來都垮掉,所以災難太多了。

  主持人:靠天吃飯的因素太多了?

  何先生:對,太大了,因為臺灣只有3.6萬平方公里,73%是山坡地,只有27%是平地,所有的房屋,公共設施,道路,什麼都要在這上面,連耕地也要在這上面,所以非常緊張,一場雨下來的話,縱深很短,馬上就到海裏去了,水也不太容易留住,土石流失量很大,這都給農業帶來很大傷害。再加上前幾年不斷鼓勵養殖業,所以抽取地下水的情形很嚴重,造成了目前所呈現出來的路沉的狀況,現在也在自食惡果。其實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問題,我覺得是一個積極作為的政府,和一個準備躺著選舉的之間的差異太大了,我們到這邊來看的話,很多的政策的制訂,出臺的政策都是積極作為的,反觀臺灣方面的話,我們看不到這些,我想這個影響是很大的。

  主持人:雖然説農業佔到臺灣的社會産值比重並不是特別大,而且農業人口相對還是比較少的,但是有些農民還是會有一些擔心,就是説如果大量的臺灣的資金,或者是農業企業到大陸來發展,會不會影響到臺灣本地農民的利益呢?

  何先生:臺灣農業轉移到大陸來投資對臺灣的影響這一塊,因為農業帶走的資金是很小的,最主要他會投在土地上面,這裡的土地這麼便宜,所以他的投入資金不會非常大,這是第一點,所以帶走的資金我想絕對比工業會少很多。人的話,他只是帶技術進來,然後在這裡聘雇大量的農民來代工,所以也並不是説非常大量的農民轉移,可能是技術性比較好的,或者大陸市場比較大的這一類會轉移。將來我看會跟臺灣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因為一方面一部分的農民出移,給臺灣疏解了一點壓力。一方面,臺灣農民在大陸種植成果出來了,會更刺激臺灣的農業要更上一層樓。所有的東西都是自由競爭的,沒有説躺著幹就有飯吃的,所以當這邊的市場起來了以後,當這邊的種植成果起來以後,它一定會刺激臺灣的農業更往上面走,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良好的競爭,而且眼光不應該這麼狹隘,我們應該面對的是整個世界,如何將兩岸的優勢互補,來面對整個世界的農業才對。

  主持人:實際上農業,我們説民以食為天,農業是一個根本的大計,農業的發展是讓未來非常的廣闊。謝謝二位今天光臨我們的演播室,謝謝。

  何:謝謝主持人。

  主持人: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觀眾朋友再見

 
編輯:羅旭婷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相關視頻
新華新聞 | 新華臺灣 | 新華福建頻道 | 人民海峽兩岸 | 中新臺灣新聞 | 央視臺港澳頻道 | 光明網 |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 海峽新聞網 | 閩海網 | 環球網 | 刺桐之聲 | 四川新聞網
台灣網版權所有